08.30 这份“幼小衔接”指南 一年级新生家长请收好!

作为家长要善于观察、理解孩子所面临的挑战

新的学期就要来了,又有一批“准小学生”将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的大门。不少家长不禁开始担忧:怕孩子不适应、怕孩子学习跟不上、怕孩子不会跟同学交往……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

东莞市教育局提醒,每个孩子对新环境可能都会有些不适应,作为家长要善于观察、理解孩子所面临的挑战,既要认真准备也不要焦虑迷茫。同时该局也给一年级新生家长准备了一份“幼小衔接”指南。

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门建议,家长在开学前,要注意观察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按时睡眠?……

家长可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教育部门也提醒,不要期望所有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

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小学陌生的环境可能会引起紧张和焦虑。为减少孩子刚入小学时的陌生感、焦虑感,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自己当年上小学时的趣事;可以带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小学参观,观察小学生上学、放学、升旗仪式的情景;还可以让孩子认一认即将就读的小学的校名和门牌号……总之,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学生活。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和憧憬。孩子在入学前夕,会对上小学产生一种兴奋感。家长可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兴奋心情转化为对小学的渴望与憧憬。家长可以和孩子玩“倒计时”游戏:在挂历或台历上圈出上学日期,每天算算距离上小学的天数。随着时间的日益接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会越来越强烈。

带孩子进行角色转变的演练。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小学生,需要角色意识的大转变,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称呼孩子“某某同学”,促进他形成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孩子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其实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有一些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唐诗、运算、英语等相关知识,这种做法也不足取。一方面,尽管一年级的知识简单,但是家长未必能正确地教给孩子,或者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如果家长采取了不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往往容易损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掌握了本该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后,在课堂上听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质量。

因此,教育部门建议家长不要在意孩子掌握知识多少,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下几方面可供尝试:让孩子说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名称和内容,或者看图说话。家长还可以通过命名游戏、谈话、唱歌等活动,引导孩子运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天晚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给孩子一些可以让他自己读的书(可以从一页一幅图、语句简单的故事书开始),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并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问一些和故事有关的问题,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孩子一起创设学习文字的环境,家长可以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中摆放随手可取的带字书籍和书写工具,随时随地地和孩子一起认读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汉字……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认字的数量,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与敏感度;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来源|羊城派

题图|羊城晚报资料图(图文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