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一武将被石块砸死,还背负汉奸恶名700多年,专家:他比窦娥还冤

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交融史。中原王朝与周边游牧部族的战火冲突,自有历史记录以来,可谓连绵不断,数千年不绝,一直到清朝结束才彻底终结。周朝与犬戎,秦汉时期与匈奴,隋唐时期与突厥、吐谷浑、吐蕃,两宋与辽金夏元,明朝与建州女真,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历史时期。

一武将被石块砸死,还背负汉奸恶名700多年,专家:他比窦娥还冤

在中原王朝与游牧部族关系史中,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即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契丹。此事件发生之前,中原王朝在与游牧部族争端中长期占据上风,但此事件发生以后,这种局面迅速逆转,游牧部族转而占据优势,他们开始大规模频繁南下,先后多次灭掉中原政权,如契丹南下灭掉后晋,金国南下灭掉北宋,元朝南下灭掉南宋。

宋朝是中原王朝中最为悲催的一个,南北两宋两次被游牧部族灭国,可谓绝无仅有。南宋末年,元朝扫平中原的金国,西北的西夏之后,虎视眈眈盯上了南宋,长达四十余年的宋元战争拉开帷幕。元朝兵分两路对南宋发动钳形攻势,一路从江淮荆襄一带发动正面进攻,一路绕道西南,从四川开辟第二战场。

一武将被石块砸死,还背负汉奸恶名700多年,专家:他比窦娥还冤

在宋元战争中,蒙元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名将。四川前线的主将之一汪德臣,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汪德臣出身武将世家,自幼成长于军中,弓马娴熟,精于用兵之道。淳祐五年,年方二十三岁的汪德臣就领兵攻入四川,接连攻克忠州、涪州,连战连胜。在攻打运山之战中,汪德臣亲自上阵冲杀,结果战马被炮石击毙,他毫无惧色,下马步战,勇冠三军。

一武将被石块砸死,还背负汉奸恶名700多年,专家:他比窦娥还冤

南宋军民已经被逼到了死角,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面前,终于激发出了他们的血性,一改宋朝对辽国、金国、西夏萎靡不振的风气,凭借四川山城关隘,对蒙元大军进攻展开殊死反击。宋蒙双方在四川前线形成僵持对峙局面。汪德臣担任元朝在四川的主将长达十六年,南宋方面最为忌惮的元朝武将之一。

一武将被石块砸死,还背负汉奸恶名700多年,专家:他比窦娥还冤

当时蒙元军入川,需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崎岖坎坷的的地形使得后勤粮秣供应极为困难,一旦断粮就只得仓皇后撤,成为元军在四川久战无功的“瓶颈”。汪德臣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在四川就地屯田,建立根据地的设想,并且一手创建了利州战略基地,各路蒙元军纷纷效仿,逐渐蚕食南宋四川土地,逐渐扭转了蒙元军的不利形势。

南宋宝祐六年,蒙元大汗蒙哥亲统大军入川,企图彻底荡平四川。在各路大军持续猛攻下,南宋方面接连丢城失地,损失惨重。然而,当几路蒙元大军汇集到合州钓鱼城下时,因城中南宋名将王坚、张钰等人谋勇兼备,钓鱼城地势险要,防备完善,蒙元大军久攻不下,顿兵于坚城之下,无计可施。汪德臣背后有皇帝亲自督战,自己指挥攻城屡屡受挫,心中郁闷无比。《元史》记载,宪宗八年五月的一天,汪德臣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德臣单骑至城下”,一个人跑到钓鱼城下,对城上守军高喊:“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城上的宋军一看是老对手汪德臣,竟然敢一个人跑到城下,简直是找死,于是二话没说,又是射箭又是抛石,汪德臣当场被飞石砸中,重伤而死。

一武将被石块砸死,还背负汉奸恶名700多年,专家:他比窦娥还冤

汪德臣死后,因为他的姓名是汉人姓名,长期以来一直被骂作汉奸,与元朝的张弘范、史天泽、郭宝玉等人,并称为元朝的四大汉奸,背负汉奸恶名七百多年。而事实上,他背这个汉奸的黑锅实在背的冤枉。据历史学家考证,汪德臣祖籍巩昌盐川,大致相当于甘肃漳县一带,但他却并不是汉人,而是汪古族人,又称旺古族、汪骨族。史学家慕寿祺在其著作中指出,汪德臣“系出汪古族”,史学家王树民也指出,汪德臣的“汪”姓是以族为姓,“实为汪古族之简称”,并非等同于汉人姓氏。汪德臣的父亲汪世显,其神道碑上也注明:“公系出汪古族”。汪古族,是金元时期阴山以北的一个古老部族,上可追溯到唐朝沙陀后裔,后来逐渐成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因此专家们认为,无论汪德臣的后代族属如何变化,至少汪德臣这一代还是彻头彻尾的汪古族人,并非汉人,加之汪德臣出生时就是蒙元的臣民,一天宋朝人也没做过,所以骂他是汉奸,实在是比窦娥还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