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我在18線小鎮開了個養老院,三年賠光了10年積蓄

1

三年前,一個好哥們從外地打工返鄉,想拉我一起創業。

經過一番考察,我們決定在鎮上開個養老院。理由是中國養老產業未來有六七萬億的市場,經過我們的測算,只要好好經營六七年,賺個一兩百萬沒問題。

我在18線小鎮開了個養老院,三年賠光了10年積蓄

我的家鄉M鎮,地處中部地區,常住人口4萬多。根據縣人口年齡段分佈統計,鎮上超過60歲的老人有六七千人,五年內這個數字還會增加五六千。

鎮上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大部分中青年都是長年在沿海打工,只有春節回家過年。加上有些偏遠地區醫療、交通不便,我們覺得養老很有市場。

當時,我們的設計規模是養老院容納60人左右,人均每年收取一萬元,按照每年入住50人計算,一年收入50萬,3到4年收回成本,然後坐等發財。

2016年,官方統計我縣人均GDP就在4萬多元。而我們小鎮在全縣經濟排名靠前,一般的家庭年收入都在8萬以上。對於很多打工家庭來說,一年花一萬養一個老人基本毫無壓力,關鍵是能夠騰出勞動力外出務工。

在對財富的渴望中,我們為自己的商業夢想亢奮不已。

2

我們規劃的養老院,人均居住面積12平米,還有食堂、放映廳和棋牌室等,總計建築面積1300平左右。

按照我們當地的物價,修建養老院主體就要104萬,外加硬件配置、修操場、修路等,總計算下來,我們的投入在134萬。

在人力投入上,我們計劃僱4個廚師,月薪1600包吃住,兩個保潔阿姨月薪1500包吃住。這樣,人力服務成本一年又要花掉112,800元。

我們兩個合夥人各出資50萬,這是我們10年的積蓄。為了維持運營,我們還向銀行借了40萬。

在國土資源局、住建局、公安局、質監局、安監局走了一圈,土地租賃手續方面總算順利辦下來了。由於鼓勵創業,前10年免費租用土地,10後視市場價收取租金。

工地一開工,我們就到各村做廣告宣傳,打橫幅、刷牆體廣告、麵包車沿路廣播,在鄉村醫務室、移動營業廳也貼上了宣傳海報。

我在18線小鎮開了個養老院,三年賠光了10年積蓄

為了吸納第一批老人入住,我們還推出了很大的優惠政策。經過一個月宣傳,有19位老人簽訂了一年合同,7位老人簽了三年合同,還有3位老人簽了五年合同。

這樣,養老院還沒開張我們就回籠資金49.9萬元,加上政策補助18萬元,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營業的第一年,養老院經營狀況很好。

我們這個養老院的基礎設施比政府興辦的福利院好多了,養老院周邊環境宜人,休閒活動有垂釣、乒乓球、棋牌室、看電影和廣場舞,深受老人們歡迎,我們的影響很快就做起來了。當年年底,我們的入住人數達到了47人。

3

但是好景不長,我們的經營就出現危機了。

隨著沿海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很多長年在外打工的青年返鄉了,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家裡的老人就不必入住養老院了,已經簽約的長期客戶,有很多都毀約不幹了。由於本地人文化程度不高,合同幾乎沒什麼約束力,不退錢就吵吵鬧鬧,無奈之下,我們只得退款。

另一個糟糕的事情是,這些返鄉的青年很多處於無業遊民狀態,社會治安也不好了。一些原本在養老院住的很好的老人,也回去看家了。

我在18線小鎮開了個養老院,三年賠光了10年積蓄

這樣的形勢下,入住的老人一下子減少到了19人,基本都是子女在外地做公務員,或者嫌棄福利院的。一些原本有意向的家庭,由於返鄉後收入減少,也沒了把老人送進養老院的意向。

而且農村人固有的家庭養老觀念太深,他們寧願守空巢也不願住進養老院,因為他們認為住進養老院是給兒孫丟臉,只有子孫不孝的才住養老院。另外附近地區經濟並不好,對於每年拿一萬元給老人養老,很多人還很為難。所以,我們的潛在市場也沒有當初構想的那麼大。

我們的經營一下子變得很困難了,年營業利潤只有9萬元了,我跟合夥人兩個人還全職在做這件事,還有家庭要支撐,而我們的成本還有92萬需要回收。

在這種情況下,合夥人頂不住壓力了,加上家裡有人生了大病就退出了。我獨立經營了半年多,也實在幹不下去了,就在合約期滿後關閉了養老院。

養老院最後以80萬的價格,賤賣給了一個外地傢俱廠老闆。給合夥人分了65萬後,我只剩下15萬了,也算是三年的稅後工資了。

我在18線小鎮開了個養老院,三年賠光了10年積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