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小米集團更像Facebook而不是蘋果公司

作為一家利潤率超薄的硬件公司,小米集團正在試圖說服投資者相信其公司價值1,000億美元,而小米所念的正是上面的咒語。

“我們開創了一種由勇氣和信任支撐的、出色的創新商業模式,”創始人雷軍在週四隨招股書一同發佈的(英文版)公開信中說道。他在信中再次承諾限制硬件利潤而通過服務賺錢。

通讀這份長達597頁的招股書後可以看出,小米語境中的“服務”顯然是指“廣告服務”。

小米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錯:在消費者購買其設備後,在該買家身上繼續挖掘後續經濟價值;其服務部門的銷售收入在過去兩年裡增長了兩倍。去年智能手機對收入的貢獻率為70%,對毛利潤的貢獻率為46%。而另一方面,互聯網服務對收入的貢獻率僅為8.6%,但對毛利潤的貢獻率竟然高達39%。

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項業務對廣告的依賴程度頗高--廣告在該類收入中的佔比為57%。(網絡遊戲是另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我們利用專有技術及大數據分析能力,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及用戶提供更全面及創新的服務。”

當你記住“合作伙伴”是指廣告商時,你就會明白過來,小米並非大家所說是蘋果公司的翻版,而是更像Facebook Inc.。

小米集團更像Facebook而不是蘋果公司

其商業邏輯如下:小米以接近成本的價格銷售智能手機,包括其MIUI移動界面。這樣一來,小米就可以追蹤你的使用習慣,並瞭解你可能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小米就開始推薦應用程序(app),其中一些會是小米開發的。一旦你安裝了,小米就會獲得一個向你展示廣告服務的平臺。

小米還可以通過推送第三方app來賺錢。還有一些情況是,如果客戶從一個免費app升級到付費app,或者訂閱了愛奇藝視頻內容服務之類的內容,小米就獲得收入分成。

對於一家硬件公司來說,這很有創新性。這還讓小米能夠與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在中國,甚至與Facebook和亞馬遜公司在印度等國際市場上競爭。

小米在招股書中提到,競爭對手必須花錢來獲取用戶。小米認為自己則沒有這個問題,因為用戶實際上付錢接入其廣告網絡,並在招股書中誇耀了這一點。

“選定的數家領先互聯網公司均產生獲取客戶的成本,而小米則通過硬件銷售賺取利潤並獲得用戶。”

但這是誤導。

隨著該公司擴張至實體零售領域並出售廉價智能手機以搶佔市場份額,自2015年以來銷售和營銷成本的增長快於收入的增長。但是,如果每個智能手機購買者就是一位平臺用戶(正如小米聲稱的那樣),那麼銷售這些設備的費用需要被視作獲客成本。根據筆者的計算,去年每部手機的銷售和營銷費用較2015年的28.7元人民幣(4.52美元)翻了一番,至57.2元。

小米集團更像Facebook而不是蘋果公司

所以小米不僅有獲取用戶成本,而且這方面的費用還在增加。與這部分支出相抵的是,每部設備的毛利潤減去管理和研發等其他運營成本。把所有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小米2015年智能手機是賠本賣,2016年和2017年也看不出來賺到了錢。

只有這一切都解決了,小米才有希望通過服務賺錢。去年12月,MIUI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71億,去年每用戶收入為57.9元。(請注意,每用戶平均收入和每部手機的營銷成本密切正相關。)

這種模式的巨大風險在於其依賴消費者繼續購買小米的硬件、使用其MIUI界面、使用該公司的app並允許自己的使用習慣被追蹤,以及說服廣告商相信對價格敏感的低端設備買家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群體。我們已從小米2016年銷量的下滑中看到,“米粉”並不是那麼忠誠,而MIUI建立在安卓操作系統上則意味著,用戶很容易轉投華為、Oppo或三星手機的懷抱。

“勇氣和信任,”雷軍說。是的,這正是消費者和投資者都將需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