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卧马先生古阴国老河口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遗址

卧马先生古阴国老河口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遗址

“阴林”一词出自公元前144年以前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原文是:“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桂椒木兰,蘗离朱杨,樝梸梬栗,橘柚芬芳”及“於是楚王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谻受诎,殚睹众物之变态”。

子虚赋中两次提到的“阴林”,为仅次于楚国“云梦”畋猎场之外的另一个猎场。因云梦地望尚未定论,所以一直也没发现“阴林”在哪儿?可喜的是在司马相如《子虚赋》的“阴林”迷失2160年后,卧马先生在老河口阴国古城遗址以南窝窝城阴街遗址前发现古阴林遗址,成为辅证楚国云梦的重要证据。

卧马先生古阴国老河口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遗址

司马相如《子虚赋》图

卧马先生古阴国老河口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遗址

司马相如图

卧马先生古阴国老河口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遗址

古阴国老河口孟楼镇窝窝城阴街李家河以南天然屏障古名阴林今名鸭子坡图

卧马先生古阴国老河口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遗址

2017年12月8日百度百科录用“阴林”词条及360百科词条截图

卧马先生古阴国老河口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遗址

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大家,“子虚赋”词藻富丽结构宏大是司马相如汉赋代表作,后人因“子虚赋”成就而称司马相如为辞宗赋圣。当年汉武帝刘彻看到“子虚赋”后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其同时代。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杨得意是个蜀人,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刘彻听后惊喜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后作“子虚赋”封司马相如为郎。可见“子虚赋”的影响之大。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子虚赋”虽不是史志类的典籍,都是写君王狩猎之事。在冷兵器时代,各诸侯国除了战争以外,君王率部走马射箭围捕猎物是重要的军事活动。“尔雅·释地”载: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护。大野大陆、杨陓孟诸、云梦具区、海隅昭余祁、圃田焦护都是各诸侯国操练兵马的围猎场。

历代史家追捧和推崇司马相如的辞赋的原因,是司马相如的写实风格。读司马相如的辞赋,如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剧本一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气壮山河的山川地理,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风景画面,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对白。除自谦的子虚之名和辞藻华丽外,历史事件及风物地理并不是虚幻无据,而是有依有据可查可考的。

“子虚赋”中楚王与诸侯王在郧国云地和楚国梦地之间狩猎的云梦山狩猎场和巫山为限丹江以南(江南)长江以北“方九百里”云梦大泽的云梦泽,与“左传”、“史记”中的楚王云梦狩猎的历史事件相符,可见其真实性于一斑。

“上林赋”描写的“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是汉武帝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有离宫七十所可容千骑万乘的狩猎之地”的上林苑。“上林赋”中的上林各地虽今已无存,但能与赋中所记对号入座,历来没有疑问。

司马相如诞生于公元前179年,离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仅仅44年,比司马迁公元前91年成书的“史记”还早88年。其祖辈父辈即是战国晚期的楚国时代人,耳濡目染司马相如是能了解到当时的楚国历史。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既然多次提到“阴林”,这说明当年的楚国除了“云梦”确有“阴林”其地。且阴林当为与汉武帝狩猎上林苑的上林相仿,是地近楚国都城的京畿之地,是楚王后花园一样的“阴林”之地,是楚国云梦之侧的阴林畋猎地。

研究“子虚赋”和“上林赋”后发现,没有“子虚赋”的“阴林”就可能有“上林赋”中的“上林”。所以认为,应当象研究寻找云梦地一样,真正寻找到 “阴林”地,才能真正解开一系列的楚文化历史之谜。

2016年5月中旬研究楚王畋猎的“云梦地”和“云梦泽”,在五十里楚国丹阳地范围的老河口洪山嘴孟桥川一带,找到丹江以南的江南梦(孟)桥的梦地与古郧国的云地仅一江之隔的确切位置后,有朋友很认真跟我联系说,可以用“云梦”地论证“汉阴”和“阴林”?当时听后还感觉好笑?认为“汉阴”还好说,汉江以南为汉阴,只要以汉江为依据就能找到。苦于没一点关于“阴林”地的线索?感觉“云梦”是云梦,“阴林”是阴林,云梦是证明不了“阴林”的?除非在楚国云梦猎场附近找到“阴林”之地?问题是到哪儿去找“阴林”去?

卧马先生查阅老河口仅有的三册明清“光化县志”也没有发现阴林线索。查阅“阴林”相关资料发现,后世注家多从字面上理解,把“子虚赋”中的阴林解释为“背阳面的树林”,或阴林为茂林。因树木众多,浓荫蔽日故称。颜师古注:“阴林,言其树木众而且大,常多阴也。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也说到“阳崖阴林”,多数人都按着字面儿理解,山南水北为阳,阳崖就是面向南面的山崖,阴林就是茂密的树林。陆羽的“阳崖阴林”虽然也有阴林,此阳崖阴林,应为不论大山小山之阴的泛指。

仔细研读各说后卧马先生认为,这样的解读过于简单和初浅,与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似云梦地与楚王畋猎有关的“阴林”之地不符?古今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关注“阴林”,因为“阴林”仅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不见其它史籍有载,所以“阴林”地在哪儿的研究问题几乎无从下手,至今“阴林”地依然是楚国历史上的一大难解的历史之谜?

没想到,2016年6月6日卧马先生专程去孟楼镇李家河看老房子之行居然有意外收获,无意中在古阴国境内的老河口发现了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线索?

那天下午三点左右,卧马先生在李家河看完房子喝完酒回家路上,在拍李家河村南的石牌坊照片时,我环顾李家河周围地连窝窝城以南鸭子坡上的山林树木时,隐约中感觉眼前鸭子坡上的山林似曾相识,发现很像“子虚赋”中所描绘的场景,像是史家门苦苦寻找两千多年的“阴林”?

回家后,经过反复查看李家河窝窝城所在的鸭子坡及相关联的山脉走向及卫星地图等相关记载,发现李家河的鸭子坡果然很符合楚国“阴林”地望。因为,李家河与窝窝城相连的山脉,在二劈山分水岭以东,属于古阴国辖地,且在前期刚发现的云梦畋猎场孟桥川之侧,地在五十里楚国丹阳云梦地东北。在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周围,除了以南北走向的二劈山外,东西走向的山中只有古城以南的鸭子坡。鸭子坡从丁李庄起,偏向东南,绕李家河、沿杨岗向东到邢家营、小韩营铁匠庄、熊河有五公里多起伏的丘陵山岭。就是不知道当地人为啥叫这儿为鸭子坡的?窝窝城正好在丁李庄田河李家河之间似盆底的山底洼地,窝窝城旁的丹江故道小清河从田河李家河沿鸭子坡山岭婉转向东南后汇入排子河。鸭子坡以南的向阳高地是杨岗。经查1958年杨岗曾建立向阳大队,很符合山南为阳的阳地。阴国从二劈山开始,自上而下从鸭子坡向南直到襄阳清河口入汉处60公里间,鸭子坡是唯一一个东西走向可称为“阴林”的丘陵山岗。

回想来时是一路下陡坡才到的李家河的进村路,综合实地走访勘察的地理位置分析,鸭子坡和窝窝城同属阴国地界,窝窝城在盆地底部,鸭子坡的丘陵高地以北是斜坡状的背阴坡地,至今鸭子坡的岗北任然遍植松林,就是因为看到鸭子坡上的松林,才想到“阴林”的?只有亲自到阴林之地,站在窝窝城和李家河的盆地的底部向南看去才有阴林之感,才能发现和看到难得一见的“阴林”。

卧马先生看到李家河村南的河岸是天然的屏障,看到李家河东南西三面筑有5米宽10米高的土寨墙、寨门、周围约有300多个寨垛子后,我很激动,不管寨墙建于何代,都充分证明,偏据一方的窝窝城李家河一带是兵家必争的城防要地。发现窝窝城李家河以南河岸是天然屏障的鸭子坡,既符合阴国地界上阴国山林的“阴林”,也符合山南为阳,山北为阴的阴阳学说的“阴林”地望,也符合司马相如“子虚赋”记载的“其北则有阴林巨树”及“楚王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览乎阴林”的云梦之北的地理方位。

初步研究认为“鸭子坡”很像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后,卧马先生经过走访询问李家河村象李如定、李传山等六七十岁年纪大的当地老年人核实,过去的窝窝城现在叫“榆树洼”,窝窝城里还有一条别名叫“阴街”的老街,现在叫鸭子坡的山岗过去老名字叫“阴林”。听到李家河老人们这样说我笑了,真跟收藏家捡到漏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的只想笑,这可是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答案。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戏剧性的找到窝窝城李家河南的鸭子坡是阴林,让我明白一个事儿,只要能做个有心人,只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思考,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只要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往事,都会留下一点历史的蛛丝马迹,只要用心去寻找,象警察抽丝剥茧破案一样,象楚国丹阳地、屈紃地、云梦地、阴林地、陉隰地、析隈山、发渐地这些迷失几千年的楚国古地,就在那儿时刻等待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只要找对了路,早晚一定都会找到的。

窝窝城人李家河人都知道“鸭子坡”过去叫“阴林”,这不是啥秘密,对老乡们来说,管它叫鸭子坡还是叫阴林,就是个名字代号而已,叫啥都一样的?而对于楚国历史和楚文化研究来说,“阴林”地的发现,可是个重大发现?

“阴林地”的确定,首先再次印证司马相如“子虚赋”云梦、阴林不虚。阴林并不是随便一座背阳面的山林。阴林也可互证云梦地,地在“子虚赋”中“其北则有阴林巨树”在楚王畋猎的云梦北侧。也可辅证阴林之下的窝窝城,是早期的楚国都城遗址。阴国境内的“阴林”之地,无疑是千年流传至今真实存在的阴林古地。

虽然现在所见到的李家河鸭子坡上的阴林,不是“楩枏豫章,桂椒木兰,蘗离朱杨,樝梸梬栗,橘柚芬芳”的巨树阴林,而是现代的松树林。“阴林”之名,仅是无意间听到当地老乡们口中听到的一个老地名儿,古今地图上不见阴林标注,连史书县志也没有“阴林”的相关记载。其实这样更符合“阴林”消失的历史事实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因为当地老乡和阴林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上的杂质成分。而在古阴国境内的老乡们口中的“阴林”,无疑是窝窝城、李家河人世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证据,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这一发现当是楚文化研究的重大发现。

2017年12月8日百度百科及360百科录用“阴林”词条,也是对于卧马先生发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阴林”古地研究的认可。

2018.8.16 文字考古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