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告訴你為什麼大A股總是漲不起來

筆者不是什麼專家學者,所以沒法從學術的角度告訴你,為什麼我大A股總是漲不起來。相信管理層裡都是大專家大學者大教授,可結果呢?股票市場還是搞成這個鬼樣,成為國際笑柄,連日理萬機推特治國的特朗普都調侃一番我大清股市。可見,是不是專家不打緊,都可以就股票市場提出自己的看法,反正大家都不懂,無知的程度相當。我就不相信,管理層是那種明知道怎樣可以搞好股市,偏偏不想去弄,就喜歡被股民罵出翔的。既然我們的領導也是有搞好資本市場的初心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A股跌多漲少,牛短熊長的?

最直接原因是:A股是一個完美的短炒市場。股票市場是給上市公司提供直接融資的場地。簡單來說就是:公司需要錢,股民不是通過出借的方式,而是用直接入股的方式給公司提供所需要的資金。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這種關係就容易理清楚:你給我錢,我賺了錢,分紅給你。除非是股東中途急用資金的,極少出現轉讓股份的情況,是實打實的長期投資。等公司慢慢成長了,上市了,最後賺到大錢的,往往都是在非上市階段已經投資公司股份並長期持有的原始股東。而上市公司不同,因為有股市這個二手轉讓市場,點點鼠標就完成了相關手續,轉讓時間成本和手續費非常低,給短期交易提供了極大便利,加上股份價格實時報價,就為資金脫離公司基本面炒作價格提供了可能。如果是非上市公司轉讓股份,報價將非常困難,耗時耗力,需要各種資產評估,二手買賣有天然障礙。簡單來說,A股市場是個為短炒提供各種便利的場所。而短炒,簡單來說就是負和遊戲,你賺了的錢是別人虧的錢,加上手續費印花稅磨損,存量資金只會越來越少,而短期快速換手的後果,就是存量資金逐步向少數市場操縱者手中集中,富者越富,貧者越貧。A股只要沒有大量資金從銀行渠道湧進來的前提下,存量資金一方面磨損越來越大,一方面向極少數主力莊家轉移,股民間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主力只要時不時抽一部分資金離開市場,整個市場就不斷崩潰。因此,只要監管層不從制度上打擊短炒,A股市場牛短熊長,經常性崩盤的現象就一直持續下去。如果把整個中國比喻為一個大A股,為什麼隨著經濟增長,中國的GDP和國民財富在改革開放以來增長了一萬倍不止?那是因為轉移到國外的資產遠遠不及留在國內的資產,等於全中國國民長期持有中國這支股票的股份。只有約定長期持有,沒人中途偷雞,才能分享實體成長的成果。同樣原理:如果整個A股市場,所有人來了就不走了,資金也不抽走,個個股民都長期持有公司股份,就等分紅,偶爾急用資金才轉讓一下股份,小部分垃圾股市,監管層用制度的方式清除出去。一波又一波的韭菜長大就業,進入A股市場,等於源源不斷地給股市提供增量資金,那麼A股指數肯定是跟中國GDP上升曲線是一個樣子的,現在A股指數至少是一萬點。問題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想法。即使歐美成熟市場也沒有完全壓制短炒。有人會說,美股不限制漲跌幅而是可以日內t+0交易,不是更加天然地是個完美的短炒市場嗎?為什麼偏偏美股都是長期投資資金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那是因為美國監管層不懂對散戶好,都是照顧大資本家。你覺得筆者是開玩笑對吧?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說了算,直白點是資本家說了算。美股制度一定是最有利於資本家的。美股不限制漲跌幅目的是讓股價更快速更充分地反映基本面,為長線投資者帶來更直觀的估值。另外不限制日內交易目的是提供充分的流動性。而提供充分流動性的同時,又嚴格限制了短線交易,短線交易需要繳納極其高的稅費。一方面給你交易的自由,一方面又讓你付出沉重代價。而A股恰恰相反,跟普通散戶經常罵管理層不同,恰恰是管理層對散戶太好了,限制漲跌幅,讓絕大多數不適合進入資本市場的散戶有了長期留在市場裡的可能。短痛變長痛。為什麼美國有那麼多慈善基金?原因還是稅費,比爾蓋茨要是不成立慈善基金,將全部股份捐出,看起來很高尚,本質上還是出於資本利益,因為死後要繳納極為高昂的遺產稅。稅額高得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轉移。所以美國大股東股份轉讓極少,而且都是逐步進入長線投資基金手裡。美國監管層從制度上把各種利益群體鎖緊在長線投資的籠子裡。而A股監管層打著愛投資者的名義害了投資者,不大幅增加印花稅,反而回應一眾小散的呼聲,每次大跌就減印花稅,繼續鼓勵散戶留在市場投機倒把頻繁交易。只要短線資金一天佔據A股市場的絕對優勢,這種偶爾上漲一波,然後不斷崩潰性下跌的行情就會繼續下去。短期炒作導致A股投資變成了一個負和遊戲。

導致A股爛泥扶不上牆的因素還有很多。沒從制度這個根本上限制短期交易,引進長期資本的源頭活水,光靠抓幾個操縱市場的短線莊家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了我大清A股態勢的。各位讀者朋友,有關A股為什麼漲不起,你一定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筆者這裡拋磚引玉,希望大家積極留言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告訴你為什麼大A股總是漲不起來

【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