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八十年代一辆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小干探


你好!我是80后收藏家陈小C,等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喜欢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很多新东西传入我国。但传统的东西也不见的便宜,比如说这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那个时候的自行车不是谁都可以买得起的。

永久牌自行车是国产名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售价在125一150元之间(要看车型而定),要想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需用一个年青工人近半年的工资,需要农民挣一年的工分才能购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现在一个年青人一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这样换算下来,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相当于今天三四万左右吧!

在当时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这些国产大牌的自行车的,因为还要有票。这个票和粮票、布票一样有名字,叫“自行车票”。一般来说这自行车票非常难搞到,当时一个生产队可能只有一张自行车票,或者一个村都没有。

1986年12月1日,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自此以后,“永久”牌自行车就成为了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同时也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心中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

自行车的车架上管有中国上海,YONGJIU贴花,或英文贴花;立管有型号贴花及上海自行车厂厂名或英文贴花:APB型中轴上方有加油小孔和塑料盖。1775px(28吋)后接头,1650px(26吋)平叉接片(右)处有出厂编号。

陪伴几代人的永久牌自行车,渐渐消失在街头巷尾,成为我们的回忆。

以上解答您觉得满意吗?

关注“小C收藏”,美好收藏不再错过!


陈小C收藏


现在的城市交通,随着地铁公交私家车的不断涌现,早年自行车如潮的场面不复存在。

特别是随着网络共享单车的出现,自行车曾经作为中国人城市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的地位,也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度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凤凰”、“飞鸽”、“永久”、“金鹿”是人们理想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9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等品牌的自行车一直是国人最重要的通勤工具之一。

在早期,一辆自行车在一个中国家庭中的地位,甚至堪比现在一辆不错的小汽车。

1986年12月1日,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自此以后,“永久”牌自行车就成为了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同时也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心中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

那时每日上下班时的自行车洪流异常“壮观”,因为在没有花花绿绿的共享单车和绝少小汽车的时代,自行车流显得是那么激荡滂湃,这便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形象,一个“自行车的王国”。

永久牌自行车,曾经记录着一个个家庭的面貌变化,永久牌自行车成了无数人心中的记忆,也是上世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那么八十年代一辆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要知道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你要买一辆自行车,可不仅仅是有钱就行,在那个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时期,一切商品都要凭借票来购买,买粮食要粮票,买布要布票,而买自行车也是要自行车票的,而在当时一辆自行车的售价是150元左右,但是相应的自行车票的价格也是接近一百元了,也就是说你在没有车票的前提下去买一辆自行车需要200多元。

早些年曾听我爷爷讲过他们在八十年代的事情,那时候我爷爷在一个乡镇的中学担任教师,每个月大概有五六十块钱,而在乡镇这已经算得上不低的工资的,如果是城市应该会高一些,但是每个月月收入过百的还是少数,当时流行“万元户”,农村的“万元户”这种收入较高的家庭凤毛麟角,有些所谓的万元户是被上级硬塞下来的名号。


而那个时候按人均工资来算:80年代初期年轻工人一般的工资大概是30到50一个月,大概是1元多一天。而当时凤凰牌的自行车大约是150块钱一辆。

所以那个时候,如果单纯要买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需要一个人不吃不喝,整整3到5个月的工资。

那个时候一个上海工人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差不多是五十多块钱,日常开每天也就是不到一块。

当时看个电影0.25元,现在则需要40元左右;猪肉1985年每斤1.75-1.9元,牛肉(去骨统货)每斤2.20元,羊肉1.80元。

相比较而言,50多块的工资,在当时的年代还算不错的。

但是现在每个月8000元的话,就仍然以在上海生活为例,房租就要三四千元左右,剩下的还要维持日常的通勤费用、生活用度、吃喝拉撒。

综合起来比较的话,如今的8000元月收入也就相当于当时50多块的月收入。

而购置一辆自行车,在没有车票的情况下需要接近五个月的工资,有车票也要三个月的工资,大致估算一下那时候一辆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三四万元。



着实是一笔大数字呀,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钱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当年价值不菲的自行车到现在可能一天的收入也能买的起。


历来现实


我生于80年代,由于年龄小,对那个时代的经济没有概念,认真请教父母以后,才敢回答这个问题,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我的老家位于山东一个贫困县,县城旁边的一个农村,当时自行车的品牌主要有永久、大金鹿、凤凰、飞鸽等,永久是牌子最硬、档次最高的,至少需要300块。

80年代初,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在30元左右,一年是360元,刨去家庭必需的生活费和其他支出,剩下的钱不够买一辆自行车,只有经过多年积累才能买得起。

如今30多年过去了,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交通便利,原来只有少数家庭才能拥有的自行车,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都过去了,现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小汽车。


当然,现在企业工人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一年是3.6万元,刨去家庭必需的生活费和其他支出,剩下的钱也不够买一辆小汽车,只有经过多年积累才能买得起。

80年代的国产永久自行车300块左右,如今的国产高档汽车也不超过30万元,因此就购买“交通工具”而言,80年代的一辆永久自行车大概相当于现在30万元。

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现在只要你钱就能买到小汽车,钱少的买普通的,钱多的买高档的;80年代时,即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自行车,即便买也没多少选择。


这是因为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发生了变化。

80年代初,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一定改善,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但当时供给严重不足,老百姓手里有钱,想要买自行车,首先要有“票”。

“票”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特有的,老百姓想要买东西,光有钱不有,还要有票,有的家庭已经攒够了钱,想要买自行车、买电视机,但没有票,人家国营商店是不卖给你的。

票不是人人都有,必须等单位发,一个单位有10张自行车票,却有100个职工要买自行车,没办法只好论资排辈,年龄大、工龄长、级别高的职工优先,或者直接抓阄抽签,谁的运气好给谁。有的职工分到票,但不想买,可以把票转给其他人,从中赚一笔钱。

在那个供给严重不足的时代,商家会搞活动、打折、促销、提高服务水平?那是不可能的,你求着人家国营商店,人家营业员鼻孔朝天,理都不理你。

城市职工还算好的,因为有办法搞到票,农村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我家是农村的,父母双方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一般,父亲迎娶母亲时,是从县城同学家里借了一辆自行车,把母亲接回家的。后来经过几年打拼,攒点钱想买自行车,但农民低人一等,捞不着自行车票,最后只好从城市职工手里买了辆旧自行车,还花了120多块钱。

说到比较,就难免有人怀旧,因为现在物价高了,“钱不值钱”了,但就生活必需品而言,相比80年代,如今的供给极大丰富,能够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需求,以前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我们的怀念而倒退,但过去的那些时光永远不会被忘怀,因为这些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弥足珍贵的回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我详细询问了曾生活于六七十年代的老人.当时,永久自行车计划生产及凭票购买是在1977年前后.当时的永久自行车是172元一辆,跟凤凰,飞鸽属于“一线”自行车品牌。大金鹿次之,属二线品牌,154元。这个价格是全国统一价。当时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元。但是,并不是有钱就能买下这辆车子。一般是凭票购买。票呢,在城市里是有关部门发到各单位。单位发给谁得研究决定。是的,研究、排队。

如此算来,一辆车子顶四个多月工资。按照现在基本工资3000到4000算,也得12000到15000一辆呢。听说后来杂牌多起来,说着也就到了1980年代,人们购买才不那么困难。

不仅自行车,当时的油、面、肉、缝纫机等等均是凭票供应。许多人们怀念过去精神纯净的同时,物质的贫瘠往往被忽略了。而实际上,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有时候却不如过去更有满足感。


老照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80年代初,凤凰和永久自行车都是很贵的,记得是200元左右。

而当时工人的工资很低,80年代初学徒工一个月只有18块钱,普通工人也就是三四十元。到了198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也不过1148元,平均月工资96元。

以80年代初来算,买一辆自行车就要四五个月工资,相当于今天一二万元了。

看看,一二万元买辆自行车,奢侈不奢侈?夸张不夸张。

这还是城市,如果农村就更夸张了。

当时农民收入很低,一个月赚不到几个钱,自行车就像今天的奔驰宝马一样,是看到买不到的东西。

当时农民们还有个笑话:宁可借老婆,不借自行车。

这还是80年代,如果在往前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就更值钱,更稀有。

大家看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吗?

那群小流氓出去打架,都是骑着自行车的。

今天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其实当年就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这群部队大院的高干子弟才能做到。


不过,自行车的价格是逐步下降的。

1983年,全国自行车实际产量达2758万辆。

到了80年代末,北京人已经做到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一家还可以几辆,不当回事了。

同时,大概从1985年开始,凤凰永久这种老式样的车子,逐步不被年轻人所喜欢,尤其是女孩。

很快,市面上出现了女式弯梁车、折叠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表演自行车等,越来越丰富了。

大概是90年代,自行车根本不算什么,摩托车开始流行了。

当时南京街头已经开始出现不少摩托车,骑车的人都昂首挺胸的。

不过据说南京最早一批买摩托车的人,不是摔死就是摔残了。

写到这里,萨沙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大家知道当时的世界上什么样子?

70年代,南越西贡的大街上已经满是摩托车了。

日本的私家车保有量在1972年超过了1千万辆。相当于每10个人中有一个人拥有私家车。

1979年日本的乘用车保有量突破2千万辆。进入80年代,每5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私家车,郊外消费变得愈发活跃。


萨沙


在八十年代,拥有一辆永久自行车意味着什么,你可能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那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一份荣誉,在80年代,骑上永久自行车的人不仅仅意味着有钱,因为永久牌自行车不仅贵,而且难得。就连老布什,都在天安门前与它合影,你说永久牌自行车多珍贵?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大概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80年代可不是一个小物件儿,这可是号称四大件之一的重要物品,娶媳妇就靠它撑场面了。

当时的永久牌自行车一辆的价格大概在160元左右,当然了,这可不是最好的永久牌自行车价格,最流行时髦的民用车型,最贵的腰180多元,别瞧不起这20元的差价,那可是当时的普通人一个月工资,还得是不错的工作。

当然了,也有高工资,听一位老先生说过,当时一名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的工资高达58元,当然了,这样的人在当时有多少,你们问问父母就知道了,那时候的大学本科生可是稀有的,不像今天这么普遍,所以更多的平民百姓还是20多元为主。

也就是说,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价格,大约相当于7个月的工资,如今的工人普通工资大概在4000左右,当然了,不能算工地的工人,因为他们的工资能达到一万左右。咱们姑且按照4000元来算,7个月就是28000元,也就是说,一辆80年代永久牌自行车按照160元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28000元左右,根据每个人的工资不一样,只能按照差不多的平均工资来算,各地差异就需要各位自己估算一下了。

永久牌自行车的价值远大于纸面价值

以上的160元估算的价值,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在80年代,永久牌自行车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有一种永久牌自行车票,只有持票的人才能够购买永久牌自行车,毕竟供不应求,必须限量发放嘛。

如果你没有票,还想要买永久牌自行车咋办呢?去黑市买票咯,也不是很贵,按照上海的价格来算,100元一张,比半个永久牌自行车还贵。这样算下来,您的永久牌自行车购买价格可就高达260元了。这可是一整年的工资了,差不多5万左右,现在的低配小汽车也能买得起了吧。

组装的永久牌自行车便宜些

如果你买不起,还必须要买,因为当时娶媳妇讲究四大件,也就是三转一响,包括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你想娶媳妇有面子,铁了心要买永久牌自行车,您先别着急,看看上海自行车厂有没有熟人,如果有的话,让他帮忙上个报告,申请一辆“组装车”,所谓的“组装车”是什么呢?就是各个部件生产线挑出来的有瑕疵的零件,最后组装到一起的永久牌自行车,虽然有瑕疵不能出售或者出口,但是功能完备不受影响,经济实惠,是居家娶媳妇的首选。

万斤粮食换永久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永久牌自行车,那可真是风靡一时啊,能骑上永久牌自行车的人,就别提多有面了,那是相当有牌面了,在村子里,一定是最亮的那颗星。

就有这么一位农户,当时为了得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可是下了“血本”了,当时的征购任务是8530斤粮食,但是这位叫杨小运的农户大笔一挥,交了20000斤,只要给他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就行,当地的政府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做了“凡是全年超卖万斤粮食的农户,都供应一辆永久车”的决定。一时间农户蜂拥交粮,形成了一个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永久村”,所谓“永久村”,就是家家户户骑“永久”,这可是殊荣啊!


所以,一辆80年代的永久牌自行车到底相当于现在价值多少钱,真的不好算,如果你算它相当于现在的5万元,那么5万元真的能带给你永久牌自行车在当年的风光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按照价值算的话,永久牌自行车顶多相当于现在的5万;但是按照这种拉风程度算的话,80年代的永久牌自行车远比一些中层的豪车要拉风得多。在您心中,永久牌自行车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价值呢?



野史日记


八十年代拥有一辆永久、凤凰和飞鸽自行车肯定是非常牛逼的,这三种自行车价格差不多。。

我保存了一张94年我刚大学毕业,作为中学高级教师的老爸一个月工资才刚够给我买一辆飞鸽自行车,当时是375元一辆。收据展示如下:

如果是八十年代,应该还要便宜一半,大概150----180元左右。
以上是本馆珍藏的六、七、八十年代各时代永久自行车车标。

那么八十年代的150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八十年代的公交车票大都是一角、二角,现在普遍2元,这样大约翻了15倍以上。

八十年代还要凭布票粮票副食票,这些衣食住行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个就无法比了,有的翻了一二百倍了。

综上所述,八十年代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应相当于现在一、二万元钱。


湘平古珍邮馆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八十年代一辆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2万多元。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从部队复员回沪,分到上海一所大学工作。大学离我家约8里路,步行近一小时,坐公交车四站路,两头跑加上等车时间,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而骑车只需十几分钟,又能控制时间。

所以,为了方便上下班,也为了满足年轻人的虚荣心,我就想买一辆自行车——那个年代,自行车和手表、缝纫机,是年轻人谈婚论嫁必备的“三大件”,都要凭票计划供应。一家上千人的单位,每年只有几张,通常先奖励给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及干部。

我大哥在上海市劳动局(即现在的人社局)工作,托关系搞来一张自行车购买票子,我就买了一辆永久17型自行车。

我的日记明确记载,这辆自行车的单价是171元。

理论上说计划供应的自行车票子是非卖品,不要另外加钱。但是,因为自行车供不应求,市场上出现了“黄牛即北方人俗称的倒爷”,从他们那里私下搞一张购买自行车的票子,其价格也相当于一辆自行车的售价。

171元是个什么概念呢?

直白的说,171元相当于我36元基本工资的4.75倍——彼时上海人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叫“36元万岁”,是说三年学徒转正后的基本工资36元,许多年没增加,所以调侃“36元万岁”。我在部队服役四年,36元等于是转正工资。

那时大学生毕业,分到上海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月基本工资45元。奖金根据各单位情况发放,通常在5-15元之间,每月总收入5、60元。

那么,一辆171元的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如果不按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对比,仅以基本工资和退休金来比较,彼时的171元,相当于现在的20520元。理由如下:

一、现在的职工一进单位,无论体制内外,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工资一般不会低于4000元,也就是说上涨了120倍左右。

二、大学生那时毕业分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基本工资45元,现在通常应该不会低于5000元,两者相除,恰好也上涨了120倍左右。

三、笔者工作的大学,80年代有好几个离休老干部的退休工资约150元上下。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国家每年给离休老干部增加养老金,现在他们的退休金均在18000元左右。而普通职员(即没有官职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的退休金也有4、5千元,两者相除,恰好都上涨了120倍左右。

要论证八十年代的永久牌自行车,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是个繁杂的工程,这里仅以工资和退休金进行对比,一辆自行车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2万余元,当属准确。

应该承认,与八十年代相比较,现在人均工资增加了100多倍,但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也上涨了几十倍至100多倍,比如30年前的大米1角多一斤,现在是4元左右,蔬菜几分涨到几元,鱼肉几角涨到十几二十几元,住房、医疗和教育费用更是涨了上百上千倍。

那个年代老百姓住的都是公租房,每月房租几角到几元;医疗全民单位有“大劳保”,集体企业有“小劳保”,几乎不花钱;教育费用也很低,小孩托费还可报销,现在“三座大山”岂止涨了100倍。

那时每月人均生活费只需一二十元,现在上海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上千元。

但非生活必需品如冰箱彩电空调等家用电器包括手机电脑的价格则明显下降,当时一台21寸彩电、200升容积的冰箱要二、三千元。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大哥大”即手机约2万元,286电脑要上万元。现在的价格大都在1000元左右。

随着时代的发展,几十年前的非生活必需品,如家电与手机电脑等也成了必需品。

今后的趋势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价格会越来越低,人力成本高的则越来越贵。

所以,那时的171元,相当于现在的2万多元,几乎可以买一部低档小轿车了。


白话石说


80年代一辆永久自行车多少钱:

请看下图这张80年代末期的永久自行车发票(图片摘自7788收藏热线):


这辆永久316型自行车的价格是人民币246元,在现在看来,基本就是下馆子一顿饭的事,但在30年前,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80年代的国人收入水平:

80年代,人们的工资每月仅有几十到一百多元人民币,虽然在下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增长趋势,但这种增长实际上也是微乎其微的。许多人的月工资在80年代末还不到100元一个月。


那时一辆永久自行车一个月工资都买不了:

也就是说,一个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还不足以购买这辆售价246元的永久自行车。按上面图表中的平均工资水平,一个处于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基本需要两到三个月(要算上日常开销)才有能力购买这辆自行车。而一辆永久自行车,在20世纪80年代,也基本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到两个月的收入。


在万元户便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的年代,当时的200多元,无疑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应该相当于现在的15000-20000元。

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在90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孩子,都有过坐永久、凤凰等“28大杠”上下学的经历,这辆车虽然在现在已经不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它给许多人留下的回忆,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十余年骑行、比赛经验,专业自行车运动媒体人。欢迎关注摇滚骑士,关于单车的问题我来答!如果回答让你满意,请为我点个赞!


摇滚骑士


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我87年8月参加工作,攒了一年的工资,就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花了330元。永久牌、凤凰牌是当时自行车的名牌,价格只差几块钱。

因为我在乡镇上班,而父母住在8公里外的行政村,不通班车,周末要去看望父母,没有自行车很麻烦。去了就回还能借到自行车,去一天两天,那就肯定借不到了,只好走路去。于是攒钱买一辆自行车就成了我工作后的第一个目标!

当年我的月工资是82元,和哥哥嫂子一个单位,交伙食费30元。米是0.14元/斤,肉是0.6-0.8元,秋冬季哥哥还有种些青菜。

为了攒钱买自行车,每个月我要强制省下30元存银行(30元存银行,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搞笑),零食和零用每个月只用几块钱,剩下来的十几元攒了偶尔买件衣服。到了88年6月底,我估计钱攒够了,就去供销社看有没有货。

要知道当年有了钱可不一定能买得到你要的东西。买自行车是要票的,供销社统一供应。我的运气不错,刚好供销社有一张26斜杠凤凰牌女式自行车的票,因为贵还没有人买。

虽然我也嫌它比其它杂牌的贵了一百多,但是其它牌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货,而且这个价刚好我付得起,于是我就毫不犹豫的顺利地拿到了票,几天后付钱取车。

就这样我终于有了人生第一辆属于自己的专车,想什么时候骑就什么时候骑,想骑去哪里就骑去哪里的自行车。

现在我们来算算330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1、按米价算

当年米是1毛4,现在2块8左右,20倍,因为米价国家有调控,价格涨的不会太多。330元的20倍是6600元,现在可以买部中档摩托车。

2、按肉价、青菜价算

现在五花肉12元,排骨23元,是当年的20-30倍。按肉价算当年的330元值现在6600-9900元。青菜价只记得小白菜,当年哥哥种的小白菜可以釆摘的时候是5分1斤,平常是1毛。他还说辛辛苦苦种的可以吃了,街上又卖便宜了。现在小白菜3-6元,60倍。按白菜价算当年的330元值现在的19800元。

3、按工资算

按我当年82元的工资,330不吃不喝要4个月。现在我同事刚入职的月工资3000出头(未扣保险,因为当年我们也未扣保险),4个月工资在1万3左右。如果像我当年这么俭省,一年可以留1万5多点。

4、按服装费算

当年普通服装十几元,最高档的毛料西装也不超过一百元一套,现在同等面料没有大几千上万不可能买到。服装费涨了五十倍以上。

5、按车票价算

当年我们从乡镇到县城车票是8毛,现在9块,11倍多点。从县城到省城普通火车票差不多涨了10倍。

6、按电器价、电话算要贬值

87年我哥结婚,买一台20吋电视花了2千3,现在32吋液晶电视才1千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装个固定电话初装费三千,夫妻俩要攒两年的钱。

综上所述,衣食住行各项平均算,涨了30-40倍,也就是说八十年代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相当于现在1至1.3万。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