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当孩子犯错时,宝妈们先别生气,这个办法会让孩子接受并不再犯

妈妈刚从菜市场买回来新鲜的鸡蛋,正打算放进冰箱,这个时候女儿跑了过来,然后趁妈妈不注意,拿起了一个鸡蛋,她只是好奇鸡蛋为什么会颜色不一样,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此时此刻,妈妈看到了女儿的“大胆举动”,然后对女儿吼道:“哎呀,别拿鸡蛋,你会把鸡蛋打碎的。”女儿听到妈妈的吼叫,先是一惊,这一惊可不要紧,手中的鸡蛋一下子掉到了地上,随后女儿哭了起来,并哭着说道:“妈妈,以后我再也不碰鸡蛋了。”

当孩子犯错时,宝妈们先别生气,这个办法会让孩子接受并不再犯

看到这个简单的例子,妈妈们应该去思考一下:故事中的妈妈为什么会吼叫呢?是因为害怕女儿会一不小心打碎鸡蛋,还是不任女儿,觉得女儿会闯祸,而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形,妈妈还会对女儿吼叫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吼叫起到了作用,虽然最后鸡蛋也打碎了,女儿也被吓哭了。

当然在生活中,妈妈们除了想制止孩子的行为之外,当孩子调皮地将妈妈们惹得暴跳如雷时,妈妈们会惯用大吼大叫的方式表达自己当时的情绪,而此时的大声吼叫变成了妈妈们发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当妈妈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孩子却屡教不改时她们自然还是会选择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因为她们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也是无奈之举。

当孩子犯错时,宝妈们先别生气,这个办法会让孩子接受并不再犯

孩子犯错很正常,但是,家长的处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要明白,孩子犯错是学习的过程,天下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不可避免,正式有了孩子一次一次的犯错,孩子才能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

孩子犯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孩子犯错不可避免,家长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犯错,而是考虑如何将孩子在犯错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的,积极的合理地因素。培养孩子对行为监督和反思。

当孩子犯错时,宝妈们先别生气,这个办法会让孩子接受并不再犯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遵循7个选择:

1. 避一避,不要当众训斥孩子,避免伤害孩子自尊。

2. 缓一缓,不要再气头上批评孩子,言语难免过激,伤害孩子。

3. 选一选,选择合适的时机,跟孩子谈心,找准机会指出孩子的错误。

4. 绕一绕,借助寓言 故事和童话,含蓄的指出孩子的错误。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冷一冷,有时候,冷处理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无声的自责,自己反省自己的过失。

6. 激一激,根据孩子好胜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使孩子改正缺点。

7. 笑一笑,用幽默的方式作为批评,可以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这么多方法,不是都适用于每个孩子,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找到一两个适合孩子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