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这是什么型号,为啥没有盒子炮出名?

琴宽


图中的应该是勃朗宁M1903 7.65mm手枪,但我今天还是想重点介绍下盒子炮。毛瑟c96盒子炮从枪机节套与枪管的形状上说——毛瑟手枪的早期出品,其枪管与枪机节套是一体加工成形的,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后期M30型借鉴西班牙驳壳枪的作法,改为分别加工,而后嵌入结合成一体。这不同的加工方式也在外观上留下了印记,即早期的枪机节套与枪管之间很平滑,后期的枪机节套与枪管则有一个阶梯状过渡。请看图:

图1 上为M1930的枪管,下为C96的枪管


从枪的握把上说——毛瑟手枪的握把形状,一直都是西方人所说的“扫帚把”,几十年间从没有大变,但小的变化却是有的。大体来说,有大握把与小握把之分。大握把的底部呈半圆形,小握把底部则略显平直,也比较窄。小握把主要是毛瑟警用型手枪使用,其他则基本都是大握把的。

图2 毛瑟手枪的大握把与小握把


这大握把,又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它的防滑纹的粗细上,早期的C96型采用的是纹路很细密的那种,刻有22、24或30道防滑纹,后期M30型(含M712速射型)则采用纹路粗疏的那种,只有12道防滑纹。

图3和4 左为早期C96的握把,右为后期M30(含M712)的握把


毛瑟手枪的握把护片,绝大多数由硬木制成,极少数为塑胶压制,国人称“胶把匣子”。拿今天的眼光看,塑胶当然不如硬木贵重,当年却正相反,物以稀为贵,因而那年头谁若拥有一支“胶把匣子”的话,那是相当的牛逼。

图5 一支海螺机锤的胶把匣子


李三万的三万里


悟空问答中的截图中的手枪,应该是9×17mm柯尔特(COLT)M1908勃朗宁手枪,即柯尔特(COLT)M 1908式 .38口径半自动手枪。即下图:

于1908年柯尔特公司在柯尔特(COLT)M 1903式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种改良版本,M 1908与M 1903两枪外形基本完全相同并可互换,M 1908只要更换几个部件,就可变成M 1903。

但是M 1908式的销量却远不如M 1903,产量只相当于M 1903的五分之一。除了口径不同以外,主要不同点在于,M 1903的套筒与枪口套是两个分开的零件,M 1908则将枪口套与套筒简化为一个整件,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样。

但,1903年柯尔特公司在美国生产的M1903勃朗宁手枪。即.M1903勃朗宁 .32口径无击锤型半自动手枪显然是主流版本。如下图:

这两支枪实在很象,稍一不慎就会辨认错误。美制柯尔特勃朗宁手枪,都会铭刻上了柯尔特公司的旗标(即英文缩写:COLT)。

当时传入中国后,一般的中国人对“COLT” 这几个洋文识者不多,但很多人因枪柄中的园圈里的那匹嘴里含着长矛的马,就叫他“马牌撸子”了, 早期生产的“马牌撸子”,只有7.65mm 口径一种,通用7.65×17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7.65mmACP弹)。

1908年以后,又开始生产使用9×17mm柯尔特(或9×17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的“马牌撸子”。其实,M1903勃朗宁手枪还有一种,是在比利时FN公司生产FN 1903勃朗宁手枪。如下图:

但销量和名气不如美制柯尔特M1903勃朗宁手枪。美制柯尔特M 1903式以安全可靠、外形大气精美、威力不错而一炮走红,在当时的美国枪支市场受到大力追捧,军方、民间争先抢购,1940年,美国军方将其定义为"将官型手枪",配发给美军高级将领。其中美军名将如艾森豪威尔、布雷德利、巴顿、李奇薇等都佩戴此枪,一时声名大噪。

至于M 1908没有盒子炮有名,估计在中国的扩散度肯定不如盒子炮呗。它连同系枪M 1903的销量都比不过。估计这就是原因呗。

另外,还有一个是由比利时FN公司生产FN1906半自动手枪是发射6.35×15.5mm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枪是袖珍型的,与M1908勃朗宁手枪完全不同。但网络上常在型号上,把FN1906搞错成M1908。如下图: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我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图中这枪名字叫勃朗宁M1903 7.65mm手枪,在旧中国它被称为“马牌撸子”。其实在旧中国把所有手枪除盒 子炮与左轮手枪之外的手枪全部统称为“撸子”,那时候中国的百姓文化普及程度太低,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分辨出什么手枪都叫什么名字或什么型号。因为除了盒子炮和左轮手枪这种外形很容易区别以外,其他手枪在大部分人眼里都长得差不多,所以被统称为“撸子”。

有说法认为“撸子”这个词儿是当时德国卢格手枪的音译,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完美~~~ 实际上因为这些手枪个头小,枪上膛时一拉套筒的动作与北方语系中的“撸”字很贴切,在北方语系中“撸”这个字是有快速拨动的意思,同时这个词儿也可以形容出枪比较快。当时的手枪比起盒子炮来,体积要小,因此出枪时要比盒子炮快。这两方面一结合才有了“撸子”的称呼。

勃朗宁M1922 (左)与M1910的花口撸子

这里要说一下实际上在旧中国时候“撸子”的名气并不比盒子炮小,只不过一种“撸子”不是单指哪一型枪,它指的是一类手枪的统称,不像盒子炮就是单指毛瑟C96手枪。当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的各种牌子手枪数量很大,使用也广泛。其中的高端产品一直都是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和政界要员富商的首选。

不过虽然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撸子”数量大,但是其型号繁杂,并不适合列装军队。部队装备的武器要求是制式化,而这些数量虽多但牌子过于零碎的“撸子”明显没有能批量装备部队的条件。因此一直没能成为当时军队的制式武器,这一点是“撸子”不如盒子炮的主要原因。

德制卢格P08手枪,当时被称为“罗锅撸子”

另外,“撸子”的威力也不如盒子炮,因此当时下层军官和士兵更信赖盒子炮。而装备“撸子”的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更多还是高级军官,政界要员,富商,还有执行特殊任务的人中,比如侦察员,特工,警察,侦探等。同时,在当时谁拥有一把“撸子”还是很有面子的事儿。还有一点就是“撸子”体型小,制作精致,平时能观赏把玩,关键时候还能防身自卫。这几点深得这几类人的心思。

在当时对“撸子”的质量是有分类的,质量好的一些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六张嘴蹬,这些都是当时市场“撸子”中的高端产品。

日本的南部14式手枪被称为“鸡腿撸子”


陶德中士


这型号枪在中国抗战期间,为国民党军方由美国进口的勃朗宁M1903半自动手枪,俗称为马牌撸子,口径为九毫米,弹径为9X23毫米勃朗宁长弹,旧社会称呼:一枪.二马.三花口.四狗.五蛇.张嘴瞪。里排行为第二名的好枪,盒子炮为单独所称呼的毛瑟7.63毫米口径C96勃壳枪。

一枪为比利时FN公司勃朗宁M1900式7.65毫米口径的半自动手枪,排名为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