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SCI論文拒稿原因大彙總

SCI發表幾率低是因為期刊拒稿率高的原因。當你對SCI拒稿司空見慣的時候,你是否想過,文章頻繁的被拒的原因呢?是因為數據或分析存在缺陷?還是數據或分析不足?或者實驗步驟描述不夠完整呢?

SCI論文拒稿原因大彙總

1.如果文章拒稿是因為數據或分析有嚴重缺陷,如樣本量不足等。這類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廣泛的證據支持或有了更明確的結論後,再將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應的期刊。期刊編輯會考慮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僥倖的心理,認為換個期刊後審稿人或許不會找出數據或分析層面的不足。這種幾率非常小,畢竟論文的數據處理及分析方式決定了結果的可靠性。

2.如果被拒論文不是文章中的數據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創新點缺乏。那麼,作者就要仔細考慮審稿人的意見並認真修改,轉投到影響因子低一點的期刊嘗試。不同期刊對論文的創新點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發要求,進而縮短收稿週期。

3.如果是因為審稿人審稿時不夠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禮貌地申辯下。審稿人有時也會犯錯誤,並非源於專業知識,而是因為有些時候期刊的編輯找的審稿人未必是作者這個領域的專家。即便他們的審稿意見看似不夠專業,我們也要禮貌地申辯。如果作者對否定有異議,可以向編輯或主編提出自己的意見。只要自己是正確的就應該堅持,這就是學術本身的意義所在。在回覆中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編輯同意作者的意見,論文可以重新進入到新的一輪審稿程度。

4.未引用領域內重要參考文獻。一篇論文的絕大部分參考文獻出現在前言介紹部分。每一個研究領域,每年都會發表大量的學術論文,有些領域每年可能發表幾百甚至上千篇論文。在撰寫的一篇研究性學術論文中,通常引文數量會小於一定數量,有很多期刊要求研究性論文引文數量少於60條,有一些是30條。在這個時候,為了更好地將自己的研究內容與領域內的主要研究進行關聯,在引用某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同時,最好將本領域內的主要綜述性論文進行引用,這樣就可以間接引用了絕大部分研究成果。另外,在很多人的論文中,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基本上都是10年以前的論文,對近年的成果沒有引用。在這種情況下,評審專家可能會認為該報道的研究領域過舊,沒有創新性,這樣也有可能直接導致拒稿。在這方面,有些期刊明確要求引用參考文獻的50%必須為近3年的論文。

5.實驗步驟描述不完整。很多人在撰寫論文過程中,都認為結果漂亮才是最好的。也因此,他們會忽視或者不重視實驗研究步驟的描述。審稿人在遇到這類稿件的時候,很容易給出“研究結果是非常好,但是由於實驗研究步驟描述不清楚,對他們的結果感到不能讓人信服”。如果遇到“善良”的審稿人,他可能讓作者進行修改。如果遇到審稿人“太忙”,則稿件可能直接被拒稿。原因很簡單,任何人的實驗結果都是基於實驗步驟正確的前提。如果實驗步驟不對,研究結果最“漂亮”,也是不“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