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李不强说|再谈茅台价格上涨问题

李不强说|再谈茅台价格上涨问题

编者按:人为什么要喝酒?喝酒是件美好的事吗?人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酒?谁是中国白酒的代言人?中国白酒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张网,千头万绪、盘根错节,从企业到个人,我们身处其中,不断拉扯,不断撕裂,却找不到一个标准答案来解释清楚。面对这数百年来的模糊认知,新食品杂志出版人、中国食品酒类行业观察家李强携手白酒行业大咖开设社论栏目《李不强说》,用他们身处行业几十年的视角,观察和理解白酒世界。

文 | 李强

期数 | 第八期

上周的文章《也谈茅台价格上涨》引发了一些从业者和网友的质疑,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观点表达得更清楚一些。上篇文章想要表达两个观点:一是茅台酒的价格上涨有它内在的强大价值基础;二是行业的其他企业应该学习茅台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些朋友在谈论茅台酒的价格上涨时,说得最多的是投资者的进入已经改变了茅台酒的消费属性。的确,茅台酒现在已经不是纯粹的消费品,而具备了很强的金融属性。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门外汉,我本是不敢谈这个话题的,但想起五年前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香港大学经济金融教授陈志武说的一段话“金融就是跨越时空的价值交换”。我就从这句话里的“时空、价值和交换”这三个关键词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我们说“价值”。茅台酒的核心价值是品质。高品质的酒不仅要安全、健康,喝着顺、不上头,还要有好的滋味。所谓的高端酒与普通酒的最重要的区别就在滋味上。我觉得,茅台、五粮液好就好在它们在味道上的普适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特定的酿酒环境,独特的酿酒工艺,还有虔诚的酿酒门徒,茅台人对茅台酒品质包括滋味的执着与较真,以及因为这种执着而带来的稀缺性保证了产品的价值,如果大家有机会多在茅台酒厂参观,与茅台人沟通就不难体会这一点。除了对消费者的使用和体验价值以外,茅台酒对于渠道商、终端商来说还有着稳定、持续、高额的商业价值。

再就是“时空”,所谓“时空”就是时间与空间。对于酒来说,空间就是指产区,它的重要性不论对品质还是品牌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例如苏格兰之于威士忌,干邑之于白兰地,波尔多、勃艮第之于葡萄酒,香槟之于起泡酒,宜宾、茅台之于白酒,其出产顶级佳酿的能力得到全世界公认。而时间是块试金石,也是把美工刀,特别对于烈性酒来说,时间的作用是无法用技术、用钱来取代或跨越的,它们要容纳时间,还要一直跟着时间走。也正因为如此,近十多年来,老酒受到了普遍的追捧,而茅台酒尤以为甚,1998年的茅台酒从当年的320元/瓶到现在接近10000/瓶的市场价。

第三,关于交换。交换是价值实现的唯一手段,而衡量交换的标准就是流动性。茅台酒之所以能够成为金融型产品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非常好的交换性,即流动性。中国人投资渠道本来就很少,期货、债券市场长期不景气,股市从建立之初就是国企和权贵的狩猎场,其他资本市场又是骗子横行,好不容易把房产作为抵御通胀的投资工具,又被“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锁定了流动性,于是茅台酒的金融价值被资本市场发现了。

当我们因为茅台酒是消费品而质疑它的金融属性时,不妨想一想,黄金为什么又能够被当做投资工具?难道是因为黄金不仅在生活领域有很强的消费品属性,还在工业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价值?我觉得,在现行体制下,随着茅台酒的保真溯源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它的金融属性也会变得更强。当然,要让它的金融属性消失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