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李不強說|再談茅臺價格上漲問題

李不強說|再談茅臺價格上漲問題

編者按:人為什麼要喝酒?喝酒是件美好的事嗎?人到底需要一款什麼樣的酒?誰是中國白酒的代言人?中國白酒的未來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就像是一張網,千頭萬緒、盤根錯節,從企業到個人,我們身處其中,不斷拉扯,不斷撕裂,卻找不到一個標準答案來解釋清楚。面對這數百年來的模糊認知,新食品雜誌出版人、中國食品酒類行業觀察家李強攜手白酒行業大咖開設社論欄目《李不強說》,用他們身處行業幾十年的視角,觀察和理解白酒世界。

文 | 李強

期數 | 第八期

上週的文章《也談茅臺價格上漲》引發了一些從業者和網友的質疑,我覺得有必要把我的觀點表達得更清楚一些。上篇文章想要表達兩個觀點:一是茅臺酒的價格上漲有它內在的強大價值基礎;二是行業的其他企業應該學習茅臺為消費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有些朋友在談論茅臺酒的價格上漲時,說得最多的是投資者的進入已經改變了茅臺酒的消費屬性。的確,茅臺酒現在已經不是純粹的消費品,而具備了很強的金融屬性。作為經濟學和金融學的門外漢,我本是不敢談這個話題的,但想起五年前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香港大學經濟金融教授陳志武說的一段話“金融就是跨越時空的價值交換”。我就從這句話裡的“時空、價值和交換”這三個關鍵詞談談我的認識。

首先我們說“價值”。茅臺酒的核心價值是品質。高品質的酒不僅要安全、健康,喝著順、不上頭,還要有好的滋味。所謂的高端酒與普通酒的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滋味上。我覺得,茅臺、五糧液好就好在它們在味道上的普適性、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特定的釀酒環境,獨特的釀酒工藝,還有虔誠的釀酒門徒,茅臺人對茅臺酒品質包括滋味的執著與較真,以及因為這種執著而帶來的稀缺性保證了產品的價值,如果大家有機會多在茅臺酒廠參觀,與茅臺人溝通就不難體會這一點。除了對消費者的使用和體驗價值以外,茅臺酒對於渠道商、終端商來說還有著穩定、持續、高額的商業價值。

再就是“時空”,所謂“時空”就是時間與空間。對於酒來說,空間就是指產區,它的重要性不論對品質還是品牌來說都是不言而喻的,例如蘇格蘭之於威士忌,干邑之於白蘭地,波爾多、勃艮第之於葡萄酒,香檳之於起泡酒,宜賓、茅臺之於白酒,其出產頂級佳釀的能力得到全世界公認。而時間是塊試金石,也是把美工刀,特別對於烈性酒來說,時間的作用是無法用技術、用錢來取代或跨越的,它們要容納時間,還要一直跟著時間走。也正因為如此,近十多年來,老酒受到了普遍的追捧,而茅臺酒尤以為甚,1998年的茅臺酒從當年的320元/瓶到現在接近10000/瓶的市場價。

第三,關於交換。交換是價值實現的唯一手段,而衡量交換的標準就是流動性。茅臺酒之所以能夠成為金融型產品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非常好的交換性,即流動性。中國人投資渠道本來就很少,期貨、債券市場長期不景氣,股市從建立之初就是國企和權貴的狩獵場,其他資本市場又是騙子橫行,好不容易把房產作為抵禦通脹的投資工具,又被“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鎖定了流動性,於是茅臺酒的金融價值被資本市場發現了。

當我們因為茅臺酒是消費品而質疑它的金融屬性時,不妨想一想,黃金為什麼又能夠被當做投資工具?難道是因為黃金不僅在生活領域有很強的消費品屬性,還在工業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使用價值?我覺得,在現行體制下,隨著茅臺酒的保真溯源系統不斷更新和完善,它的金融屬性也會變得更強。當然,要讓它的金融屬性消失也只是一句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