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学习研究小儿推拿的时候,板门穴引起了廖教授的注意。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小儿按摩经》定性“揉板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用之”“小肠有病气来攻,横门板门推可通”“推横门向板门止呕吐,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如喉中响,大指掐之”

周于蕃《小儿妙诀》不分男女,不问年龄,不管何病,都要推板门。谓“凡推法俱有次序,每病必先用面上取汗、喉中取呕法,次于手上分阴阳,次推三关、次六腑┈而后次及八卦、横纹、板门、天河之类”

板门穴为什么运用如此之广呢?

原来它是脾胃的门户。

脾胃居于中焦,为人体升降的枢纽。

晕车发生时,上有头昏、头晕、目眩,中有恶心、呕吐、翻肠倒肚,下有拘急窘迫、二便难控。这可是典型的中焦堵塞,上下不通,气机紊乱。

气机紊乱的典型表现,胸闷、脘痞、腹胀。

胸闷代表上焦,以弊得慌、痰吼、气喘、咳嗽多见。

脘痞代表中焦,以厌食、胃痛、呕吐多见。

腹胀代表下焦,以二便失调、腹痛、腹胀、拘急窘迫为特征。

这些都是板门穴的适应症。

廖教授常常说“板门嘛!门板一块。板者板滞、呆钝。于此操作,解板滞,增活跃;启呆钝,发蒙昧。这扇门可重要了”

由于上中下三焦相通。而中焦是门户,是枢纽。所以理论上,一旦枢纽运转,则诸病得解,诸疾悉除。

晕车常常发生于长时间乘车,特别是在颠簸、抖动、起伏和弯曲的条件下。颠簸抖动则坠积夯实,枢纽壅塞,气机不运。起伏则忽上忽下,心不平衡,气机逆乱,枢纽分不清该上还是该下。弯曲则倒来倒去,分不清南北东西,令枢纽昏溃。以上原因共同成就了晕车。

由于板门为脾胃之门户,为脾胃升降的枢纽,也就成为了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总开关。因而理论上只有板门能解开晕车这把锁,能防治晕车。实践中呢?记得那一次,他用同样的手法和同样的力度在内关和板门进行比较,他发现板门要灵敏得多,得气得多。如果在点按的基础上向外一个弹拨,那个痛和胀啊能让人惊跳起来,从而瞬间集中起人的注意力,停止晕车时的气乱,召唤起失调的枢纽,重新启动正常的升降程序。

他将这件事讲给研究生听。一个叫姜丽芳的同学认真听了,记了,实践了。几年后,一篇“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的文章在《按摩与导引》杂志上发表了。

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


中国小儿推拿网整理


除了板门穴,还有一些穴位是可以缓解晕车症状的

1、内关穴

内关穴是指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2、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相当于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地部连线的中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

按压合谷穴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指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按压时须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1-5分钟,当自己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按压足三里穴同样可治晕车,缓解晕车症状。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4、期门穴

如果想要呕吐可以持续按住期门穴直至症状减轻。

小儿推拿按揉板门穴巧治晕车


中国小儿推拿网小儿推拿行业平台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