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河南平顶山“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数据通则“家医”通

河南平顶山“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数据通则“家医”通

2018年6月,记者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在这里,我们走访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郏县中医院、郏县堂街镇卫生院、郏县堂街镇堂东村卫生室、郏县堂街镇士东村卫生室。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入口,平顶山市尝试着打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服务。

资料卡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舞钢市、叶县、鲁山、宝丰、郏县4个区5个县(市),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2万,而市区人口仅102万,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众多。以郏县为例,人口63万,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0余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4家,村卫生室377所,在职职工2776人,乡村医生815人。此外,郏县现有贫困村27个,贫困户3464户,贫困人口6988人,其中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64.66%、62.24%。

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占绝大多数、因病致贫情况突出等情况,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让基层百姓看上病和管好病,成为平顶山卫生工作推进的关键。

“2018年5月31日。”平顶山市郏县卫计委基层指导股股长魏晓珂牢牢地记着这个时间,因为从这一天起,“从郏县下属的村卫生室到河南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数据全部打通,整个体系开始畅通运转起来。”

魏晓珂提到的这个体系,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自2017年4月起推动的“互联网+健康平顶山”项目,一年多以来,平顶山市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入口,探索出一条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平台建设运营、区域医疗机构全员参与、医药险“三医联动”的“平顶山模式”

关于家庭医生,由于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的限制,一直以来的难点莫过于“签而不约”“签而无用”。在“平顶山模式”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解题思路。

“平顶山项目”的承建方是微医,负责这一项目的副总裁柏战向我们展示了一张设计图,我们看到“智能分级诊疗平台”

的设计围绕互联网医院、智能家庭医生签约、智能公卫服务、精准健康扶贫、AI辅助诊断、慢病管理、处方共享平台、在线医保结算、区域域影像和检验中心建设等九项内容展开。“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将平台系统、硬件终端、运营服务三项打通,通过连接区域内机构、医生、患者、硬件终端从而形成目标区域医疗数据、公卫信息、医疗服务、医保资金的互联互通,可以为最终实现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好底层框架。”柏战解读道。

河南平顶山“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数据通则“家医”通

士东村开展大型体检

2018年6月15日,我们来到郏县堂街镇士东村卫生室,一台云巡诊车停靠在村卫生室前,往来络绎不绝的是趁着农闲前来体检的村民。云巡诊车可以提供包括家庭医生签约、随访、体检、远程会诊、患者教育等服务,能够为公共卫生重点服务人群和贫困户及残疾人群提供一站式智能公共卫生服务。据工作人员介绍,采集到的体检数据会通过蓝牙直接传输到河南省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对于此前未进行过家庭医生签约的村民,则可以通过便携式智能签约一体机自带的随访工具包和7大类基础体检设备,同步完成签约后的第一次服务。

资料卡

一组数据

郏县卫计委主任科员贾国利提供了一组数据:借助签约一体机和云巡诊服务车,目前郏县463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已经完成对全县超过80%常住人口的电子化家庭医生签约和建档,家庭医生签约46.51万人,单人次签约时间也由15分钟降低到5分钟。

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情况。

河南平顶山“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数据通则“家医”通

政策:依托“互联网+”,创新公共卫生服务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此外,政策提出要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支持,探索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并鼓励开展网上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变,改善群众签约服务感受。

在“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方面,提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推动各级各类医院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以及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河南平顶山“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数据通则“家医”通

2018年5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专程到乌镇互联网医院调研“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听取了乌镇互联网医院如何强基层汇报后,走上在平顶山基层最先落地应用的云巡诊车,详细了解各项检查检验项目,并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预约诊疗、慢病复诊、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加强质量和数据安全监管,促进卫生健康服务共建共享、智能便利。

“基层的数据最难收集,也是最耗费我们精力的事情。”魏晓珂也曾走村串户采集数据,最了解其中的难,“采集来的健康数据经常是孤立的,患者即使去医院也用处不大,所以以前村民也没有积极性响应这件事。”

随着“互联网+健康平顶山”系项目的展开,健康一体机、云巡诊车、远程心电、远程诊疗等硬件设备产生的数据,与智能分级诊疗平台相连。平台上,可开展医患沟通、医医协同、家庭医生服务、政府公卫管理等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医院诊疗信息、公共卫生信息,从过去的互不相连,到现在实时传输、互联互通,真正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

数据通,盘活了多方资源。

对政府来说,通过上下转诊及“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大大提升基层的服务水平,在数据连通的基础上,政府将医疗服务与公卫服务、健康扶贫工作协同,高效管理贫困人口、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对一直处于“夹心层”的二级医院来说,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更好地找准自身定位,以郏县中医院为例,向上与10余家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合作,通过与上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和医联体协作,提高了医院收治能力,降低了患者的外转率;对下为县、乡、村医疗机构配备了远程问诊设备,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医院,从而建立了以郏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疗联合体。

对家庭医生来说,从服务效率低、能力有限,转变为可基于动态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动态健康管理方案、并通过政府引导更好地为“标签化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提供更多健康管理支持,真正起到了“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我们看到了“平顶山互联网医联体”在中心医院的运作。在会诊大屏上,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可以同时进行会诊,患者的电子病历、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报告可以迅速被推送到医生面前,供会诊医生参考。“平顶山互联网医联体”平台系统中嵌入了智能医疗系统,借助这一系统,家庭医生也“敢”接诊了。

据悉,互联网+医疗健康“平顶山模式”已覆盖卫东区、新城区、郏县、叶县和鲁山县。目前,郏县向上可连接全国2700多家医院、24万多医生,向下与14所乡镇卫生院、377个村卫生室相连,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

-END-

近期会议

河南平顶山“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数据通则“家医”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