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心理學:親戚之間,不懂這三個界限,再好的關係也會成仇人

關於親戚之間,我們相處也是有原則和界限的。

一旦我們原則和界限不清,再好的關係也會成仇人:

心理學:親戚之間,不懂這三個界限,再好的關係也會成仇人

心理學:界限

1、親戚之間不要借大筆金錢,要借就借給人品好的親戚

最好不要跟親戚之間借錢。要知道人都是有嫉妒心裡的。一旦你有錢借給親戚了,親戚並不一定完全理解你的好心。

在你把錢借給他的那瞬間,你就必須要做好有可能她不會還的準備。我一個親戚多年前借了父親幾萬塊錢,一直不願給。

我父親去一次,他就說,你們家不是條件還不錯嗎,怎麼還問我們要錢了。

當時我父親就生氣了,之前說好的借錢要還,怎麼好像我借出去的錢就變成你家的錢了。

現在上門來,不僅沒有感恩之心,還風言風語。父親去的次數多了, 還被他破口大罵,此後我家與這親戚也幾乎斷絕了關係。

後來父親在與其他親戚相處的時候,有了之前的經驗與教訓後,他每次借錢都只借給人品很好,且善於感恩的,其次他會和借錢的人寫下字據與字條,作為法律保存依據。

因為他深深知道,人情有時很脆弱,在金錢方面,講好原則和前提是彼此和睦相處的關鍵。

心理學:親戚之間,不懂這三個界限,再好的關係也會成仇人

心理學:界限

2、不隨便介入親戚家庭婚姻矛盾

每個親戚都有自己的家庭矛盾。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有時我們介入親戚家庭矛盾, 可以說裡裡外外不是人。

前不久有一個學員跟我講述,自己和丈夫分開就是被親戚建議的。

現在她對親戚這個建議後悔死了,她覺得不該聽親戚的,把自己的老公趕出來。

對於親戚家庭婚姻矛盾,我們最好是聽聽,儘量不要在親戚氣頭上相信她所說的話。

我們可以傾聽親戚的交流,但是不要插手他們矛盾,不要給過多具體的意見。

畢竟婚姻是自己的,當事人才知道是否婚姻最適合彼此。

有時我們的建議並不一定能幫助對方,選擇沉默也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尊重對方的決定是最好的方式方法。

心理學:親戚之間,不懂這三個界限,再好的關係也會成仇人

心理學:界限

3、幫忙要有界限,不要無底線無原則幫親戚

第三個對親戚幫忙要有界限。不要沒有原則與底線。

對親戚幫忙無底線無原則,只會一次次縱容他們的貪婪的慾望,並不是換回的是他們的珍惜之情。

我有一個親戚因為自己開了公司身邊有錢了,她內心善良,禁不起自己老家小叔子的請求,不斷幫忙親戚。

先是給她小叔子在老家買了房,幫他安頓下來。隨後她才發現,幫多了,對方就有依賴心裡。

小叔子自己的兒子沒有工作,也委託她幫忙找工作;小叔子說自己年老了,不去工作,每次都喜歡臨時借個幾千塊錢,也從來不說還。

一旦她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就遭到他的大肆批判,講述她怎麼會變得那麼心黑,把之間幫助他的功勞全部抹黑了。

其實心理學上有一個厭惡損失效應,講述人們對丟失的東西難受心情比得到東西快樂心情強很多倍。

這意思是什麼,比如同樣你撿到100塊錢,你可能會有些開心。但是你一旦丟失一百塊錢,你會覺得一上午都不愉快。

親戚這個反應也是如此,失去一樣東西的感受會比之前得到這個感受意願更強,也更難受。

這告訴我們對待親戚的幫助,我們一定需要把握好原則和底線,寧願雪中送炭也不要錦上添花。

同時要注意頻次與頻率,不要讓他人習慣性依賴。古話說,升米恩,鬥米仇講述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個方面幫助親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激發他的自覺心是避免被依賴的關鍵。

總的來說,我們需要記住和親人相處一定要有界限和原則,一旦我們對這個界限把握不清,所謂的親戚也會變成仇人,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今日話題:關於親戚相處的那些原則,你瞭解幾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