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看到昨天的高考作文題目,我們也想就二手車這個話題,對這個傳統而又發展態勢爆棚的行業進行前生、今世的梳理以及未來的思考。

要說18年前幹二手車,現在還在做的車商同行,絕對稱得上是老前輩了。這並不一定是說他多有眼光,而是由於歷史的某種機緣巧合進入了這個行業,這麼多年的財富、經驗、行業資源積累,隨便拉一個出來,他的經歷、所見都能寫一本精彩的書,這本書不但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人情練達,更是二手車這個行業過去18年的發展縮影。

那18年後的2035年,二手車行業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分三部分梳理:

一、過去的18年,矇眼狂奔的汽車產業

人類擁有汽車應該追溯到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由德國人卡爾·本茨(1844~1929)於1885年10月研製成功,他於1886年1月29日向德國專利局申請汽車發明的專利,因此,1886年1月29日被公認為是世界汽車的誕生日,本茨的專利證書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張汽車專利證書。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而二手車作為一個行業來看,應該從汽車產生的那天起,也就隨之產生了。

對於中國人來講,對汽車最早的記憶更多是停留在桑塔納上。1983年,第一輛桑塔納轎車成功組裝下線。2012年10月 上海大眾宣佈舊版桑塔納停止生產,並發表“再見,桑塔納”廣告,向世人宣佈舊版桑塔納將成為經典的過去,可以說,經典桑塔納影響了中國至少兩代人。

我還記得與一位九幾年就從事二手車買賣的同行聊天,那時候一臺麵包車收來7000塊,利潤也有7000塊,或許在那個物資商品短缺的年代,二手車是沉默而暴利的,像一片從未開墾的處女地,遍地可以撿錢。

時間過的飛快,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10多億人口的消費活力。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2009年,也就是北京奧運會過後的第二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汽車、摩托車消費的政策,汽車產銷呈高增長態勢,2009年,中國汽車銷售1364.5萬輛,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至此之後,中國汽車產銷世界第一的寶座再無旁落。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全年累計銷量達2,376.44萬輛,同比微增2.1%,繼續領跑全球。

隨著汽車作為普通商品逐漸進入每個家庭,在新車銷量矇眼狂奔的同時,二手車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2017年,二手車交易量突破1240萬臺,增速19%。中國民用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億臺,而且以每年將近2800萬臺的速度在增長。

二、今天的二手車行業困惑與亂象

2018年,預計二手車交易量突破1500萬臺,增速20%;2022年,預計民用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億臺,二手車交易量突破3000萬臺,首次超過新車。

這些數據的呈現,充分說明了二手車行業發展儼然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過去的幾年裡,由於各種電商平臺和資本等新勢力的介入,行業發展有如神助,市場格局也風雲突變,我們在前期文章《失控!不僅僅是瓜子二手車。。。》中已經做了一定的分析。

具體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瀏覽歷史文章,理清行業分析。

1、供給側的車況困惑

2016年前的那些年,二手車行業之所以沒有迎來所謂的爆發,是因為很多消費者本身對行業沒有認知,車況信任問題沒有得到最基本的解決,沒有行業第三方的信用背書。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而近幾年,各電商平臺的巨資廣告推廣對市場和用戶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育,車況的透明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並非意味著解決,因為車況檢測機構和交易主體並沒有徹底的分離,就好比某項比賽中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雙重角色,因此,信任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國沒有權威、全面的車輛保養、維修、保險賠付等歷史記錄的數據庫,也就是我們說的車況並不透明,所以才不斷爆出各大平臺事故車頻出、消費者不斷維權的局面,而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二手車的發展。

顯然,這與國外嚴格成熟的二手車況披露要求有很大不同,美國二手車與新車交易比例3:1,而在中國還不到1:2,供給側的不給力,導致中國二手車需求側無法很好滿足,行業發展仍需時日。

為什麼車況不能在供給側透明出來呢?一是因為二手車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式的檸檬市場,如果沒有交易制度的再完善,沒有在交易時發生道德風險所付出誠信成本的誠信體系建設,就永遠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第二,保養、維修、出險場景的數據化,不管是在4S店,還是保險公司授權的維修連鎖店,還是路邊的維修鋪面,只有汽車全生命週期的車況歷史大數據的徹底共享,車況才能徹底透明出來,才會使得二手車需求側徹底解放。

2、虧損的行業頭部玩家之亂象

到目前為止,最近幾年出現的二手車電商平臺,還沒有一家聲稱持續盈利的,不斷倒下的二手車所謂新玩家倒是不少,而能活下來的,無一不是源自強大的融資能力,而非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

你不見已然申請美國上市的優信二手車報表,2017年總營收19.51億,淨虧損27.48億!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而反觀由地級市、縣級市甚至鄉鎮級所構成的二、三、四級市場的普通二手車行,則顯示出了頑強的生命力,他們毫無違和感的填補了二手車電商觸角無法企及的市場需求。

而對於一線市場的曾經賺到過錢的車行從業者來講,車源之爭所造成的時間、經濟成本急劇上升,盈利能力大不如前,甚至一部分開始悄悄轉行,離開這個曾經帶給他們財富和快樂的行業。

這個行業怎麼了?

毫無疑問,互聯網工具的賦能讓二手車行業本身的整個交易鏈條都更加高效、透明,單臺毛利欠佳的情況下,金融保險佣金的激烈競爭也讓交易所帶來的增值服務更加困難。

而一車一況、一地一價的非標屬性,超長的交易週期和決策環境,複雜的交易“場”景,也讓想通過廣告戰達到迅速贏者通吃的新入局者吃了不少苦頭,之前所謂的模式宣言也在試錯中漸漸偃旗息鼓。

頭部新玩家都在玩命虧損、拼命做大數據,試圖通過高速增長掩蓋利潤之窘境,但中國私家車源的絕對分散屬性似乎並不能通過規模化採購實現“貨”的供應鏈高度整合,於是交易環節無法標準化令企業短時間內不得不更多依靠“人”的因素,而 “人”的因素在交易環節又存在著不確定的道德風險。

而這種亂象終將繼續存在,企業不得不在各種模式的試錯中前行或死亡。

三、2035年的二手車商在幹嗎

我們不禁暢想一下,18年後的二手車商在幹嗎?這個行業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寫給2035年的二手車商

我們相信,問題是用來被解決的,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目前遇到的所有的問題終會得到解決。

2035年,二手車或將成為一個像水一樣真正實現自由流通的產業。

那時候,車子真正實現0排放,或許是氫能源、或許是電池能源。

那時候,交易的車子不僅僅限於目前4輪的交通工具,各種飛行器都可實現隨時、隨地交割。

那時候,我們相信私家車仍然大量存在,二手車交易仍然巨量。

那時候,車況將真正透明,每個店或人都由於誠信成本風險,將不敢隱瞞自己的車況。

那時候,車子提檔、過戶等轉移登記的手續可能大幅簡化,業務辦理全部電子化,如今車水馬龍的車管所或許已不復存在,車子的交易手續好比手機銀行轉賬一樣簡單。

那時候,車價也將真正透明,將實現真正的C2C自由交易,瓜子這樣的企業也不會存在了。

那時候,二手車商在幹嗎?

或許在某個海灘,悠閒的度假。。。

呵呵呵呵,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在今天,我們好像想不了那麼遠。

我要帶客戶看車去了!

你覺得到2035年,二手車將會發展成什麼樣?

歡迎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