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蘑菇或蕈菌一般泛指肉眼可见、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为长出地面的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多由菌盖、菌柄 、菌托和菌环等组成,以菌盖最为明显。菌盖形状呈伞型、钟型、斗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斗型等各式各样,颜色也是多种多样。如: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红菇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迪氏邦孔菌

野生蘑菇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生长环境呈多样性,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以草原、树林地带最为多见。蘑菇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最多,特别是雨后。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销售、不食用野生蘑菇。

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

那些错误的看法!

╳ 有人说蔬菜现眼的蘑菇有毒,不可食用;色彩不显眼的无毒。

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无科学依据,部分色彩不鲜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 有人说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种类有毒。

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因为毒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接触不会产生反应。

╳ 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

这种说法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 “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如: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1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俱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2

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夏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