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列强要求清政府土地签订一百年,清政府誓死签99年,原因为何?

完美life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誓死签99年”这个说法纯属意淫。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所谓的“誓死签99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一、说法来源

1897年,两个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义和团所杀,引发了外交纠纷。当时清朝刚刚在甲午战败,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而德国已经是欧洲第一强国,打出了一个口号,要“为德意志民族扩大生存空间”,对殖民地极度渴望。传教士被杀事件刚好给了德国借口,德国驻华公使于是乘机提出一个条件,要求“租借”胶州湾100年(就是后来的青岛)。

(义和团反洋教)

胶州湾本身是一个优良的港口,同时还是一个战略要地,关系到京城的安全。如今北海舰队就驻扎于此,就能证明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清政府当然清楚这一点,不同意这个所谓的“租借”,总理衙门恳请德国公使换个其他的条件。于是德国公使就说:“那就让一年,改为租借99年,不然我们立即占领东北三省。”

这其实是赤裸裸的武力恫吓了,可是大清毫无办法,甲午之败,已经让列强看清了大清的虚弱。总理衙门最后提出,能不能提高租金,缓解一下财政危机。德国公使表示,可以多付一年的租金,其余没得谈。最后,清政府只好同意了。最后双方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州湾99年成了正式的法律条文。

以上就是所谓的“誓死签99年”,没想到这种话题也会拿来意淫。如果真的有“誓死”的勇气,难道不是应该像抗战那样,战斗到底吗?

这件事造成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影响,后来列强纷纷迫使清政府签订租期99年的条约。德国刚“租下”胶州湾,法国就“租”下了广州湾。英国则“租”下了新界,也就是《展拓香港界址条约》,这个条约后来成了香港回归的法律依据。俄国则是“租借”中东铁路99年,以此控制了东北。

二、列强之间的矛盾

那么为什么列强要租99年呢?在这些租界条约之前,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涉及到领土的都是直接割让,比如英国最开始割占香港岛,俄国通过条约割占了150万平方公里领土,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等等。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列强要用“租界”的方式呢?因为世界局势变了,列强之间矛盾非常突出。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付清朝这样的成熟国家,经济殖民比领土占领带来的成本更低,收益更高,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开始转为资本输出。列强之间的竞争加剧,矛盾极为尖锐。清朝在甲午战败后,割让了台湾和辽东半岛,随即引来了其他列强的干涉,日本被迫吐出了辽东半岛。从此以后,列强想通过法律条文直接割占领土已经不太现实。租界既能造成事实占领,又能避免其他列强干涉。因此“租借”变成了一个最好的方式。

不过“租借”毕竟跟割让的意义完全不同,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就要用一个很长的期限来保障,这个期限一般就是99年。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如果需要长期使用一块土地,一般就签订一个长期的租借合同,租期一般是99年,既保证租期的灵活,又能保证长期使用。这个惯例历史悠久,大英帝国博物馆里藏着一份古埃及的土地租赁合同,上面的期限就是99年。


(上海的租界)

三、实力决定一切

国家之间,实力决定了一切。如果国家强盛,这种“租借”是不可能会发生的。凭借实力强租来的领土也会随着实力的衰落而失去。二十年后,一战结束,德国战败,胶州湾就丢了。后来国民政府北伐时期,则收回了武汉的租界。抗战胜利后,除了香港,大部分租界都被收回了。

国际政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清国被列强欺负,但是在朝鲜,却有一块大清国的租界。墨西哥发生排华事件时,大清也曾经派军舰前往,逼迫墨西哥赔款。当“贫穷帝国主义”意大利也想跟着列强乘火打劫时,大清也硬气过。


江蝶梦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压迫,中国在历次对外战争失败中,除了战争赔款和开口通商外,还有一种就是领土与主权方面的损失,这就是领土割让和租界的产生。

当然,最早的案例如澳门,在近代以前,当时的明清政府也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澳门作为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尤其是基督教的传入窗口),保留也并无不可。

不过,在近代以后,领土问题即成为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



首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首先被割让的香港岛,这个是永久割让,完全丧失了主权。

接着,虽然在之后平静了几十年,但在甲午战败后,老大帝国的本质暴露,而世界性抢夺殖民地的狂潮正在兴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陷入了瓜分狂潮。

首先挑起这波危机的是德国,其借口1898年两个传教士被杀的巨野教案而强占了胶州湾,之后又迫使清廷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其中规定将胶州湾等(即现在的青岛租给99年。

之后,其他列强也纷纷效仿,如英国强租威海、香港新界,前者25年,后者99年。

与此同时,沙俄也强行旅顺、大连25年,法国则强租广州湾99年。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租借地都是99年,其中也有25年的。



至于提问中说的“列强要求签订100年而清政府誓死签99年”,这个却并未听说。

而网上的所谓传言,说什么按照“如果某领地被占领超过百年,那这块领地就属谁所有”, 因此,租借地租期的最高年限就是99年。

从国际惯例来看,这个原则确实存在,这是类似于民法上的“先占先得”,但那是适用于无主之地的,而不能适用于已有的领土。

事实上,从99年、25年这些不同的租借期限也可以看出,并没有什么100年、99年之类的所谓规定,这个时间主要取决于双方的谈判,仅此而已。

从某个意义上说,清廷或许确实并不喜欢100年,而坚持划掉一年吧?这个没有确证,只能做推测理解。



当然,历史的发展往往不能预测,事实上,不要说租借多少年,就是永久割让,最终也会被历史的大势碾得粉碎。

如以上租借,除了威海是满了25年、九龙是租借了99年后归还中国,其他基本发生了多种变故而提前收回的。

即便是永久割让的香港岛,也同样与九龙一起收回。

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土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发展的变动的过程。

除了先占先得,恐怕也有强大者占有的基本涵义在内吧?


坑爹史册


晚清政府从来就没有过“誓死”这类勇气和觉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实力悬殊过大,的确打不过,慈禧老了,年年被逼着西狩搞不好要死在半路上,持续不断的表示友好“结与国之欢心”,才能让清政权苟延残喘几年,说不定还能通过改制翻身。

其实清廷是想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即便在国内完全得到执行,也无法成功,一切政策的执行、贯彻,离不开人,而当时的满清,人心向背,看不惯他们的可不止汉臣、汉民,除核心势力圈外,满蒙也同样对清廷失望之极、不抱希望,我们只能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制之路,生搬硬套不会有好结果。据说还有赔款账期几年,大清就能延寿几年之说,挺有意思。

99年之说,众说纷纭,有的说凑百年不好听,大清也要脸面,拜托,当时当日那状况还有脸可要嘛,马关条约签订后连本不关心政事的升斗小民都知道这脸丢的让人没法要脸了。

德方也甩给清廷响亮的一巴掌:“算租不算割,已经给足了清廷脸面。”,其实都一样,反正没打算还。

以台湾为例,被清政府抛弃的台湾军民自发抵抗,给日军造成了大概3.5万人的伤亡,反观清廷,是真的打不过还是根本就没胆量打呢,归根结底,割地赔款都可以,只要皇权妥妥的,宗室觉罗们能继续保持荣华富贵就行了,这是第一位的。

清廷当然也不想割地赔款,但是最高利益永远是皇室利益,而不是什么国民,所以无所谓签订条约。

100年也好,99年也罢,最初的50年也一样,都是德国人说的,清廷只是讨价还价要求放宽条件。

99年怎么来的?我卖衣服100块钱一件,你非得划价要给50块钱,我懒得搭理你随便应付一下,给你减一块钱好了,要买就99块钱。

这是真实的划价过程,哪来的誓死?誓死真的会死。

想过没有?如果德国要签200年,满清会签么?当然会喽,不签就会死,他能不签么。

还有人说不到百年,则按国际公约惯例不属于永久割让,所以为了骨气和脸面清廷誓死不签,请注意,实际租借他国领土是当时国际法非条款性新例,真正的“实用”,始于胶州湾,始于中国,始于满清。什么叫惯例,惯例就是我能揍你,我的话就是惯例。

当时的国际法只是废纸而已,国际法要是管用,还会打的那么热闹么,列强们自己也窝里斗,最后也还是拳头大的说了算。国际法都没用,更何况什么惯例了。

所谓99年,这种租约其实就是中世纪罗马的“永借权”,只能靠拳头拿回来,或者承租人自己实力大减,否则9年,99年和999年没任何区别,不具任何实际意义,清政府羸弱无能,就没资格讲价,即便拼死你都没命能拿回来。

清廷的脸面是怎么找的呢?比如《胶澳租借条约》改为《胶澳租界条约》,内容是一样一样的,但是清廷觉得这样比较有面子。现在的展品是德国复制过来的。中文版怎么写的,对德国人来说也无所谓,你中文爱咋写都行,执行得按我的意思来。

我们先来看看99年期限的三个条约:

《胶澳租借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广州湾租借条约》租期都是99年,为啥不是98年,不是100年偏要99年呢?

从签订时间来看《胶澳租借条约》是最先签订的,其他都是有样学样,不多赘述,我们看看《胶澳租借条约》签订时的情况和讨价还价的过程:

1896年,李鸿章担心他国“循例”有样学样,没有同意德国租借胶州湾50年的要求。

1897年,巨野教案爆发,德国政府占领胶州湾个要塞,一如天津教案,要求革职地方官员,惩办元凶,允许承接铁路、赔偿教会损失及赔偿军费等恬不知耻的过分要求种种。继而再次提出胶州湾的租借问题。

难道是割地赔款竟然还积累出来了经验?好似早已有了准备,知道既然去年德国提出租借,这桩事无论如何都无法善了,清廷反馈速度很快,只要德国退兵,租借不是问题。

撤兵你就别想了,占了上风的德国,食言而肥,由去年的要求租借50年,改为99年,清廷本有讲价动作,但是自己又发电应允所有条件,当然他也没有可谈的余地。

①清廷所谈,并非100年改99年,而是100年改55年(50年)。

  • 海靖提出的100年
  • 清廷说过于苛刻,55年为宜
  • 海靖提出99年,只少1年,象征性的给个面子
  • 国际法?那就是个笑话,不提也罢。

②发电德方,均可照允。就是都照你的意思办。

③99年租约的签订,清方曾经“再三申说”,但既然德方不乐意,那就99年吧。

其实租期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时的德国政府根本没有想到租期能“讲数”讲到99年,驻华公使都不知道,还以为谈成的是50年租期······可见德方谈判者是狮子大开口,肆无忌惮之下,吓唬吓唬清廷而已,但清廷已成惊弓之鸟,不用吓唬也抖的厉害,也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所以不久就全部同意了,就是害怕夜长梦多,德方提出更多的苛刻要求。


古今通史


从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来,清政府虽然弱弱无能,只能被动挨打,可是最起码头脑是清醒的,别看一百年和九十九年只相差一年,可是实际上却是天壤之比,相差一年,实际上那可就是相差万年了。

晚清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那段历史可谓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痛,稍微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在当时割了不少的地给了西方列强。如果有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国被割让的土地,所有条约上的时间都写着是九十九年,因此有些人就好奇了,反正地都割了,九十九年和一百年有啥区别,列强要一百年那就签一百年呗。

在当时国际上规定,如果一个国家占领了一个地方一百年,那么这个国家就对这个地方有着绝对的拥有权,换句话说如果清政府签订了一百年的条约,就意味着这些土地就一直是人家的了,超过一百年没有收回就永远都不能收回了。这也是为什么在九七年中国非常强势的要收回香港。

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如此多的不平等条约,其实都是有讨价还价的,有人骂清政府无能,实际上那个时候清朝和西方列强差距太大了,为了保全自己,只有委曲求全,而这个条约签订的年数也是和列强争吵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誓死只签99年。

试想一下,如果清政府真的签了一百年,那么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大问题,对方真的要是不还,那恐怕就要通过战争来解决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从1898年,英国强行把香港从清政府手中租借走以后,正好租期是99年。为何租期不能是100年呢?这是因为:99年的租期,是有先例的,而这个先例,竟然成为了后来西方列强们“租借”领土的“惯例”!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其教士在山东曹州被杀,派舰队强占了胶州湾。第二年,德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关于租借胶州湾的条约。当时,清政府总理衙门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交涉条约签订事宜,而海靖一口气提出了下面几条要求:

1、将胶州湾四周百里租借给德国,租期100年;

2、由胶州至济南的铁路,归德国修建;

3、铁路两旁百里的矿山,由德国开采。

总理衙门看德国人的狮子大开口,又不敢断然拒绝,于是恳求德国人再让一点。德国人于是真让了“一点”,将租期100年,改为了99年。总理衙门傻了眼,德国人到底是真实诚呢?还是真无赖呢?这租期减了一年,就特么叫让一点?

但是,弱国无外交,德国人看总理衙门犹犹豫豫,又说:“别的都不能让,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国将出兵夺占东三省!” 总理衙门怕真把德国人惹毛了,于是只好答应了,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


《胶澳租界条约》,算是开了99年租期的先例,这也被其他列强效仿,接着又出现了几个租期为99年的不平等条约。

1898年4月,法国强迫清政府,答应其租借广州湾。1899年11月,法国与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借条约》,强占了广州湾及附近水面,租期为99年。

看到法国人得了便宜,英国人也不甘示弱,他们于1898年6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其附近岛屿,即所谓的“新界”租借给了英国,租期也是99年。

清政府“租借”领土给列强,租期为99年,竟然成为了一条“惯例”,真乃民族之殇、奇耻大辱。


深夜聊斋


百年变99年,清政府是不是可以自豪一把了?很有骨气的清政府,竟然将土地的租期,通过谈判,减少了一年。但是,如果了解了当时的真实情况,就知道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的软弱无能了。

将租期从百年减为99年的事情,发生在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的谈判期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

1894年7月,中日丰岛海战打响,正式标志中日甲午战争的开始。结局都知道了,北洋水师最后全军覆没,清政府惨败。

这就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所面临的没有最耻辱,只有更耻辱的窘境。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借此成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境遇,一跃成为了亚洲强国,而清朝却在半殖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列强看到了日本的胜利,也纷纷加入了进一步瓜分中国的行列。

1896年12月,德国驻华公使海靖正式向大清总理衙门提出租界胶州湾50年的要求。这时候德国的要求是租借50年,不是100年,更不是99年。总理衙门很坚定的婉拒了德国的这一要求。

马后炮的说,清政府的官员被后世学者说成没有远见,不无道理,就不要吹嘘那个李大人有如何高明的外交技巧和远见了。如果有远见,这时候就该谈判一下了,也许还能谈个好结果,然后签了。

到了1897年11月,曹州教案发生,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德国以此为借口,派军舰于半个月后占领了胶州湾。清政府因为甲午海战失败,北洋水师已经全军覆没,海防基本上已经是空白了。这一点,在甲午战争之后,就应该可以预见到了。等李大人看到了德国军舰之时,呵呵了。

1898年,海靖这次提出了三大项内容,一、将胶州湾四周百里的范围租借给德国100年;二、由胶州至济南的铁路由德国修建;三、路旁百里内的矿山归德国开采。

李大人一边挠头,一边故作坚强,表现的很硬气,坚决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再让点呗。跟菜市场买菜一样,一毛钱不要了。海靖慷慨的说:“租借一百年中,让掉一年,总算九十九年,别事不能减轻。否则,立即占领东三省。”

李大人怂了。然后么,海靖当然是说话算话,说减少一年,就减少一年,租期从100年,变为了99年租期,然后路权和矿权一点没少。

看罢,只能是长叹一声,唉……

西方人有个习惯,喜欢参考已有的成例。

同一年,英国以“利益均沾”为由,以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为范本,强迫清政府,在1898年6月,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规定了香港“新界”租期99年。

其实,在此前清政府和英国已经签订的,1842年的《南京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规定,香港岛是“常远拒守主掌”,而九龙半岛是“永租在案”,全都是无限期租约。

如果不是新中国强大起来了,香港是不会这么容易在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的。所以,租期不要紧,只要是不平等条约,在国家强大之后,对方就会考虑实际形势,通过谈判归还。

而香港岛实际被英国占领了155年,九龙被占领了137年,只有新界是99年。

当然,租借地也有25年租期的。而大多数租借地都在一战、二战后,被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提前收回。

而新中国建立后,又先后收回了大连、香港、澳门等地。

其实,澳门在1887年中葡之间签订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中,原本也被清政府允许“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即永久租借。之后的民国政府维持了清政府的旧约内容。

1974年,葡萄牙爆发了康乃馨革命,新成立的葡萄牙政府承认澳门的殖民地属性,并开始主动跟新中国商谈澳门前途问题。

正是我们新时代伟大的改革家和总设计师,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才顺利收回了澳门。

而澳门从1557年允许葡萄牙人居住,到1999年收回,一共被葡萄牙人实际占领了442年之久。期间,葡萄牙人大部分时间是向中国缴付租金的。

所以,根本没有“租借地”或者“占领地”超过99年,就属于占领国的永久国土一说。

国土争端,只能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以高超的外交为手段,才能和平解决。否则,就只能不惜一切手段,拿回被他国霸占的领土了。而不惜一切手段,则需要更为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以及无数人为同一目标的不懈奋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还是非常实用的。


奕天读历史


99年和100年虽然只差一年,但是在国际法上,这一年就能让“租借”就变成永久“割让”。

因为,当时在国际上有一个惯例,如果一个国家租占别国土地超过100年,意味着彻底放弃了对国土的拥有权,那么这块土地就成了租占者所有。

慈禧为首的清廷虽然昏庸,但是也知道此事的严重性,所以誓死不敢签100年。

最早的租借条约,是1898年,清政府和德国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德国租借胶州湾四周百里,为期100年。经过多次谈判,改为99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政府坚持在香港被割让99年后,要在1997年收回对香港的主权。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天天装逼的清政府,被英军打得屁滚尿流。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自己的小弟日本人给打的落花流水,颜面全失,连内裤也被脱掉了。

从这时起,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全面落后的本质,被西方列强全部看穿了。于是掀起了一股西方列强共同瓜分中国土地的狂潮。

德国因为崛起的比较晚,在全球的殖民地最少。因此德国皇帝叫嚣着也要争取自己在阳光下的地盘,首先对中国动手,占领了胶州湾。德国人提出要求租借100年,清政府谈判代表讨价还价,据理力争,夺回了一年。

1898年《胶澳租借条约》签订,清政府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人,期限99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查看了其他朋友回答的内容。

有不少人说,根据当时的国际惯例,其中有一条叫事实占领原则。如果你一个国家占领另一个国家领土100年,就可以宣布所占领土为本国领土。

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是站不住脚的,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相关记录。

随后,其他各国纷纷跟进,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顺大连,这些中国领土纷纷被清政府割让出去。

清政府灭亡后,中华民国建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迅速崛起,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和剥削的呼声越来越高。

知名的教授闻一多先生就创作了七子之歌,用来纪念中国被列强割走的七块地方,唤醒中华人民的斗志。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候,解放军的炮火击中了英国的紫石英号舰艇。与此同时,一位伟人说:新生的中国政权对过去所签订的不寻常约一律不认可,中国历史百年耻辱的岁月将一去不复返。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中所写的七个地方,也纷纷被我国先后收回,尤其是97年收回香港,99年收回澳门,更是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于21世纪崛起的象征。


新知传习阁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由于政府腐败,列强纷纷蚕食中国,谁都想分一杯羹,八国联军进北京更是践踏中国法律,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

比如,1897 年11 月1 日,德国两名天主教传教士在山东曹州臣野县张家庄传教,被当地的反洋教组织“大刀会”砍死了,德国以此为借口,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条约,强行租借胶州湾100年,光绪皇帝派李鸿章、翁同龢与德国公使海靖周旋和据理力争,最终在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时,把租借胶州湾的租期缩短了一年,租借胶州湾为99年。

又比如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地区及大屿山等230多岛屿租借给英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租借香港,为期也是99年,条约于1898年7月1日起生效; 99年过去了,在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香港终于在1997年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问题来了)亲们是否发现,列强要求签订100年的期限,为何清政府誓死最多签订99年的期限,真的那么在乎缩短一年期限吗?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原来在国际上有个规定,一个国家占领某处地方时间达到100年整,就意味着主权国放弃了主权,租借方则对那块土地有着绝对所有权。这有点像法律规定,借款在两年期限内,不主张就会过了追诉期。也就是当事人放弃了债权。换言之,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国际有国际的规则。

回到本题来说,如果当时清政府签订了100年的租借条约,就意味着这些土地就彻底的被割让了出去。意味着清政府 对这些土地失去了所有权。这是清政府为何为了缩短一年租期而苦苦努力的原因。




秉烛读春秋


清朝晚期对于整个民族都是十分屈辱的时期,皇帝被列强变为伪皇帝,政府变为伪政府,祖国大地要成为各国列强瓜分的蛋糕,我们却还没有不给的能力,当真是让人心酸,从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大清灭亡的72年之间,我们一共签订了不平等条约1175件。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不公平条约签订的都是99年,小太阳先举几个99年的条款:

1.1898年德国强迫签约《胶澳租界条约》胶州湾租借给德国99年;

2.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租给英国99年;

3.1899年《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广州湾租给法国99年。

其实还有很多不是九十九年的条约,比如同样是1898年签订的条约《订租威海卫专条》威海卫租给英国25年。

那么关于上面所说的99年,其实最广泛也最被认同的说法就是,在外国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个地方租给其他国家超过100年,那么百年之后,这片土地就彻底属于租赁国家了,当时外国以为清朝闭关锁国,对于这些都不清楚,所以想要租借100年,但是慈禧万分不同意,特别是知道这个隐形条款之后,更是不同意租借100年了,所以才变成99年,她希望后辈能够将这些土地要回来。

当然这是流传最广的说法,还有人说可能是清政府讨价还价,希望能够少租借一些年,外国列强就说,那就少一年吧,也同意了你的愿望,就不要再说别的了。

不过,这些都是历史了,想要不被侵占,就需要国力强大,就好像我们97年香港回归,归根到底是我们国家更加强大了。

现在我们的国家,国力强大,哪还有国家敢过来说侵占我们的领土,所以说到底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强大起来,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