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家驹真的有很大的成就吗?为什么去世了没有拿金曲奖、金针奖等终生成就奖?

ckcxbh


黄家驹作为香港殿堂级乐队Beyond主唱和灵魂人物,他堪称是一位伟大的歌者。



在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歌坛拾人牙慧的翻唱大潮中,黄家驹和他代领的Beyond乐队坚持原创,犹如一股清流。

难能可贵的是,经过早期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黄家驹很好的掌握了流行歌曲商业与批判的平衡点,他的励志歌曲振聋发聩,鼓舞了几代年轻人的成长。

其实,黄家驹在世的时候,并不像今天这般声誉日隆。当初他如果这么有名气的话,也就不会远走日本,发生最后的惨剧了。



黄家驹去世之后,他歌曲中不羁放纵、海阔天空的精神和价值观,被内地广大驹迷接受、推崇,黄家驹登上了内地歌迷心中的“神圣殿堂”。

再来说一下黄家驹为什么没有拿到金曲奖和金针奖的终生成就奖?

金曲奖是华语歌坛公认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但它的终身成就奖一般只颁发给主办地台湾籍的音乐人,就连罗大佑、李宗盛这样台湾本土的教父之尊,到现在都还没有排上队。



所以说,黄家驹拿金曲奖终生成就奖的概率,微乎其微。

香港的金针奖,也是只颁发给对本土歌坛贡献卓越的音乐人,尽管黄家驹已经离世,但他还有盼头,像之前的邓丽君、陈百强,都是去世之后追授的。


好歌献给你


大概真正的艺术家,只有人去世了才知道他的价值吧。

黄家驹在生前的时候,还不像现在人气这么高,在港乐坛匍匐挣扎了十年,还只是刚刚有点名气,但后来实在熬不住了,就跑去了日本,他认为香港娱乐圈没有音乐,也不尊重创作者。


但在去世以后,他的音乐永远流传下来了,这时候人们开始注意beyond,他的很多冷门的歌都被翻来覆去的听,原来才发现原来黄家驹是这么一个有抱负有才气的年轻人,但是人已经永远的走了,为了纪念他,每年家驹的乐迷都会自发组织来纪念他,怀念他,他的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他的音乐十分不只有有爱情,还有亲情和社会使命,比如《真的爱你》是写给母亲的,《amani》是倡导要和平的,这样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拿不了金曲奖,应该能拿终身成就奖的,但是直到了现在,金针奖每年都有人获得,都是为香港乐坛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家驹是很有资格竞争的,可能是时候还未到吧。


炭烧的菠萝


首先,我是个摇滚爱好者,家里收藏了很多唱片,也有两张beyond的,然后,我来说下我的看法

首先beyond当年并没有获得太多的荣誉,当时的香港被翻唱市场所占据,原创音乐几乎走投无路,当时的beyond要靠拍电影,上综艺扮小丑挣钱,来大陆开演唱会,唱了几首观众全跑了,用能用蹩脚的国语唱一无所有,才哄住观众,结果,反而去了高手如云的日本,反而站住了脚,只能说,华语音乐的悲哀,不尊重音乐家,不尊重原创,版权的体现。在我看来beyond的伟大,就在于对原创音乐的坚持,用他饱含生命力的创作,吸引了无数热爱摇滚的年轻人,成为他们摇滚的领路人,beyond更多是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所以拿排行榜 销量 奖项,来衡量一个音乐人的优劣,是极其外行的 因为一个艺术从来不以销量 排行 奖项来衡量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懂音乐的人,一定会说出那么几个 无论排行 销量 奖项 都不如那些巨星的,但却是你深深崇拜 感动于他才华的音乐人 或者他们不被大众所知 但却能使你在深夜流泪

beyond有“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的不羁,也是“无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的宽宏,是“沙不怕风吹,在某天定会凝聚”的坚持,是“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为他没有,分开某种色彩”的博大…而不是“天下唯有黄家驹”“完爆陈奕迅”“吊打周杰伦”“世界十大摇滚歌曲光辉岁月”“世界四大摇滚乐队beyond”…这是要笑死我吗??

乐观的评价能够取得进步,而恶意抹黑以提高自己的逼格这种做法只会徒惹厌恶而已,世界很大,多走出去看看,音乐界也很大,多出去听听,嘴上吹有什么用,隔壁的x-Japan比beyond出道更早,如今还在代表亚洲摇滚影响着世界呢,醒醒吧,从整个摇滚圈看来,beyond的摇滚只是入门而已




王八坨子办事处主任


你是傻比? 2013 安徽卫视亚洲偶像盛典“终身成就奖” 获奖


2008 香港新城电台“新城劲爆殿堂歌手大奖” 获奖
2008 香港新城电台“新城国语力殿堂音乐贡献大奖” 获奖
2007 新浪“2007粤港十年 网娱盛典”最怀念明星奖 获奖
1997 香港

商业电台

“叱咤殿堂十大至尊作曲人” 获奖
1993 香港电台“无休止符纪念奖” 获奖
1993 “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 获奖
1992 香港新城电台“劲爆作曲人” 获奖
1990 香港

无线电视

“最佳填词奖” 获奖

别了家驹26载


他在香港一直被达明一派和太极给压着,不是太红,才改道日本,想在日本发展。他的《长城》歌曲,就是日本人演奏的前奏,同时还有日文版。可惜的是,还没有站稳脚步,还没来得及创作更好的歌曲,意外死亡。如果他没有死,会得到大奖的。另外,那些黄粉,不要盲目夸赞家驹,不同领域各有千秋,盲目夸赞只能让其他人反感。


微微淡痛


我只想请教你香港有几支乐队拿了金曲奖和金针奖!千万不要拿现在大红大紫的歌手和beyond比较,这就好比拿磁带数字音乐对比一样,不公平的。他是八十年代的人,那时候人的生活环境,科技和眼界和现在都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我想说一句,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本来就有区别,不要混在一块,你如果说后期家驹音乐偏商业化,那么流行歌曲都是商业化的。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两个奖项就说一个歌手好,另一个歌手差,毕竟那只能说没明某些歌手的歌对了某些奖的胃口。

歌迷喜欢一个歌手怎么会因为他是得了几个奖杯,别说八十年代,即便是现在你能保证什么比赛都是公开公正公平的,难道就没有所谓的暗箱操作和黑幕。

家驹像来鄙视阿谀奉承,讨厌各种party和人情宴会。所以才有「卑面派对」这样的歌,敢于揭露娱乐圈灰色规则的人,那些颁奖的机构怎么会喜欢说真话的人。更不会颁奖给他吧!

如果不是因为他看透了八十年代香港娱乐圈的靡靡之音和抄袭欧美日本歌曲的风气,就不会选择在事业上升期奔赴日本,起码那个时期日本的原创氛围要好于Hong Kong的。

你最好了解清楚再抨击,没准你还佩服黄家驹呢!我不敌对你,你是不了解。


零下seven


黄家驹是不是成就很大,这个见仁见智。

但是客观地说,他的成就是足以达到了拿金曲奖和金针奖的水准。

但为什么两个奖都没有拿到呢?

一、金曲奖。

这个不用考虑,前面也有人说了,这个奖是针对台湾本土音乐人的。周杰伦拿了那么多次金曲奖,为什么拿不到金针奖?一个道理。

二、金针奖。

金针奖是针对香港音乐人的。黄家驹的音乐成就并不亚于绝大多数已拿金针奖的得主,但为什么一直没拿到呢?原因有几个方面:

1、黄家驹不是一位独立歌手。

黄家驹在乐坛的身份就是BEYOND的主音歌手,不是独立歌手,所以理应也不能以个人名义获得金针奖,无此先例。如果谭咏麟钟镇涛一直以温拿成员的身份存在而没有独立发展,我想他们至今也拿不到金针奖。

2、黄家驹当年年轻气盛,与香港娱乐圈有过不和谐的经历。

家驹当年很直接地吐槽过香港乐坛,然后背井离乡去日本发展,可能或多或少也引起了某些在香港乐坛有说话权的人的排斥。这可能也影响到他提名金针奖。

虽然存在这两个原因,让黄家驹至今没有获得金针奖,但不排斥不久的将来会颁给他。

也可以有是颁给BEYOND。


华语乐谈


其实家驹并没有太大的成就,只是在那个年代出名的音乐人(注意,不等于歌手)中出类拔萃罢了,相比于四大天王(张学友唱功很好,可以另归一类,称为好歌手,这类也有很多,像邓丽君、罗文等等)之类流行歌星就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了,创作题材广泛而有深度有力度,不可多得。其实那个时代是音乐的黄金年代,涌现大量优秀的音乐人,像罗大佑、李宗盛、崔健、唐朝乐队、许冠杰、高晓松等等,人才济济,百花齐放,繁盛一时,beyond是流行摇滚的代表性乐队。从文以载道的社会意义上来讲,作品本身意义更大,那么家驹这类音乐人的贡献就很大。但是这样一来歌手的演绎相对地被弱化了,其实音乐还有很多功能,在一定环境下,某些功能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刚开始飞速发展,自然一片甜蜜蜜的霏霏之音,而二战(越战)后的欧美则是涌现了大量伟大的摇滚乐,只是到了中国只是昙花一现而且可以说直到今天始终没有被大众所接受,这是由社会背景所决定的,而家驹恰恰就是那一批人里的佼佼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人们又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粮食了,你今天看到的鲜肉不再战狼崛起或许就不是偶然现象,文化是时候该有点追求了。


风老51615788


又是刘福荣的狗黑家驹。家驹没拿又怎样?他的作品一直流传,你家虚伪阴险头子阴沟鼻刘十万,唱一大堆口水歌也没见流传多久,而且说的刘福荣拿过金曲奖和金针奖一样,真是可笑。同样没拿,家驹的歌曲被代代传唱,不会过时,而刘福荣的歌早就在时间中被遗忘的一干二净。


积极的杰西卡


不吹不黑,实事求是的说,黄家驹的音乐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的音乐传达的那种意境,以及透露出的高深灵魂思想,是很多音乐人都不具备的,它能够流传至今,并且跨度如此广泛,跨越种族、国界以及年龄,是他音乐的主要成就。他的打击乐一声声能够直击心灵,《光辉岁月》前奏一响起就能令人心潮澎湃,这都是他音乐的无穷魅力。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黄家驹的成就很大部分是建立在粉丝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浏览了很多关于黄家驹的新闻报道,下面的评论无一例外都是各种夸奖,以至于到后面我彻底麻木了,我承认黄家驹伟大,但是他没有成神,没必要吹嘘到那种地步。黄家驹为什么没有得到金针奖之类的,这个不代表他音乐不好,恰恰是因为他音乐太过于高雅,不适合商业化主流的香港音乐圈,所以没有被认可。香港四大天王是香港商业文化娱乐的主要产物,但是至今为止也只有张学友拿过。我们可以看到,黄家驹去世时间是1993年,正赶上香港新老交替的阶段,谭张争霸结束以后,小虎队解体,黄家驹完全可以乘胜追击,可惜天妒英才,所以造就了四大天王长达10年称霸乐坛。

但是,我们把黄家驹与同属于独立创作并且不受商业性质局限的80年代主要歌手作对比,你会发现黄家驹还是比不上他们。谭张梅陈四大天皇个个拿到了金针奖,我们就拿和他死在同一年的陈百强为例,陈百强也是去世太早,导致影响力不够大,但是他的地位在黄家驹之上,是因为资历和爆红程度,这个暂且不提。张国荣梅艳芳都闯荡了亚太影坛,黄家驹自然比不了,因此,黄家驹处于一个尴尬地位,如果按照常态发展,他应该和陈百强一样销声匿迹,但是为何他知名度为什么比陈百强大呢。

首先,就是黄家驹的天才,他不是陈百强那种抒情风,而是具有穿透力的摇滚歌曲,所以影响力更广,但是仅仅是因为这个吗,这里我就要说到乐团的好处,BEYOND是几个人的团体,团体比个人的好处就是可以借力打力,如果一个人出事了,他很难进行下一场专辑的灌录和商演,而团体完全没有这种问题,另外,在彩排的时候,如果有个人动作错误,其他人也可以临时救场。事实上,这么多年,确实有黄贯中等人的换,才会让黄家驹再一次跃然纸上,我不否认黄家驹的成就,但他没有那么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