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騰

在我市,電動車不遵守交通規則亂插亂躥、佔用機動車道、闖紅燈等現象普遍存在,經常導致道路堵塞,使道路安全存在很大隱患。6月21日,菏澤市牡丹區政府發佈《牡丹區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決定在2018年6月至2018年年底集中整治電動自行車,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不合格電動自行車行為,對違規改裝電動自行車和違規行駛行為應依法予以處罰、教育,對無證無牌和違規違法上路的電動三輪車、四輪車車輛統一扣留至指定車場等處罰措施。方案出臺後引發市民熱議,究竟應該如何整治菏澤電動車亂象,一時間各種聲音褒貶不一,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為此展開了調查。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牡丹區政府集中整治電動自行車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瞭解到,根據《牡丹區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牡丹區政府將集中治理時間,從2018年6月至2018年年底分三個階段進行集中整治電動自行車。第一階段為動員部署階段(2018年6月20日前),有關部門和各鎮街要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綜合治理組織機構,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措施和職責,細化工作標準,制定檢查考核標準,廣泛宣傳發動,迅速組織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第二階段為集中整治階段(2018年6月16日至11月30日), 牡丹區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對轄區內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維修單位,電動自行車回收、改裝單位(場所)進行排查,建立檔案臺賬,強化對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牡丹區住建局、市公安局牡丹分局等部門對居(村)民社區、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問題進行集中排查整治,針對新舊住宅小區等不同情況,特別是對沒有物業服務或主管單位的居民小區,住建部門要聯合屬地鎮街統一明確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責任人,分門別類,逐一採取相應治理措施,切實解決在公共通道違規停放、充電等問題;牡丹區經信部門、區廣播電視臺要負責牽頭做好《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宣貫工作。第三階段為總結驗收階段(2018年12月),各鎮街、各部門要於12月25日前完成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總結工作。牡丹區區安委會將牽頭組織對各鎮街、各部門綜合治理工作進行檢查考評,考評情況納入政府2018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內容。對綜合治理部署不到位、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政府和行業部門予以通報。

市牡丹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由市牡丹區市場監管局牽頭,經信、公安等部門配合,負責對本地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生產單位、銷售單位開展摸底排查,登記造冊,加強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監管和經營監管, 集中查處無證生產、生產假冒偽劣電動自行車產品等行為,嚴把市場入口關。重點排查電動自行車回收、修理場所,嚴厲查處銷售存在安全質量問題的二手電動自行車和蓄電池,依法查處維修經營者使用不合格配件、超標準更換電瓶、拆除減速器等違法行為,對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交警部門負責強化對電動車的交通行駛管控。對違規改裝電動自行車和違規行駛行為應依法予以處罰、教育,對無證無牌和違規違法上路的電動三輪車、四輪車車輛統一扣留至指定車場,進行車輛性質鑑定,屬於機動車輛的,依法按照無證駕駛進行處理。嚴肅處理違規違法電動車引發的交通安全責任事故。

小區內私拉電線現象仍存在

私拉電線為電動車充電現象,在菏澤的很多小區內都普遍存在,裸露在外牆的電線多如“蜘蛛網”纏繞在一起,有風吹過時甚至噼啪作響,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近日,菏澤市區發生多起電動車自燃現象,都與私拉電線充電有關。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6月26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走訪菏澤城區多個小區,發現幾乎每個小區內都存在私拉電線為電動車充電現象。在錦繡中華小區,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看到,在3號樓一單元門口的消防通道前有公告牌寫著“消防重要疏散通道,門口禁止停車”,可仍有兩輛電動四輪車赫然停靠在消防通道門口。而在不遠處的二單元,有輛電動三輪車正在使用從三樓扯下來的電線充電。在錦繡中華小區2號樓二單元,近十餘輛電動三輪車、四輪車停靠在門口的空地上,甚至有幾輛電動車把進出單元門的通道堵得水洩不通。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通過走訪,在錦繡中華小區1號樓和2號樓之間發現了幾十個設立的充電樁,僅僅停靠在路邊幾輛電動車卻鮮有人使用充電樁充電。“用充電樁充電一度電九毛多,我們從自己家扯電線給電車充電,一度電還不到六毛,日積月累的可以省很多錢。另外,在外面充電也不安全,經常有電車的電瓶被偷走,還是停在自己家門口放心。”錦繡中華小區居民周女士說。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在聯通小區2號樓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看到了多輛正在利用私拉電線充電的電動車,甚至這棟樓的住戶在一旁用公告牌表明“此處電動車充電,請勿停放汽車!”“我們小區是老小區,沒有設立充電樁,我們想要給電動車充電就必須自己扯電線,當然也知道危險,今天這種下雨天就很容易發生意外,我把插排用塑料袋包上了,應該問題不大。”聯通小區居民陳先生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到。

中華路嚴禁電動三輪車、四輪車通行

據悉,為保證中華路段提升改造工程順利進行,確保汛期到來之前竣工,儘快給廣大市民創造暢通、便利的交通環境和出行條件,同時,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消除車輛在施工路段通行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政府決定,禁止低速電動三輪和四輪車在施工路段通行。禁行時間2018年6月15日至7月15日,禁行路段中華路段(桂陵路至昆明路),禁行對象低速電動三輪和四輪車。對於違反規定通行的車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將對駕駛人進行教育、勸阻;對故意違反規定,不服從管理的,依法予以處罰。

6月24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中華路和人民路交叉口看到,一名交警正在勸阻一名駕駛摩托三輪車的婦女繞行,而在不遠處立著一塊“因中華路升級改造,禁止電動三輪、四輪通行”的公告牌。在中華路和華英路交叉口,幾名駕駛電動三輪車、四輪車的市民無視一旁禁行的告示牌,照常在中華路上行駛,有的市民甚至在路口闖紅燈、隨意調頭行駛。

市牡丹區交警大隊大隊長沈祥峰表示,從6月15日至7月15日,中華路禁止電動三輪車、四輪車行駛,大部門市民表示理解並紛紛繞行,不過有很多接送孩子的老人沒有別的交通方式,只能暫時讓他們在中華路通行。

炎炎夏日裡電動車經銷商感受到了一絲寒意

6月25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市區八一路走訪了多家電動車經銷店鋪,多名經銷商表示,由於近期政府對電動車進行集中整治,店鋪生意較平常顯得有些慘淡。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市區八一路上一家電動車經銷商表示,在本就是淡季的夏天裡,電動車行業本來生意就很一般,現在由於政府的管制,很多人處於觀望的態度,前來店鋪諮詢問價的很多,但真正購買的人卻很少,這讓他感受到了一絲寒意。

“最近到處修路,路上又新增了許多三輪,開車根本就無法出行,非逼著你買電動車,要不沒法接送孩子。”在某家知名電動車專營店裡,前來購買電動車的孫先生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如果政府能保證公交線路能夠路路通,路路達,市民想去什麼地方能從家門口坐上公交車,通過換乘能夠順利按時到達目的地,肯定大家都不會買電動車了。不過,目前菏澤城區多處修路,而且公交也不發達,老百姓出行真是很困難。雖然政府出臺了政策要對電動車進行整治,但不買也沒辦法,我只好多花點錢買輛專營店裡合格的電動車。”

兩場聽證會各階層人士各抒己見

據瞭解,5月29日,市法制辦組織召開兩場聽證會,分別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顧問,交警、工商、質監、交通、城管、教育等部門人士和群眾代表,對超標電動車市場退出機制進行討論。

交警部門在聽證會上介紹,目前,牡丹區、菏澤開發區、菏澤高新區在當地工商部門註冊在案的電動車銷售商戶共205家,城區保有量已達10萬餘輛,95%以上的電動車沒有進入國家工信部發布的 《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目錄名單,屬於超標電動車。根據《機動車登記工作規範》規定,車管部門無法對超標電動車登記掛牌,從而造成電動車管理上的空白,這些車輛闖信號燈、不按規定車道行駛、違法載人、隨意停車,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

市人大代表侯憲會表示,要想徹底治理電動車亂象,必須給百姓一個合理的退出機制和制度。不讓不合格電動車上路,必須讓這些電動車有個合理的歸宿,光靠扣車罰款解決不了問題。侯憲會表示,他個人建議易疏不易堵,基本上家家都有機動車,買電動三輪車、四輪車都是圖方便,如果嚴格禁止電動車上路,大家完全都可以開車,到時候路況更糟糕。應該嚴格查處的是電動車違章駕駛,而非查處電動車,這是一個長時間工程,先打擊生產銷售,然後再慢慢清理路上的電動車,如果一下子全打擊了,難度很大,也不具備可操作性。

市開發區丹陽辦事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當年菏澤治理“行雲亂象”時,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效果,就是群策群力的結果。電動車治理難度更大,應該由政府牽頭,成立整治領導小組,工商部門負責銷售源頭治理、交警部門治理路面違法,城管、交通、質監、教育等部門也要在各自職責範圍內有所作為。同時,要將任務分解到各個社區,同心協力才能取得效果。

電動三輪車、四輪車如何治理?市民意見不一

市民李先生表示,嚴查非法電動車是應該的,從現在的交通狀況來看,每到上下班高峰期,非機動車道比機動車道還要堵,沒有交通管理辦法制約,這些電轎為所欲為,佔用公共資源不說還不遵守交通法規,取締是早晚的事。希望市民不要去購買便宜的非法電動車,那些不正規的電轎亂插亂躥,佔用機動車道,闖紅燈,導致道路堵塞,這樣的人砸了他的車子也不解氣,更何況車子本身無罪,最終責任在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治理,不單單是電動三輪車、四輪車,還有兩輪電動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不看後面有沒有車直接變道,一定要狠狠的處理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所有電車。期待這次的整治效果,早日排除隱患。

市牡丹區打響電轎治理“第一槍”

網友果樂姥姥表示,大家都知道花一兩萬塊錢買輛電動三輪車、四輪不容易,問題是素質高的人上路行駛遵守交通規則,但是遇到素質低的人那就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不治理能行嗎?目前,我市電動車無序發展,事故頻發,成為馬路殺手,嚴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也影響我市國家級文明城市創建,希望政府能夠拿出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來解決。

“這是政府為人民辦的一件大好事,電動車的治理應該從源頭開始,萬事開頭難,說整治是坑百姓的說法太自私,任何事情都有利弊,百姓並非都是知法守法之人,為了利己知道不合國標仍堅持買不合格電動車的有很多,這是為何?因為對一部分人來說,省錢大於一切。此外,電動三輪車、四輪車禁止進入中華路,政府已經開始管了,但杜絕肯定非一日之功,不然就沒有這麼多違法事件了。嚴查總比不管好,希望這次整治行動早出成效。”市民陳先生說。

對於牡丹區政府發佈方案,也有一些市民持反對意見或者懷疑態度。網友淡定表示,支持監管,但是反對扣車罰款,這是極其不公平、不人道的。希望政府能夠以民生為本,實行電動三輪車、四輪車五年過渡期,山西己有先例,支持交警嚴管,而不是簡單粗暴扣車,要從生產銷售源頭查起,與時俱進。老百姓花兩萬多買輛電轎最少得花費半年的工資,就這樣突然不讓上路,存量那麼大的電車都讓老百姓買單也不太合理。應該從源頭上開始先整治一下生產和銷售,已買的給個過渡期,或者政府出臺補償政策,讓這些已購電動車慢慢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