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付费成潮流

下载文档需要付费下载,职业规划需要付费指导,企业管理需要付费咨询。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知识付费渐渐成为时尚。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马拉雅FM创办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

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付费成潮流

知识付费产业图谱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自媒体进入百家争鸣时代,而知识付费成为了自媒体的一主要变现方式。2016年12月,喜马拉雅举办的“123知识狂欢节”销量超5000万元;上线一年,知乎 Live举办了2900场Live,每位主讲人平均收入超过1万元。2017年12月5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1.88亿人。根据百度指数统计,各类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年龄分布大致相同,用户年龄在20-49岁,其中主流用户集中在30-39岁年龄段,该年龄段用户人数占总人数的55%左右。男女用户比例为7:3。

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付费成潮流

知识付费人群画像

30岁到39岁这个群体,他们大多是在职场数年的工作者,处在社会层级新旧交替的阶段,因此,他们急需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以提升自身技能,更好得适应社会。还有20~29岁这个群体,正是在社会压力下渴望快速成长、对知识高度需求的阶段。知识付费怎么就成为了潮流,总结如下:

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付费成潮流

书到用时方恨少

1、“时代造英雄”

在注意力和优质内容越来越成为稀缺品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使得“知识”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最简单道理就是为什么成功人士的人脉圈都是成功人士,因为知识是一种“社交货币”。懂音乐的人和懂音乐的人在一起,懂创业的人和懂创业的人在一起,懂艺术的人和懂艺术的人在一起,所以为了成功你需要知识。

2、懒

“懒”是人性的弱点,互联网正是利用了用户的“懒”才发展得如此迅速。知识付费自媒体就是通过长期的学习而总结出所谓的“干货”,吸引用户为其买单。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时间成本的原因而考虑知识付费。

3、金钱成本

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一是时间自由,二是成本较低。

4、个人崇拜主义

很多人愿意为知识买单有很大的个人崇拜主义,对于某些大咖的言论深表赞同。说得好听点是向成功人士学习。

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付费成潮流

移动支付发展为知识付费提供基础

但是知识付费真的能解决你的“先天不足”吗?

社会需要的不是爱学习的人,而是会学习的人。要论勤奋,学校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要论学习能力,不是学校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知识付费能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购买“知识”,因为那是别人的见解,我们更需要主动分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为我们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