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造車近來的日子有點不好過,李書福先生率先開炮,稱有些企業 「炒」風太重。同時,對於蔚來推遲交車的事情,外界也是質疑聲不斷,再就是威馬因為電池問題陷入輿論風波。一夜間,新勢力造車畫風突變「人人喊打」。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先生一向都不缺乏精彩語錄,比如「汽車無非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再比如「十年前我就預言美國通用汽車會破產」,因而得到了狂人、瘋子和鯰魚等稱號。就在本月初的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上,李書福更是金句不斷,其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其對新勢力造車的論述。
李書福直言: 「當前中國進入電動汽車工業的投資者很多,互聯網企業造車也搞得如火如荼,這是一個很好的勢頭,一定要積極引導、大力支持,但是有些現象必須引起重視。如果說不踏踏實實的投入到這一場競爭當中來,光是炒作的話,是炒不出競爭力,也炒不出高水平,炒不出高質量發展的。要從根本上形成核心競爭優勢,而不是吹牛吹吹、講故事講講就能變成這樣一個智能汽車。」
沒有太多修飾的話語,卻揭示了新勢力的浮誇。其實,李書福對於新勢力造車不久前在《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致敬》的信中,有一段更為形象的描述,其生動地比喻道:「 當然現在進入汽車行業不是沒有機會了,只是機會少了一些,難度大了一點,好像打高爾夫一樣,有些人已經打一段時間了,快接近果嶺了,而新進入者要麼一桿進洞,要麼不要參加這場比賽,否則成功的概率不大,也就是說機會只有一次了,一定要聚精會神,認真嚴肅,高度重視,必須一次性成功,不能有任何閃失,更不能三心二意。」
很多新勢力造車為了「融錢」急功近利,不僅是PPT造車,更有甚者一些連PPT都是粗製濫造。其實,不管是新勢力造車還是傳統企業造車,都繞不開汽車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捷徑可走,從產品開發流程、產品驗證、四大生產工藝、材料工藝、質量控制、人機工程等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同時,造車涉及的數以萬計的零部件數量、長長的產業鏈等,都是極大的考驗。
縱使電力驅動取代了傳統的燃油機,但「三電」技術依舊需要巨大的研發和投入。所有的這一切,沒有瘋狂的「砸錢」是萬萬不能。其中的難度看看特斯拉就可想而知,在特斯拉成立的近十五年時間裡,僅有兩個季度實現了盈利,更是沒有一年實現盈利。難怪李書福會說:「 過去我說造汽車沒有幾十億、幾百億的投入,很難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但是今天,我認為這個數字,沒有幾百億、幾千億的投入,要在汽車領域有所作為幾乎是不可能的。」若以為李書福只是嚇嚇那些新勢力造車,那來自新勢力造車的兩位大佬卻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表示,「知道造車燒錢,沒想到這麼燒錢。」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曾感嘆:「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對於汽車行業,有些錢根本不能省,這也是李斌、何小鵬「沒200億,不造車」的由來。
當大家都還在為新勢力湧入汽車行業而熱血沸騰之時,卻不曾想到其實這場新能源車「大戲」都已快接近尾聲了。沒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大部分新勢力造車很快就會因「失血」而出局。「200億」是一個基本的造車門檻,這就註定了突圍的只是少數,而那些為「融錢」而四處忽悠的新勢力被「人人喊打」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剩」下來的幾個也並不是高枕無憂,前方更將是一條長長的「馬拉松」之路。
閱讀更多 車風雲autostorm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