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新势力造车一夜之间画风突变「人人喊打」

新势力造车近来的日子有点不好过,李书福先生率先开炮,称有些企业 「炒」风太重。同时,对于蔚来推迟交车的事情,外界也是质疑声不断,再就是威马因为电池问题陷入舆论风波。一夜间,新势力造车画风突变「人人喊打」。

新势力造车一夜之间画风突变「人人喊打」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一向都不缺乏精彩语录,比如「汽车无非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再比如「十年前我就预言美国通用汽车会破产」,因而得到了狂人、疯子和鲶鱼等称号。就在本月初的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上,李书福更是金句不断,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其对新势力造车的论述。

李书福直言: 「当前中国进入电动汽车工业的投资者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也搞得如火如荼,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一定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但是有些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如果说不踏踏实实的投入到这一场竞争当中来,光是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也炒不出高水平,炒不出高质量发展的。要从根本上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而不是吹牛吹吹、讲故事讲讲就能变成这样一个智能汽车。」

新势力造车一夜之间画风突变「人人喊打」

没有太多修饰的话语,却揭示了新势力的浮夸。其实,李书福对于新势力造车不久前在《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的信中,有一段更为形象的描述,其生动地比喻道:「 当然现在进入汽车行业不是没有机会了,只是机会少了一些,难度大了一点,好像打高尔夫一样,有些人已经打一段时间了,快接近果岭了,而新进入者要么一杆进洞,要么不要参加这场比赛,否则成功的概率不大,也就是说机会只有一次了,一定要聚精会神,认真严肃,高度重视,必须一次性成功,不能有任何闪失,更不能三心二意。」

很多新势力造车为了「融钱」急功近利,不仅是PPT造车,更有甚者一些连PPT都是粗制滥造。其实,不管是新势力造车还是传统企业造车,都绕不开汽车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捷径可走,从产品开发流程、产品验证、四大生产工艺、材料工艺、质量控制、人机工程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同时,造车涉及的数以万计的零部件数量、长长的产业链等,都是极大的考验。

新势力造车一夜之间画风突变「人人喊打」

纵使电力驱动取代了传统的燃油机,但「三电」技术依旧需要巨大的研发和投入。所有的这一切,没有疯狂的「砸钱」是万万不能。其中的难度看看特斯拉就可想而知,在特斯拉成立的近十五年时间里,仅有两个季度实现了盈利,更是没有一年实现盈利。难怪李书福会说:「 过去我说造汽车没有几十亿、几百亿的投入,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今天,我认为这个数字,没有几百亿、几千亿的投入,要在汽车领域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若以为李书福只是吓吓那些新势力造车,那来自新势力造车的两位大佬却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表示,「知道造车烧钱,没想到这么烧钱。」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曾感叹:「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对于汽车行业,有些钱根本不能省,这也是李斌、何小鹏「没200亿,不造车」的由来。

新势力造车一夜之间画风突变「人人喊打」

当大家都还在为新势力涌入汽车行业而热血沸腾之时,却不曾想到其实这场新能源车「大戏」都已快接近尾声了。没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大部分新势力造车很快就会因「失血」而出局。「200亿」是一个基本的造车门槛,这就注定了突围的只是少数,而那些为「融钱」而四处忽悠的新势力被「人人喊打」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剩」下来的几个也并不是高枕无忧,前方更将是一条长长的「马拉松」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