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唐高宗年間,他親手將中原文明的種子播進了朝鮮半島(175)

唐高宗年間,他親手將中原文明的種子播進了朝鮮半島(175)

上回說到,白江一戰,劉仁軌率領唐軍大破倭寇,不僅斷絕了倭人染指中原的念頭,也徹底蕩平了百濟叛軍的主力。

但對劉仁軌而言,白江大捷只不過是個新的開始,接下來他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雖然此時叛軍主力已滅,但各地依舊殘存著不少負隅頑抗的力量。儘管這些散落的勢力並不成什麼氣候,但他們的存在就如同茫茫草原上的火星,一旦趕上合適的條件,未必就不能再次燃起熊熊的反叛之火。

所以,對付這些小股的殘存武裝,千萬不能怕麻煩。獅子搏兔尚需全力,人老成精的劉仁軌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他與劉仁願一起率領唐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將百濟故土整個給犁了個遍。

當寒冬來臨之時,唐軍終於拿下了最後一個由叛亂分子控制的要塞,任存城。

到此,歷時三年多的百濟叛亂被徹底平定,大唐終於在朝鮮半島上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劉仁軌也終於可以開始著手實現他當年揚帆出海是所發下的那個誓言了。

“頒大唐正朔於海表!”沒錯,劉仁軌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的承諾。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後重建運動隨之展開。

別忘了,人家劉老爺子剛出道那會兒就是從基層地方官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起來的。類似這種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事兒實在再對他胃口不過了。

開荒田、修屋舍、興水利、辦教育,總之乾的全是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事兒。

唐高宗年間,他親手將中原文明的種子播進了朝鮮半島(175)

此外,為了給大唐下一步全面控制朝鮮半島打好基礎,劉仁軌還特意組織士兵加緊操練、屯田儲糧。顯然,劉仁軌這是在為大唐未來對高句麗的征伐未雨綢繆。

然而就在劉仁軌這邊幹得風生水起時,剛剛返回中原向李治彙報完工作的劉仁願卻給他帶來了一個非常要命的消息。朝廷有旨,要求留守軍隊換防,令劉仁軌率兵回國。

這道旨意說起來其實並非意料之外。儘管劉仁軌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大唐未來的戰略目標考慮,但身在後方的某些朝臣偏偏不這麼看問題。在他們眼中,劉仁軌屯兵朝鮮,大有陰謀割據的意思。

怎麼辦,是去還是留?一走了之,回國等著自己的定然是衣錦還鄉、富貴一場,但天知道剛剛平定的這片土地會不會再次陷入動盪。可若堅持留下,那豈不是正好把擁兵自重的罪名坐實了嗎?

面對這個艱難的抉擇,面對好言相勸的劉仁願,劉仁軌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

是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雖然留下來不僅不會再有更多的戰功,反而會將自己置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但我更加深知,民族大義高於一切。只要於國有利,那一切便已足夠!

不過劉仁軌也不傻,他隨後提筆修書一封,將朝鮮半島當前的局勢以及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原原本本地彙報給了李治。

不得不說,身為大唐最高統治者,李治在駕馭臣下這一點上,做得當真堪稱無懈可擊。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從劉仁軌的奏摺裡,他準確捕捉到了這位老臣的那顆赤膽忠心。所以他沒有理會朝臣的質疑,果斷批准了劉老爺子的請求,同意他繼續留守朝鮮。

事實證明,李治的這一英明決定,不僅讓劉仁軌免除了後顧之憂,更讓大唐等到了那個一舉消滅高句麗的千古良機。

唐高宗年間,他親手將中原文明的種子播進了朝鮮半島(175)

看脫水完整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