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一個敢於站出來擔當守門員的孩子,踢球一定不會差

最初筆者想拋出的問題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足球場上,都不願意當守門員?"不過,因為看到了TFA閔行U8隊一些孩子對於守門員認知,我改變了初衷,選擇了這個角度更正能量一些的標題。

一個敢於站出來擔當守門員的孩子,踢球一定不會差

敢於擔當守門員的,是那些堅持自己想法的孩子。

在某次訓練賽,孩子A主動擔當守門員後,他的爺爺一路跑到球門後,大聲對他說:"你怎麼這麼傻當守門員?整場訓練被人拿球踢來踢去有什麼意思?你讓別人來守門,自己去前面搶球。"

孩子A沒有理會爺爺的話,依然執著地站在球門線前,在一次防守中他撲出了一個單刀球,轉身衝著爺爺做了一個鬼臉!

敢於擔當守門員的,是那些具有團隊意識的孩子。

在某次訓練賽中場休息時,孩子B主動要求下半場換位到守門員位置,賽後有家長問孩子原因,孩子B說:"前面連著踢了兩場比賽,突然覺得有點岔氣跑不動了,但是我真的很想和大家一起贏下這場比賽,我覺得我可以在守門員位置繼續踢。"

敢於擔當守門員的,是那些有觀察力領導力的孩子。

孩子C平時在隊裡踢球的專注力一般,感覺踢球時比較隨意,某次訓練中把他安排在守門員位置,或許是作為球隊中的最後一道防線,守門員視角更能觀察到場上的形勢,孩子C專注度爆表,開始大聲提醒隊友的站位、跑位。

……

……

一個敢於站出來擔當守門員的孩子,踢球一定不會差

與傳統印象中,往往都是隊伍裡踢得最差的孩子,被安排去做守門員,導致孩子們都認為,守門員是不會踢球的。但在TFA閔行U8,教練平時會有意識地要求孩子們輪換當守門員,從而體會場上不同位置的視覺和責任,久而久之,一些個人能力強,又想幫助團隊贏球的孩子,主動輪換客串當起守門員,肩負著隊友的信任。

與此同時,良好團結的對內氛圍,也是更多孩子們願意嘗試擔當守門員的原因之一。之前很多孩子拒絕當守門員,除了擔心被球踢中想著躲球外,更多的原因是擔心失球后被隊友責怪,害怕擔責。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一直以來,在TFA,一旦發生失球就用言語去責怪守門員的行為,是被教練明令禁止的,教練一直灌輸孩子們足球場上的團隊意識——贏球是所有人的努力,失球也是所有人的責任。與其為一個丟球相互埋怨責怪,不如把球從球門裡撈出來然後快速投入比賽,把比分追回來!

在這樣的團隊信念和氛圍中被溫暖以待過的守門員,自然更全心全力投入比賽,對於擔當守門員不再心存顧慮,不僅如此,當他們今後比賽中踢其他位置時,也更能體會場上守門員失球后的心情,往往也會對其他守門員溫暖以待,把球場上的正能量延續下去。

所以,在TFA,我們更多的是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當守門員撲出了一個極具威脅的射門後,一定有隊友會上前跟守門員擊掌慶祝;當守門員因為失球而情緒不佳時,也有隊員會跑來安慰,相互鼓勵一定把比分追回來;當守門員帶球衝上去進攻時,有隊友會有意識地回來幫忙補門……

可以說,足球訓練場上,讓孩子輪換擔當守門員,體驗守門員位置的視角和責任,是一種極好的對大局觀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和鍛鍊。一個敢於站出來擔當守門員的孩子,踢球一定不會差!

一個敢於站出來擔當守門員的孩子,踢球一定不會差

從場邊家長的角度,我們也儘量不要"守門員就是被球踢","守門員就是幹髒活累活"這樣的話語傳遞給孩子,而是給孩子更多正能量的心理疏導,告訴他們,守門員的位置對一個球隊至關重要,只有能力強、反應快、被隊友信任的孩子,才會被安排做守門員,從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同時,在技術層面,家長也可以教孩子一些作為守門員在場上的基本應對,或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特點,想一些更適合的守門方式,例如對於一些反應靈敏但有點躲球的孩子,則可以鼓勵他去勇敢擊球;對於撲球反應的確較慢的孩子,也可以教他提前出擊,擴大防守面積,干擾進攻方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