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的什麼東西最讓您懷念?

隴原農家


農村的什麼東西最讓您懷念?

我的回答是土炕!每次躺在冰涼的床上時,我就非常懷念過去的土炕。

在北方,在膠東農村,土炕是每家每戶居家過日子必須有的。在過去沒有暖氣的歲月,沒有土炕,農家人的冬天就很難熬。


天寒地凍,北風刺骨的冬天,把土炕燒的暖暖的,一家人在土炕上吃飯,聊天拉呱侃大山,做針線活做家務……。甚至鄰居大媽大伯來了,也毫不客氣的脫了鞋,做在熱炕頭上拉家常,一坐就是一下午。


最溫馨的日子是我小時候,生產隊裡分配任務給各家各戶剝花生殼。每當到了晚上,我們兄妹就圍坐在炕上,一邊剝花生殼,一邊聽父親講故事。為了聽故事,我們能剝花生殼到半夜。到現在還記得“三打白骨精”,“猴阮英偷寶劍”等等故事情節。

可以說,過去農村的土炕,承載了很多歷史的變遷,形成了獨特的“炕頭文化”。“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溫馨,只有北方有土炕的人家才能體味。




膠東民俗通


農村的什麼東西最讓您懷念?

說起農村,念及家鄉,總想起村裡的純手工紅糖作坊,想起那一片片的甘蔗林,想起那甜甜的紅糖香!


記得小時候,家裡沒有零食,唯一可以稱之為零食的怕就是地裡的甘蔗了。眼巴巴看著甘蔗長出了兩三節筒子,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掰下享用,儘管甘蔗還嫩不怎麼甜,但是還是嚼得津津有味。


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榨糖時節了,記得當時村裡有個小榨房,純手工製作紅糖,每到榨季,大老遠就能聞到煮糖水的味道,整個小村都被香香甜甜的氛圍所包裹。

榨糖用本地產的優質甘蔗,採收後,送到榨房用老牛拖著石磙壓榨出糖水,榨好的甘庶汁被放到連環鍋裡面熬製。幾口大鍋裡裝有不同製糖原液,在師傅的攪拌過程中,鍋裡從最初的甘蔗水變成糖水,水分稍煮幹後倒入第二口稍小的鍋繼續熬。熬好後再倒入第三口鍋繼續熬,以此類推。


糖稀熬好後,再放入一口無火的冷鍋內用木匙用力攪拌,叫風乾,粘滑厚重的黃色糖漿在鍋裡緩緩攪動,誘人的味道讓人垂涎欲滴。


那時候,我最羨慕村裡的做糖師傅,舀糖的技術非常嫻熟,舀糖、刮糖、倒糖幾個動作一氣呵成。先將糖稀澆注於碗狀或獅子模樣的模具中,冷卻成型後就成紅糖了。


整個紅糖製作流程是:經過榨汁、過濾、燒開、熬製、冷卻等多道複雜的工序。熬製是製糖的核心了,做出來的紅糖味道好不好,完全是靠手藝和經驗,熬製時要一邊不斷攪拌,一邊將殘渣撈乾淨,而火候掌握得是否恰當,糖水熬製到什麼程度才出鍋,直接關係著紅糖出爐時是否細軟香甜。


最令人讚歎的是,作坊製糖不需要柴煤,只需把甘蔗渣晾曬後就可以做燃料了,真可謂“煮汁燃其渣,甘蔗盡其用”。


家鄉手工作坊製作的紅糖由於原料優良純正、綠色生態,整個製糖過程中保留著原始傳統的純手工製作方式,熬製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連包裝都是用甘蔗葉子,便於保存,還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品質和風味。(文圖均為作者原創)


家鄉的手工紅糖色澤金黃細膩,吃到嘴裡既甜又香、無渣無異味,真可謂是純天然特色美味食品。如今,每每想起,總是那麼令人懷念!

我是花腰妹,來自雲南民族山區,如果你想了解山區農村,體驗民族風土人情,請關注我!花腰妹願和你一起分享!


花腰妹



記憶中,農村的水井和壓水轆轤,舀一瓢清水倒進去,就能壓出源源不斷的水來,太讓人懷念了。

以前農村集體放映電影,演雜耍,村裡的老老少少都搬個小凳出來看熱鬧。

特別震撼的是看到了一個不大的箱子,練雜耍的小孩,就能把自己團進去,聽說就在裡面睡覺,練出來的,太苦了,至今還存在腦海裡,抹不去。

村裡房簷下的馬蜂窩我捅過,讓盯了老大個包;竹門簾我拆過,做了風箏;守護過燕子每年回巢,用網扣過麻雀,逮過螞蚱,蝴蝶。

下雨後撿地皮菜,河灣裡抓過泥鰍,蝌蚪和小魚。

冒著被大人嚇,不許摘酸溜溜,有狼和狐狸,我們卻從來沒見過那些害怕的動物,也經常去。

過後又好像打了一個勝仗一樣自豪,小小的人兒,感覺自己膽子好好大。

曾經的附近有小河,還老漲水,大人們每次都要安頓離水遠點,但孩子們三五成群的就要跳過堤壩趟過小河去玩,有時候回來的時候,真漲水了,湍急的河流著實著急,但也幸運的回來了。

還有河邊有紅泥可以捏泥人,拿起泥巴隨時隨地的玩具,太多的回憶,滿滿的幸福感,甚至帶我家孩子時,我也一直在找尋記憶中農村,講給孩子聽,希望他們也能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分享我們的快樂。


小聿早教指南573


記得小時候,拿著包穀米排隊去打苞米花。小時候有什麼零食吃呢,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零食了。還有小時候爸爸做的陀螺,每次都打不轉,但是每次都覺得很好玩。

我還有外婆家的牛,每次哥哥就坐在牛背上放牛。冬天很冷,我們經常用牛屎燒一堆火。然後在旁邊烤幾個紅薯。火特別的紅,紅薯特別的好,放心,是沒有牛屎味兒的。估計很多小夥伴都有相似的回憶。

記得還有一次,我們把不要的書都拆了。用訂書的針,拿去釣魚!魚沒有釣上來,卻釣了一堆青蛙,還抓了很多小蝌蚪!晚上,然後再去抓蛐蛐。出去被我們玩死了,然後我們又給他立了個墳墓。現在想來,好好笑啊!

還有端午節,媽媽包的粽子味道特別好吃! 每次放學和小夥伴一起跳皮筋。那是最美的時光!週末,再一起上山去採毛針,摘野果,抓小鳥,捕魚,最快活不過了!

彈子一揮間,小夥伴們各奔前程,再找不回以前的那時光和味道。可以懷念的只有照片!希望小夥伴們珍惜眼前。還有不要扼殺小孩的童年。


鄉野小田


問題:農村的什麼東西最讓您懷念?

隨著時間的流逝,農村很多東西也消滅在了時間的漫漫長河之中,很多東西隨著老一輩人的離世也成為了歷史,那麼農村的什麼東西最讓我們懷念呢?

最讓我懷念的是農村的人情味!在以前,農村農戶之間幹個啥事只要主人晚上到家裡招呼一聲,抽菸的髮根普普通通的煙,第二天天還未亮的時候,左鄰右舍就已經來到了主人家的院子裡,那個時候蓋一棟房子根本沒有工錢,都是大家一起幫忙,主人家只需要管個伙食就可以了。無論村裡面的大小事,都是互相幫助,那種感覺可好了,時刻能感覺到彼此的溫暖。



然而隨著時間流失,這樣相互幫忙的場景基本上看不到了,大家都在外面忙碌著為自己賺錢,農村蓋房子的事情也由三五個人組成的建築隊承包了!不是親戚基本不存在幫忙蓋房子的可能,耽擱一天都是一天的工錢,這是市場經濟衝擊的結果,農村鄰里之間的過去那種人情味也慢慢變淡了。


大家是否覺得農村的人情味流失了,很懷念呢?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政策,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唉呀!對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孩來說,我想誰都有過玩泥巴的記憶吧😄堆泥菩薩、搓泥球,做泥人誰沒玩過?如果沒玩過只能說明你太老實了,被父母管得太嚴格了😲😲😲

曾幾何時,我們都光著屁股蛋子玩泥巴、打水仗;曾幾何時,我們都懵懵懂懂地在玩泥巴中想像著未來的理想。歲月的消失,當時一起玩泥巴的夥伴已天各一方,遠離了那曾經的理想和那無憂無慮的童年,可玩泥巴的經歷卻永不會相忘。

記得早幾年之前回家時還和家裡的小朋友玩過,當時正有幾個小孩在田邊玩耍,我也童興大發,就掀風起禍的把幾個小朋友都叫來比賽玩泥巴,我直接從田裡挖了一大把泥巴上來,小朋友們都說這個總麼玩,我說我先教你們總麼玩。我就先把泥巴搓好,很快之後就捏好了一個小泥人,接著又搓了床、桌子、凳子等,都搓得好醜啊😄但小朋友們卻只感覺到我搓得實在是快,我就和孩子們說這樣玩才有意思,結果幾個小孩都點頭也開始了玩泥巴,搓泥人。等大家都玩過了興之後才發覺我原來還這麼幼稚呢,趕緊的去把手洗了,可別讓其他人發現了,太丟人了😲😲😲……


湘村小之草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有一定的深度,筆者很願意來回答,畢竟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在豫東南的那個不起眼的鄉村裡,有我二十多年的人生。

直言不諱的說,我懷念家鄉的春夏秋冬!下面我就具體說一說為什麼我懷念它們,或者我到底懷念的是那些東西。

我懷念農村的冬天。

估計有很多人要疑問了,為什麼要首先說冬天,因為我喜歡雪,而在我的家鄉,每逢冬天的時候都有幾場大雪,雖然和東北地區的大雪封門好幾個月沒法比,但是也有沒過膝蓋的積雪出現,在我看來,這是最美妙的事情。

因為冬天的時候可以不怎麼出門了,即便是出門也是可以在天地間無憂無慮的玩耍,畢竟有雪就有玩樂,一場大雪之後,整片田野都是我們的遊樂場。

我懷念農村的夏天!

我對夏天的眷戀主要體現在西瓜上,因為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西瓜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這種感覺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現在天南海北的水果吃過不少,但是我依舊覺得家鄉種的西瓜是最甜美的水果,不管是沙瓤還是脆甜,都是難以複製的美味。

我在鄭州生活多年,可以一年四季都能夠買到西瓜來食用,但是而是那種欣喜之情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我懷念農村的春天!

如果說真的要給喜歡家鄉的春天一個理由的話,我想那就是春天的氣息吧,因為經過一個冬季的冰封,容易讓人變得比較煩躁,而突然的那一年,我在上學的路上發現一株碧綠的蒲公英,我在自己院子裡看到了整顆的桃樹開滿了花。

我會覺得一種希望之情充斥著我的心情,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話在這個時候顯現的比較明顯。

我懷念農村的秋天!

秋天給我的感覺是最單薄了,因為除了農忙以外,這個季節就只剩下劉禹錫的那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句了。

當然,我吟不出那麼優美的詩句,但是我覺得秋季的寂寥會讓人變得很安靜,我經常在霜降後的某個早晨漫步在村口,最好有清爽的濃霧,彷彿是夢境一般。

可現在農村地區空氣質量遠不如以前,當年的場景難再複製。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對不起,故鄉,我知道我再也找不到你當年的模樣了。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30


糧油市場報


農村的楊樹林最讓我懷念,因為那裡有我滿滿的美好幸福的童年回憶!👭👬👫😊


大美楊樹林,帶給我童年最歡樂的時光。再那裡玩兒,捉知了捉迷藏……😍

我是70後山東人,在我們沂蒙老區,這裡的楊樹林一行行一排排一片片,好不美觀!小的時候和夥伴們就愛在楊樹林裡玩耍,和他們捉迷藏。那邊小胖蒙上眼睛,我們就偷偷的跑到粗如桶的楊樹後面,屁股貼著樹縮起來或蹲下,“好了,來找吧!”聽罷小胖撕下蒙布,像個鴨子似的開始搖搖擺擺在樹林裡來回轉悠著找,樹林裡迴盪著孩子們天真快樂的笑!😄😄😄


在楊樹林裡玩老鷹捉小雞🐔,用現在的網絡語表達簡直就是玩兒嗨翻天了!嚇唬老鷹“嗷起嗷起~”別上大老鷹給逮著了,夏天樹林裡涼爽,也不怕蚊蟲叮咬,真是好不熱鬧。蹲樹陰涼裡玩拾石頭子,一把抓,花樣抓;玩折腰,我小時候練的可好了;玩丟手絹兒,俺們小孩在樹林裡圍成一個大圓○,捉住誰誰就站圈⭕裡表演節目,有的學狗🐶叫“汪汪~”,有的學🐱貓叫“喵~”,有的學青蛙🐸“咕呱~”,有的學小兔🐰蹦蹦跳,有的學公雞🐔打鳴“咕咕嘍~”學母雞🐔下蛋“咯咯噠~”……逗的我們哈哈大笑😄,我呢給他們表演唱歌。玩盪鞦韆,兩根樹之間扯上繩子,坐上邊來回蕩悠。有次我小姨夫來我家,看我蕩的好美,他一下上去上的太猛了,撲通掉下來摔了個嘴啃泥,哈哈!😄笑死我了……




夏天最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楊樹林裡捉知了猴了,我對這個情有獨鍾!吃罷晚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拿著手電筒捉知了猴,一晚上逮好多,我最多的時候捉180來個。去早了天不黑有時看到地上一個小窟窿,用小手一摳,窟窿大了,哈哈,找著一個!再摳露出知了猴的頭,趕緊把它掐出來。要是知了猴掉它的井裡,就拿小蹶頭把它刨出來。



七至八點是出知了猴的高峰期。有時楊樹上接二連三的好幾個,那個收穫的高興勁兒就甭提了!有的知了猴爬到樹幹老高,小男孩發現就把鞋一甩,“蹭蹭蹭~”爬樹!把它給拿下來。我眼疾手快,圍樹轉的也快,所以我每次捉的最多。到九點以後拿著長竿子打脫殼的變的嫩知了(蟬),都在楊樹葉上倒掛著,嘿!倒掛金鉤,用小竿輕輕一敲打就“突~”一下掉下來了。變的嫩知了用熱油一煎,立馬變大變胖,煎的金黃吃起來真是噴噴香!捉回家的知了猴,有的我用一盆兒卡上,第二天都變嫩知了了。大自然饋贈的人間野美味,真好!盡情享用吧!😁






每次回老家路過一片片的楊樹林,❤心內起波瀾,感慨萬千!回憶滿滿……歲月催人老,歲月靜好,大美楊樹林永遠餘情未了!帶給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將陪我一起慢慢的變老!大美楊樹林,我又來了……😃😃😃😍😍😍🌹


雲湖依戀1


如今社會發展速度異常的迅速。在二十年前根本不會有人能想到,現在的東西和科技能是這般樣子。


隨著發展速度,農村的人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被城市化。而在以前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那個時代,人們還是活的挺悠然自在的。


在中午的時候一些小孩在一片空地跳皮筋,玩一些遊戲,而這些遊戲在現在已經快要絕版了。而一到飯點就會伴隨著大人們的呼喊聲讓孩子回家吃飯。村裡的人吃飯的時候都會坐在門口的石頭上端著一碗飄香四溢的麵條和鄰居拉家常,有說有笑。到了下午太陽落山的時候,去農田裡的大人們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找一個碗,喝一碗解渴的白開水。這個時間,小孩們還在爬樹,在跟小夥伴肆無忌憚的玩耍。吃過晚飯後,大家會到外面乘涼,聊一聊一天的事情。有的時候會有人來放電影,大家就拿個凳子靜靜的坐在那裡看這稀奇的電影。


小時候在農村的一天,沒有輻射,沒有手機,沒有電子,就是純大自然的玩耍,也不會感覺到無聊和無趣。現在想想真的很想回到那個時候,過一過沒有電子產品的日子,但是如果現在人們回到過去,肯定會著急的不行。


農村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東西,農村很簡單,一天的吃喝玩耍和幹活。如今社會太複雜了,人們也十分浮躁,靜不下來。要說最懷念的還是那股在農村簡單的生活方式,還有農村的安靜。說實話現在就挺想玩一玩小時候的遊戲,好久沒玩過了。


一窗燭


我是來自農村的人,今年三十歲。出來工作十年了,在省會,家是一個省的,離家不算遠,吃穿住行風俗人情都和家裡差不多。要說什麼東西值得懷念,我想,不論是離家遠近,鄉愁應該是觸動人最深的東西!老家的一草一木,兒時的玩伴和記憶,家裡的老房子和小院子,村裡泥濘的小路……都讓人魂牽夢繞!

對於生在城市長在城市裡的人,農村最讓人懷念的,估計就是那種新鮮感,清潔的空氣,安靜的夜晚,蟲鳴鳥叫,不一樣的飯食,還有農村人的質樸和勤勞,以及農村裡悠閒的時光,美麗的風景,還有那種慢節奏的恬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