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甄嬛传》中,皇上和太后为什么一定要杀曹贵人?

凌澜若微


剧中对曹贵人的评价是很准确的。如果说华妃是猛虎,那么曹贵人就是猛虎上的利爪。


曹贵人在剧中智商能排前三,怀孕的时候能攀附上华妃,顺利生下公主,华妃张扬,脾气也不好,她能在华妃身边那么多年,深得华妃信任。

华妃得势的时候,许多事都是曹贵人出的主意,比如勤政殿生事,让皇帝对甄嬛有嫌隙。设计让甄嬛跳惊鸿舞,设计嫁祸沈眉庄假孕争宠,撺掇余氏下毒害莞贵人等。每一次下手都干净利落,做事滴水不漏,于情于理都能把自己置身事外。

华妃强势,霸气,却没有曹贵人细心,如果没有曹贵人谋划,华妃也不能做那么多坏事,害那么多人。


可是当华妃显出要失势的苗头,曹贵人马上就给自己找后路。华妃故意杀死淳常在,曹贵人有意提醒甄嬛,同时又拖延了时间,卖给甄嬛一个顺水人情,同时又不会暴露华妃杀人的计划。华妃利用温宜公主争宠,曹贵人去给皇帝送莲子,几句话就让皇帝明白华妃背后使的招。后来曹贵人直接倒向甄嬛,帮助她扳倒了华妃。

华妃倒台,皇帝封赏曹贵人为襄嫔,暗示前朝年羹尧倒台,后宫也需要有人出面扳倒华妃,所以曹贵人的告发是帮助了皇帝。

可是皇帝心里也明白,很多坏事就是曹贵人给华妃出的主意,现在跳出来背弃主人,墙倒众人推,怎么说品行都有问题。所以皇帝封赏她,却不宠爱她。

结果华妃被贬,曹贵人三番两次的找机会进言,要皇帝处死华妃。皇帝对华妃是真有感情,也有这么多年的亏欠,所以凡事对华妃留有情面,曹贵人几次进言显得自己格外心肠狠毒,不忠不义。

另外曹贵人知道太多事情,皇帝和太后也容不下她,所以曹贵人忍辱负重多年,一直隐藏锋芒,也处处算计,选择阵营战队,却又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背叛队友,这种人,皇帝心里是非常厌恶的。最后皇帝和太后指使下人给曹贵人下药,彻底杀人灭口。


曹贵人的死,源于她知道的太多,也源于她算计太过。可她最可怜的地方是她真的是一位好母亲,她做的很多事都是在为女儿铺路。

如果你们身边有这样聪明能干,能帮助你成就一番事业,但随时可能出卖你的人,你会选择和她一起共事吗?

如果你是曹琴默,你会愿意为了给女儿铺路,去机关算尽吗?还是愿意隐忍度日,一辈子平淡平安呢?


清欢阁主


《甄嬛传》中曹贵人揭发华妃罪行,受到皇上嘉奖被封为襄嫔。但在这之后不久,皇上和太后就商量着要暗中把曹贵人赐死,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有:其一,皇帝虽然把曹贵人封为襄嫔,这也只是因为局势的需要。皇上本人还是一直认为曹贵人为人奸诈,心思深沉。还有皇帝认为华妃本人心眼不坏,她之所以做了很多错事,背后都是曹贵人挑拨的。皇上这样想虽也有偏袒华妃的意思,但曹琴默也确实替华妃出了不少坏主意。所以这种祸水,太后和皇帝都不喜欢,也留不得。

其二,曹贵人不仅背叛旧主,还有赶尽杀绝的心思,这份毒辣连皇帝都做不到。因此皇帝认为她幸亏没有什么家室,否则后宫还不得乱成什么样。也正是因为没有家室,皇帝才和太后决定要暗中下药让曹贵人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死去。

其三,皇上和太后认为曹贵人既然如此不堪,以后难免会带坏温宜公主,所以干脆就给公主找一个思想纯净、端庄稳重的养母。所以皇上和太后才决定暗中指使太医院给曹贵人的饭食中下药,赐死曹贵人。


凌澜若微


感谢邀请
《甄嬛传》中的曹琴墨是一个破落户家的秀女,当年被送进雍亲王府时,由于相貌平平又身无所长,得不到恩宠,后经华妃提携被临幸并生下温怡,在皇上登基后封为贵人,她长年依附在华妃身边,是华妃的狗头军师,多年来为华妃出谋划策、铲除异己。她的聪明才智使她即使位份低也能生下公主并亲自抚养公主。

说起曹琴默的死,那是皇上和太后让身边伺候的人下了药,使她精神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在当上襄嫔没几天就歿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皇上和太后非杀了她不可?她又做了什么事情让她非死不可呢?

背主之人无忠心可言,没有忠心的人必须除掉

可以说没有华妃就没有曹琴默的今天,华妃不仅提携她,让她见到皇上产下公主,并且还能够亲自抚养公主,要知道后宫中地位较低的嫔妃是不能够抚养孩子的。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恩情了,可是曹琴默心里一直记恨着华妃并没有感激华妃给她的恩典,当然这也跟华妃平时嚣张跋扈有关。在年羹尧倒台后她也在后宫狠狠推了一把,说了华妃诸多恶行,致使华妃的地位一落千丈,褫夺封号降为答应,虽然华妃利用过温宜来陷害甄嬛,可毕竟没有华妃就没有这个孩子,在华妃失势时大可不必落井下石,因为华妃自傲,不会急起来乱咬人。背弃旧主的人是不能用的,难保哪一天又会反咬新主一口。

不择手段的上位让皇上觉得不安全

曹琴默举报华妃被封为“襄嫔”,可是她不通文字,甄嬛在恭贺她时为她解释:襄者,助也。意思是她帮助皇帝铲除华妃立下功劳,所以封号为襄。甄嬛还说:“皇上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姐姐能够帮助皇上,可华妃现如今还是答应,皇上碍于情面,也不能太为难。”暗示曹琴默继续出手绊倒华妃。曹琴默听了以后,便在皇上面前说华妃更多的坏话,并请求皇上处死华妃。此时皇上的脸色已经相当难看了,不是因为华妃的罪行而是因为曹琴默的歹毒,在坐上嫔位宝座时丫鬟向她道贺时她这样说:“也不枉我费尽心思,终于给温宜挣了个好前程,你先别忙着贺喜,这还只是个嫔位,妃、贵妃、我要一步一步爬上去,我爬得越高,温宜的前程就越好,他日若有人阻我封妃之路,我一样不会手软。”虽说是为了孩子,可不能以此为借口去害人,后宫生存之路难道只有踩着别人的尸体才能自保吗?

攻于心计,手段残忍

华妃战队的成员除了曹琴默就是丽嫔和余莺儿,丽嫔色厉内荏,甄嬛使出一点小手段就把她吓疯,余莺儿更是没脑子加狂妄自大,所以曹琴默是非常受华妃的重用的,华妃干的坏事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她出的主意:
一、利用余莺儿嫉妒甄嬛的心理,让余莺儿给甄嬛下药。致使甄嬛整天昏昏欲睡,直到甄嬛发现,要不然甄嬛会变得痴痴傻傻最后死亡,在下药事件事发以后,利用全家人的姓名来威胁余莺儿,让余莺儿独自揽下所有罪行,在余莺儿死后,她去安排了余莺儿全家的生活。
二、给温宜的饮食里掺入木薯粉,致使温宜不适一直吐奶,皇上在查的过程中发现,只有甄嬛的宫里领过木薯粉,这件事是曹琴默让浣碧做的,原因是曹琴默抓住浣碧在宫里烧纸钱,并蛊惑浣碧,说浣碧长得像甄嬛,必定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后来幸得端妃的帮忙,甄嬛才摆脱嫌疑。
三、挑拨皇上和甄嬛的关系,皇上和甄嬛初次见面是在御花园,皇上以果郡王的身份和甄嬛聊天,可是皇上疑心甚重,她也会怀疑甄嬛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果郡王,曹贵人利用这一点差点害了甄嬛。
四、在举报华妃的时候,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让华妃替她背锅,害甄嬛,害淳贵人,推眉庄入水,还私收官员的贿赂,要知道,皇上最恨的就是内外勾结。

皇上注重教育后代,后宫品行恶劣的人给后代树立坏榜样,为子孙万代计必须除掉

在曹琴默请求皇上杀掉华妃时,皇上就已经起了杀机,因为当时温怡公主就在旁边,当着皇上和幼女的面都能说出取别人性命的话,背后一定会说更多见不得人的花了,皇上担心温怡被她带坏,所以就和太后商议,让身边人下药毒死她,并为温怡寻找更好的母亲。有这样一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生母,公主又怎能快乐地长大呢?

皇上和太后都是聪明人,不会因为几句话就判断一个人,在皇上和太后的谈话中看出,皇上是真的喜欢过华妃并且了解华妃的为人,知道华妃性格耿直,虽嚣张跋扈却没有心机。所以皇上心里很清楚是曹琴默在背后怂恿华妃,念在除年家有功封为襄嫔,只要她安分守己,估计皇上也不会急于杀掉她,可她非要置华妃于死地,皇上自然留不得她了。她以为华妃死了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恰恰这个小聪明害了自己。

“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坏事做多了自然会有报应,有时候你以为你只是害了别人,其实害人的时候也害了自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还是不要干!


董檀聊剧


太后说:“太过聪慧未必是好事”。曹贵人就是太过聪慧,把她放在枕边,整天不知道都在想什么,她能背叛、揭发华妃,全然不记得与华妃的主仆情分,这样背叛旧主的人指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其他的想法。

扳倒华妃有功,只给位分、不给恩宠

在曹贵人帮甄嬛扳倒华妃后,皇上和太后就对这个人心存顾虑,不过太后认为,这个曹贵人本来就没多少恩宠,但是她在扳倒年氏一族的事情上有功,所以太后只想给曹贵人位分,不给恩宠。

所以就把曹贵人晋封为襄嫔,这也算是给了她脸面。可是这个曹贵人的野心可不止在嫔位,她还相当妃、贵妃。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这个曹贵人还想把华妃掐死,以报当年之仇。

曹贵人要杀死华妃,皇帝太后才决定杀了她

曹贵人一直活在华妃之下,有过恩赏,不过华妃对曹贵人的看法就是自己身边一条会咬人的狗,开心了就给点甜头,不开心就拿曹贵人出气。虽然在华妃的庇护下生下了温宜,但是作为母亲的她,也不能忍受华妃拿温宜争宠。

所以在华妃落败的时候,甄嬛也在旁边煽风点火,意思是假如现在不把华妃杀死,难保皇上会旧情复发,再一次爬到她的头上去。曹贵人忌惮这件事,于是就找机会跟皇上说,杀死华妃、以绝后患。

更重要的是,曹贵人是公主的生母

这句话踩雷了,皇帝虽然不喜欢华妃,但是他知道华妃本性不坏,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都是曹贵人在背后出的主意,如今华妃失宠,曹贵人就是杀之而后快,关键是皇帝还不想杀华妃,这就让皇上觉得这个女人不能留了。

心狠手辣、杀人如麻,这都是曹贵人的本性,这样的女人留在身边,那就是一个祸害。

更要命的是,曹贵人还是公主的母亲,公主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的,难保不学坏。皇帝可以有这样一个女人,但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母亲,因此曹贵人断断不能留了。


入行娱乐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皇上是爱着华妃的,如果不是最后甄嬛用欢宜香的事刺激华妃自尽,让皇上下旨杀了她,皇上肯定舍不得。毕竟少年夫妻,陪伴多年,怎么着都是走了心的。但是曹贵人却让皇上陷入了被动,正因为有情分,有些事睁一眼闭一眼。但是曹贵人却卖主求荣,让皇上陷入了极大的被动,皇上那么多疑控制欲那么强的一个人,你让事情脱离他的掌控,况且华妃也算是他心爱之人,他能高兴?

同时呢,曹贵人也是太阴狠,皇上和太后觉得这样的人不安全。她那句“杀之,以平后宫之愤”,确实是让皇上胆战心惊。如此之人在卧榻之侧,说不定哪天干出来谋害皇上和太后的事。而且她说出这句话,也证明了她这个人够生性凉薄,甭管怎么说,华妃和她曾经也算是一个战壕的,她为了讨好皇上,或者是消灭自己的罪证,下的手也是够狠。

最后,应该是端妃为了领养温宜公主,算是甄嬛送给端妃建立同盟扫除华妃的一件礼物。而曹贵人活着,这礼物就不可能送的成。这其中,皇上对曹贵人动了杀心,也有甄嬛推波助澜的作用。况且眉庄假孕事件,木薯粉事件,都是曹贵人的手笔。甄嬛怎么可能不吹枕边风,怎么能轻易放了她呢。

曹贵人这一辈子,够聪明,够阴狠,但一切,反误了卿卿性命。


霖妈爱八卦


我们知道《甄嬛传》里的华妃虽然跋扈一点,但是本性的残暴不仁其实远不及皇后的。她虽然也在后宫掀起了不少风波,制造了不少阴谋去害人,可是这许多毒计都是她的军师曹琴默给出的主意。没有曹贵人在旁边怂恿,华妃也不会干这么多丧尽天良的事。

最后这个曹琴默为了自己的利益,临阵倒戈和甄嬛合谋背叛了旧主华妃,加速了华妃被废的进程。而且华妃倒台被打入冷宫后,她还要赶尽杀绝,多次劝说皇上不要念旧情,对其杀之以平众愤。想当年她能在华妃和皇后中间有一席之地,还生下温宜全是倚仗华妃的庇护,就凭这份情意也不该对华妃如此落井下石,真是让人心寒,连华妃身边的宫女颂芝都不如。



皇上虽然表面上进了曹贵人的位份为纕嫔,以感激她帮助他平定年羹尧有功,其实对曹琴默的这份恶毒的心计,皇上是厌恶之极的。

一次,皇上去给太后请安,和太后说死这件事,在太后的建议下,两人决定这样恶毒的女人万万留不得,后来就暗暗吩咐曹琴默身边的宫女给其下毒致死。毕竟是侍奉皇上身边的老人,还是温宜的生母,大不了不宠她,为什么要下令毒死呢?


第一点,曹琴默背信弃义,狡诈恶毒,家世也一般。

后宫本来就表面平静,其实暗潮汹涌的,这样人品的女人留着,不知道还要惹出多少事端,不知道下次要背叛谁。而且如此狠毒,尽然想把旧主赶尽杀绝,说不定哪天连皇后和太后都逃不过她的算计。皇上想要什么的女人没有,绝对不会把这种女人留下来,这就是留一个炸弹在身边。还好她家世一般,皇上和太后没有什么忌惮,不会像除年羹尧和华妃那样瞻前顾后的。除去这样一个女人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第二点,为温宜公主的将来考虑。

皇子公主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皇家很重视的一面,这关系江山的继承。让温宜公主在这样一位工于心计的母亲身边,会耳濡目染教坏孩子,保不定哪天会发动什么政乱。为了公主的健康成长,就不能让她有这样一位母亲,而且皇上和太后已经想好了给温宜找谁当母亲了。最后在甄嬛的帮助下温宜交给端妃抚养了,也算有了好的归宿。

第三点,皇上太后想减轻内心自责与惭愧。

当年华妃孩子没了,被欢宜香害不孕,如今母家也彻底没了,自己被降位打入冷宫,华妃会有如此下场都是皇上和太后一手造成的。相反华妃对皇上是真心与忠心,太后也算是孝顺。可是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对这个为他们争夺皇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及全家都下杀令,这不是狡兔死,走狗烹吗?皇上和太后内心也是自责与惭愧的,处死曹琴默就是想把这些错推到她身上,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当年,丽嫔用背叛甄嬛的康禄海,曹琴默对丽嫔说这样背弃旧主的人,自己是万万不敢用的,要除了他。如今自己也走上背弃旧主的路,被皇上和太后害了,也算是报应了。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姒莞萱


曹贵人在剧中作为华妃战队的最大军师、智慧团之首,育有一女,因为女儿将来思虑,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最后在对待旧主华妃的行径上,被皇上太后所不容,下毒处死,我以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1、在对待旧主华妃的事上曝露了墙头草歹毒其恶的一面。曹贵人告发华妃,几次三番进言处死华妃,但是华妃是谁?华妃曾是她依附的大树,曾对她有所保护,曾和她一起合谋诸事。对于华妃,皇上是有着复杂感情的,太后对她也有愧疚,并且他们都十分了解华妃的为人秉性,好的坏的都有自己的判断。墙倒众人推不错,但曹贵人在对待华妃倒台之事上,过于急迫、残忍,背义弃信,毫无人情味可言,这让皇上和太后觉得此人不可靠,太可怕。

2、聪明如曹贵人久居宫中,一定知道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她可能知道欢宜香,知道皇上和太后的大多数所为,清楚前朝和后宫有着的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3、曹贵人没什么家庭背景,生下温宜公主之后也不过是个贵人,最后因告发华妃提为孃嫔,其实也只是皇上的顺势而为,并不是真心属意。所以太后皇上要杀她,是没有什么前朝顾虑的,也不会有掣肘之处。


天天陪伴


曹贵人聪明伶俐、油滑世故,端妃形容她是“老虎的利爪”,太后说她“太过聪慧”,甄嬛比喻她是“老鹰的翅膀”。反观整个剧情,给甄嬛制造麻烦的人里,曹琴墨绝对首屈一指。

如此聪明的人,为什么皇上和太后一定要杀了她呢?



皇上和太后,两个人虽然目的一致,但他们的想法并不相同,我们先来说说皇上的想法。

1、因为皇上厌恶她要杀了华妃。

皇上与华妃相处多年,尽管华妃跋扈泼辣,但对皇上的情谊发自真心,皇上对此心知肚明。在皇上心里,纯元皇后固然是他最爱,华妃却也是他毕生珍爱之人。

年氏一族被诛,华妃的罪行得见天日,陷害眉庄假孕争宠、木薯粉迫害温宜、杀害淳贵人、收受贿赂举荐官员,等等事件均证据确凿。明明是万死难辞其咎的结果,皇上却只给了华妃降位的处置,若说他们之间没有夫妻之情,恐怕都无法解释这个事实。

皇上曾说:“以后会给她个贵人的位分,把她好好养在宫中。”华妃因欢宜香的缘故,终身不会怀孕,皇上内心深处其实是愧对于她的。

曹贵人穷追不舍、势必要致华妃于死地的做法,与皇上真心实意相违背。皇上厌恶她要害死华妃的想法,只能先出手对付她了。



2、因为皇上不想让她会教坏温宜。

曹贵人晋献“杀死华妃”计策之时,皇上正在逗弄温宜公主,听完曹贵人狠毒的话语,皇上马上让人抱走温宜,表情阴沉的说:“你够聪明,也够狠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对孩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皇上懂得温宜的成长中,曹贵人言传身教的作用至关重要。

父母之爱子谓之计深远。为了女儿的成长,为了家族的和睦,皇上一定会先了结眼前的障碍。

其次,我们来看看太后的想法。

1、警告皇上忘恩负义之人没有好下场。

平定年羹尧后,太后曾试探着对皇上说:“年羹尧与隆科多辅佐皇帝登基有功,隆科多已年老,可以让他颐养天年了。”

八王夺嫡惨烈异常,当年的股肱之臣年羹尧因为私结党羽已被处死,剩下一个隆科多,若是仍然不得善终,皇上恐怕会落一个忘恩负义、迫害有功之臣的罪名了。

曹贵人适时出面说出华妃罪行,成为平定后宫、彻底铲除年氏党羽的功臣,但她背叛就主的行为却是所有人所不齿的。

太后想以“曹贵人忘恩负义,不得好下场”为例,给皇上提个醒,让他切莫忘了当初隆科多的辅佐之情。



2、担心皇帝后宫因为此人大乱。

皇上曾说:“华妃本性不太坏,很多事情都是曹贵人在背后出谋划策做的。”连皇上都知道曹贵人的所作所为,太后这个老狐狸一定更是清楚。

皇上顾及曹贵人是温宜生母,太后却不在乎。太后曾表示,曹贵人这样一个狠毒的女人睡在皇帝身边,没人能猜到她在想什么,会算计到谁身上。

太后身为大清的太后,必定希望前朝恭顺、后宫和睦,任何有可能影响大清朝昌盛繁荣的人都会让她尽早铲除。

曹贵人作为一个不稳定因素,一定会被她想办法除掉。

曹贵人的后宫晋升之路,停留在了嫔位,正是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如果她多读些书,生的再漂亮些,以她的聪明才智剧情想必都会改写。


小浣熊卿卿说


《甄嬛传》中曹贵人是华妃一党,许多害人的注意都是曹贵人出的。曹贵人身份不高,只能寻求华妃的庇护,才能保全,并非真心依附华妃。年家倒台后,曹贵人告发华妃所做种种罪行,扳倒了华妃。曹贵人也被封为襄嫔,被皇上和太后下令毒死,曹贵人一生算计,却算计不过太后和皇上。太后和皇上杀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曹贵人背叛华妃,揭发华妃罪行,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太后和皇上知道华妃本性不坏,那些害人的主意都是曹贵人出的,如此卖主求荣之人,他们是看不上的。


二、华妃倒台后,曹贵人多次向皇上请求处死华妃,皇上对华妃是有感情的,也心存愧疚,并不想杀她。曹贵人背叛华妃,还想杀她,皇上认为曹贵人太过狠毒。

三、温宜公主深得皇上喜爱,皇上担心有这样一个母亲会教坏了她,便想为温宜换一个温婉善良的母亲。

可怜曹贵人虽然狠毒,但对女儿是真心的好,一心为女儿挣一个好前程,不用像朝瑰公主一样远嫁他乡。


粥粥56051592


看过《甄嬛传》的人想必都知道,一开始时曹贵人跟华妃是一伙的,因为曹贵人知道华妃的后台硬,并且知道华妃行事嚣张,容易惹事但又没什么主意,而她又正好心思缜密且有主意,所以华妃要想在宫中处处所向披靡,必须得有她这样的人相助。

在这样的契机下,她与华妃成为了盟友,一起联手对付所有华妃想对付的人。

后来,华妃在与皇后、甄嬛等人的对战中渐渐处于下风,见此情势,曹贵人立即在皇上和太后面前撇清自己和华妃的关系,并一一揭露了华妃的罪行。

任性跋扈的华妃得知皇帝和太后当年为防年氏一族势力过强而在她专用的欢宜香中添加了大量麝香,致其终身不孕的事后绝望得撞墙而死。

而此时的曹贵人已转向与甄嬛同伙。

皇上和太后认为:曹贵人先前与华妃关系那般好,后来又急于撇清关系,迅速攀上新靠山,是个“不念旧主,心狠手辣”之人,留这样的人在后宫无疑是养了条“蛇”。所以皇上和太后密令他人在她的药物中下了药,导致她整日梦见华妃的冤魂来索她的命,在病患加惊惧中死去。

此为曹贵人被杀的主要原因。

第二点、皇上和太后担心温宜公主(曹贵人之女)日后会被她教坏。

以曹贵人的聪明和心机,势必会在温宜公主的成长过程中灌输一系列尔虞我诈、你争我斗的理念,这对于一向把温宜公主视为掌上明珠来宠爱的皇上和太后来说是万万不想看到的,所以这也可能是他们想要除掉曹贵人的一个原因。

第三点、她干过的坏事太多,知道的也太多。

曹贵人曾陷害眉庄假孕争宠、诬陷甄嬛下木薯粉给温宜、挑拨皇上和甄嬛的关系和借甄嬛的惊鸿舞为华妃复仇等,这样的人在后宫,能不动声色地把后宫搅得不能安宁,且也很有可能祸及皇上、太后和皇后。

再者,她在宫里的这些年知道了太多宫里的隐秘事,尤其是皇上和太后压制年氏一族的,所以她的存在对于皇上和太后来说也是个隐患。

以上是主要原因。说到底,曹贵人是死于帝王家的权谋和利益算计,还有她的忘恩负义,也可以说是死于她自身的算计与过分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