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故宫的金砖现在千万人踩踏,搜如何保护的?

诗龄阁


那么,这些金砖到底是啥样的呢?

“故宫的金砖有故事”

在紫禁城还没开放之前,民间就流传,说这皇帝住的地方都是黄金做成,连铺在地面上的砖都是金子,俗名“金砖”。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紫禁城里的砖之所以叫“金砖”,起源于这里:

据记载,当年明朝的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北京,肇建紫禁城时,除了采集建房子需要的木料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好砖!

找来找去,终于在江南找到了一个地方——苏州的陆慕砖窑。

这里的土质细腻,尤其是黄泥特别适合烧砖,因此永乐皇帝将此地赐名“御窑”。

明朝的《正德姑苏志》记载:“窑砖出齐门外六里陆墓镇,坚细异他处。工部兴作,多于此烧造。”清同治时期的《苏州府志》也说:“在齐门外六里,因陆宣公墓为名,居民多造窑。”

“金砖到底有多金贵”

如今都把这里烧制的砖称为“金砖”,倒不是因为它们是用金子做的,而是由于以上几点:

第一,烧一块砖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估摸算起来,它的价值可比黄金还贵!

据记载,一块金砖的烧制过程要持续一年左右,工序有数十道,而且只要中间出一点差错,这块砖就百烧,得重新弄。

(金砖烧制过程)

同时皇帝最后在挑选时,一般是备用三块砖,其中被挑走的就铺在宫殿之中,另外没选中的直接销毁,根本不让流入民间!

记得前几年拍卖过永乐年间的一块金砖,好像拍到了80多万,这价格可比一两黄金贵多了。所以啊,不应该叫它“金砖”,而是应该叫它“超级金砖”。

第二,这金砖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故名“金砖”。

小君前段时间刚去了古建博物馆,里面展示了一块金砖,而且还让人可以敲,于是乎我也体验了一把,确实是有金石之声。

第三,金砖,其实可以叫“京砖”!

其实这金砖是专为京城烧造,所以一开始有人将其称为“京砖”,后来就被讹传为了“金砖”。

故宫里的金砖,虽然仅仅是一块砖,但它凝结了古代工匠无数的心血,这些砖全靠人力完成,机器根本无法做到,每每看着这些砖,小君都很感叹,当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魔力让工匠们能想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东西呢??


宫殿君


首先说现在故宫里的金砖已经不会有人踩到了,其次照片里太和殿广场的地砖不是金砖,故宫里的金砖指的是明清两代宫廷从苏州,江宁等地用当地的河泥经过,沉化,炼泥,制坯,烧制,打磨,等数道工序,不算沉化炼泥的三年,单说从制坯到成砖仍然需要一百天,这种砖质地细腻,断面没有蜂窝,敲之有金属之音,加上运费这一砖运到京城成本真比金子还贵重,所以俗称“金砖”,这种砖在宫里也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铺砌的,只有在“太和殿”等这种重要宫殿里才有,现在这些殿宇已经不让游客进了,所以金砖现在该属于相对安全。


天运龙德


故宫的金砖,据说比黄金还贵,这种金砖的制作也是相当复杂,毕竟是专供皇帝用的。金砖原本是叫京砖,金和京谐音就成了金砖,事实上这小小的一块砖也担得起这个名字。



据记载,这种砖的制作耗时要2年,制作工序很复杂,成品率还低,运输成品也大。


这种砖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每一块制作出来的砖都是精品,而故宫那么大,也只有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殿内铺设了这种金砖。

2012年,两块这样的金砖竟然拍出了80万人民币的高价,可见这砖是名副其实的金砖啊!


据史料记载,金砖出窑后还要经过浸泡桐油,但这种砖光亮却不会滑脚。现在进入太和殿参观的游客都是要穿上鞋套进入,后期的保养也是十分重要,需要用布浸泡煤油擦地,保持光亮。

“一两黄金一块砖”,说的就是它——“金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