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松最后人生结局如何?

Ta丶黄天瑶


武松最终的结局,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还是不错的。

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是快意恩仇的侠客。

他急侠好义、刚猛不屈(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他敢作敢当、快意恩仇(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他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

他粗中有细、思维缜密(杀潘金莲,智斗十字坡人肉母夜叉);

他有仇必报、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

他出身低下,早年失亲,与哥哥相依为命。

他自强不息,刻苦努力,习得一身好武艺。

他年少好强,失手打死一恶霸,从此流落天涯,匿身柴进家。

他好酒误事,差点命丧景阳,但也因祸得福,那十八碗酒,壮了熊胆,亲手打死老虎,受长官青睐,一转身就是武都头。

他识大体,知礼仪,不与兄嫂住一瓦。

。。。

走投无路,入伙二龙山,与鲁智深、杨志成兄弟,视为三当家。

三山打青州,108星宿煮酒聚义堂。

虽百般不愿意招安,但为了兄弟情义,四处征战,失去一臂膀。


当时,鲁智深坐化,留下一悟道总结一生: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相信,武松看过这篇帖子,也应当悟道了。

好汉都还聚集在六和寺中,正准备赴京接受进行的封赏。就在这时:

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娱乐和倩倩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把害死哥哥的西门庆和潘金莲杀死,后来一直跟随宋江招安,征讨方腊,后被人暗算失去胳膊,最终武松拒绝回到朝廷,在六合寺青灯古饰,享年八十岁才善终,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武松吗?武松最后的人生结局如何呢?


水浒里描写最多也是最出彩角色之一的就是武松了,从现在的资料来看,书中的武松应该是有原型的,但是人物、生平、经历都经过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可以说小说里的武松只是取其名,其他都变成另外一个人物了。

据《临安县志》、《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记载,武松出生于今天的河北邢台清河县,自小就拜当时鼎鼎有名的武林高手少林派武师谭工芳为师,是其门下最年轻的弟子,后又拜陕西铁臂大师周侗为师,练的一身好武功。


如果算起来,武松应该是同出师门的岳飞的师兄,岳飞也是周侗的弟子;只不过周侗年事已高,武松在学得本领之后认识了同为武林中人的宋江,虽然水浒里谈到宋江会一些平庸功夫,不突出,但宋江绝非等闲之辈,他武功了得、谋智过人。

宋江和圆通法师,一同研究子午门,天地人气融会贯通,子午门是在子时、午时练习而得名,适合山东大汉研习拳脚大开大合,突击勇猛,不久武松就学会了子午门功夫,成为子午门第一代掌门人,宋江和圆通法师为子午门祖师。


随后武松来到了杭州,无所事事,就在涌金门外靠卖艺为生,久而久之在当地混得还不错,当地有个知府叫高权,有一天巡视到涌金门,因为武松经常在那里卖艺,所以就被知府看到了,高权见其功夫不错,随即招武松进了衙门,做了都头。

武松办事踏实,对于交办的事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勤恳恳,深得知府的信赖,又升职为提辖,成为知府的心腹。

知府高权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受到同僚的排挤打压,后又被奸臣陷害丢了官职,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逐出衙门。


新上任的知府是大奸贼蔡京的儿子蔡鋆,人称“蔡虎”,他秉性恶劣,作恶多端,剥削民脂民膏,专门欺压百姓,致使百姓对其怨声载道。

武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这个奸臣小儿是恨之入骨,决定铲除这个恶霸为民除害,一天,恰逢蔡鋆出行时,武松上去就是一刀,还没等蔡鋆反应过来,接着连刺几刀,将其毙命,蔡鋆手下众多,蜂拥而上,武松因寡不敌众被拿下,最后惨死狱中。


当地百姓深感武松的仁德,将其葬在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下一碑,上写“宋义士武松之墓”这段历史记载了武松生前的一小段故事,后来被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演绎成了另外一个版本,加入了许多和他不相干的章节,比如单臂擒方腊,其实方腊并非武松生擒,而是由北宋名将韩世忠所擒,说武松八十而善终,得享天年,实在是一种符合老百姓心愿的美好的艺术处理。

无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历史都已过去,好汉武松的故事留给后人的只有美好的回忆。










遗产君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武松是水浒传中用了非常多的篇幅介绍的一位英雄,从二十三回武松在柴进庄上初次出场到三十二回武松投了二龙山,前后整十回的篇幅,基本上都是在说武松一个人的事迹。在此,我也就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下武松的人生轨迹。

1)武松是清河县人氏,有个兄长武大郎。少年时候的武松就好勇斗狠,经常和人打架,一次出手有点狠,把人打晕了,他又没细加查验,以为打死了。于是流落江湖。

2)江湖浪子武松因为得了疟疾,需要找地方修养,于是找到了出名的喜欢江湖好汉的小旋风柴进。他刚到柴进庄上的时候,因为一身武艺而颇得柴进看重,只可惜武松为人性子高傲,在柴进庄上经常喝酒闹事,柴进虽然不介意,却也没兴趣天天看武松那副脸色,故此,虽然武松在柴进庄上待了许久,两人关系却并不见如何亲密。

3)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避祸到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两人一见如故兄弟相称。

4)武松疟疾好了就准备回家看望哥哥,在路上顺便打死了一只老虎成为打虎英雄,从而受阳谷县知县赏识,当了阳谷县的都头。刚好武松哥哥武大郎新娶了一房媳妇儿,长得是如花似玉,名唤潘金莲。武松搬到了武大郎家里住。

5)武大郎是银样镴枪头,不中潘金莲的意。年轻力壮的武二哥一出现就俘获了嫂嫂潘金莲的芳心。潘金莲百般勾引武松,武松不为所动。

6)为了避嫌,武松搬离了武大郎家。刚好知县需要武松帮他做点事儿,需要外出公干几个月。

7)武松出差期间,潘金莲耐不住寂寞,勾搭上了本地富户西门庆,合谋害死了武大郎。

8)武松回家后为兄报仇,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被刺配孟州。

9)武松在发配孟州途中结识了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在孟州又认识了金眼彪施恩,并且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

10)蒋门神和后台张都监合谋设计诬陷武松,武松大开杀戒,先是大闹飞云浦,继而血溅鸳鸯楼,之后听从张青孙二娘的安排,落草上了二龙山。

11)二龙山并入梁山,大聚义的时候武松排名十四,是为步兵第二位首领。

12)上梁山后,跟着一起南征北战,先是对抗官军,然后征辽打田虎打王庆打方腊。在攻打方腊的时候,武松被妖人包道乙飞刀断臂。后来梁山班师还朝的时候,武松拒绝再回汴京受朝廷的气,于是留在杭州六合寺静养,以八十高龄去世,算是梁山少数能得善终的好汉。



凤妖


武松最后人生结局如何?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巜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武松原籍清河县,排名在二,又叫武二郎,因他哥被西门庆所害,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在杀西门庆,武松血溅鸳鸳楼后,为躲避官府追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路过景阳岗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梁山好汉108单八将被朝廷招安后,在征讨方腊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害失去左臂,为捉住方腊武松竞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最后武松单臂擒方腊。后班师回朝,武松拒绝回汴京,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踢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岁善终。虽然在征讨方腊失去了一条臂膀,但从其人长久以来的刀光剑影的经历看,武松的这种结局是非常幸运的。无论武松最后结局怎样,他的故事依然流传于世,后人讲起来还是津津乐道。


笛琴雅鸣


武松,《水浒传》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武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小说中的武松,与历史上真实的武松,结局并不相同,但是都和杭州这个地方有关系。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水浒传》中武松的结局。

关于武松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有“景阳冈武松打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在其他版本的《水浒传》中还有“断臂擒方腊”这一情节,不过在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中,活捉方腊的人是鲁智深。

武松是河北清河县人氏,早年间因为打死了人,逃亡到柴进庄上,一年有余,因为每天喝酒闹事,不受柴进待见。宋江怒杀阎婆惜,同样也逃亡到柴进庄上,武松和宋江相识,一见如故,结为八拜之交。

早年间武松很信任宋江,宋江对武松也很仗义。武松回乡寻兄,景阳冈打死老虎,在郓城县做了都头,遇到自己的哥哥武大郎,此时武大郎已经有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莲。武松外出公干,西门庆勾引潘金莲,毒杀武大郎。武松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杀死潘金莲,武松因此刺配孟州道。

押送前往孟州途中,武松在十字坡结识了开黑店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夫妇,意气相投。在孟州与施恩结识,帮助施恩从蒋门神手里夺回快活林,武松却因此遭到蒋门神买通张都监迫害,陷害成贼人,断配恩州牢城。忍无可忍的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一门老小。

在张青夫妇的帮助下,武松假扮成行脚僧人,因此得了个“行者武松”的名号,武松到二龙山落草,与鲁智深、杨志一同做了二龙山的头领。三山聚义打青州,二龙山上的人马悉数投奔梁山,此时武松再次与宋江相会,做了宋江手下的一员步兵头领。

卢俊义上梁山,宋江要让出头领之位,武松第一个跳出来支持宋江,可见此时武松和宋江之间,依然保持着深厚的交情。

梁山聚义,忠义堂排座次,凭借过人的勇力,还有二龙山的势力,以及和宋江的交情,武松排名第十四位,在鲁智深之下,讳名“天伤星”。这一年的重阳节,宋江第一次提出招安的口号,武松和李逵跳出来反对,此时武松和宋江之间开始出现裂痕。

招安后,武松跟随宋江南征北战,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在残酷的战争中,武松往日的好友如施恩、史进,张青还有孙二娘等人,全部战死。武松伤心失意之余,逐渐看清了宋江的本来面目。宋江和卢俊义等“投降派”,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已经丝毫不再顾忌梁山聚义时的兄弟情义,武松在招安后,往日里洒脱豪爽逐渐变得沉静而孤独。

在征讨方腊的最后一战中,攻打乌龙岭,武松被方腊手下的天师包道乙用法术飞剑砍掉了左手,鲁智深救下了武松的性命。当日宋江前来看视,说了一句话:武松已成废人。对于心高气傲的武松而言,曾经的结义大哥宋江这句话,比砍掉他的一只手臂还要伤心。

至此,武松已经心如死灰,彻底看透了宋江等人的无情无义。这一点他唯一的大哥鲁智深也看透了,因此鲁智深擒获方腊后,宋江让他随军入朝听封,鲁智深说了一句话: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鲁智深的这句话,也是武松的心声。

鲁智深在浙江杭州听潮圆寂,做完了法事,宋江前来看望武松。

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日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武松和宋江半生的交情,生死相托的恩义,最终却换来宋江的四个字——任从你心。出家为僧的武松,或许早已心平气和,往日的兄弟情义,不过是红尘俗世的羁绊。武松八十岁才善终,也算是有德高僧了。

历史上真正的武松 ,下场就更惨一些,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同样广为流传,被人铭记。

根据《临安县志》记载,武松本来是个流浪卖艺的人,流落杭州,被杭州知府收留做了都头,后来因功升为提辖。高权被罢免后,奸相蔡京的儿子蔡鋆出任杭州知府,鱼肉百姓,祸国殃民,杭州百姓怨声载道,称他为“蔡虎”。武松激于义愤,为民除害,刺杀了蔡鋆,所以民间有“武松打虎”的说法。武松自己也因此被抓住,打入大牢而死。

武松为民除暴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杭州人民为了纪念武松,把他埋在了杭州西湖畔,至今西湖还有“宋义士武松之墓”的遗址。

以上,就是小说中的武松和历史上的武松,两种不同的结局,但是武松都不愧为真正的英雄豪杰,令人佩服。


END.

温酒读三国,煮茶看水浒。我是博书君,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博书


武松,看过《水浒传》的人都应该知道武松这号人物,就算没有看过也应该听说过武松“行者”。那么历史上的武松又是怎么样的人呢?


在记载中武松这个人物,虽然不像小说里说的那么惊心动幕,但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称之为真汉子,是一个从小酷爱练武的人,造就了一身好本领,而在江湖卖艺中一个偶然机会,因为他武艺高强,有幸被杭州知府看重将他聘入衙门当都头。之后因为太过耿直,看不惯官府中人欺压百姓,得罪了高权被逐出了衙门,又开始了云游四海,行侠仗义。

但是武松的事迹还没就此结束,之前的高官因为得罪了权贵被罢官,而来继任的人是一个大奸臣之子蔡鋆,在他继任以来可谓是地方的土皇帝,嚣张跋扈,打压百姓,比起之前的高官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而武松大家都知道,心存正义,实在看不过去了,就潜入蔡鋆府中将他杀死,但是武松也被官府抓了起来,因刺杀朝廷命官的罪名而惨死狱中。

而当地百姓对武松做的事所感动,他死后将他葬在西冷桥头边,为他立上了“宋义士武松之墓”。

虽然不像小说、电视剧里演绎的那么惊天动地,但是了解武松所做的事迹也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百里赤云


【英雄如花】施耐庵笔下的武松,人生结局还是非常圆满的

在杭州六和寺出家,终得善终,虽然在梁山最后一战中擒方腊中失去一条臂膀,但从其人长久以来的刀光剑影的经历看,武松的这种结局是非常幸运的。追随宋江抗辽,平田虎除方庆,打方腊。在这些险象环生的战争中,能自保,以达到全胜的人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情。飞云浦死里逃生,鸳鸯楼除恶,性情直爽有勇有谋,有忠有义,所以金圣叹对武松评价为天人。



众多的学者及人们对武松寄予极大的关注喜爱,是因为其人在面对凶猛如虎的方腊时,尽管失去了臂膀,却依然擒获了方腊,可说是对阵方腊不胜不败,完成了对宋江的忠义。武松对宋江及梁山泊的忠诚也可谓是让人涕泪交流的事情。其表现在断臂一事中。这件事中,以招安为分水岭,在宋江诚和招安前,武松就是主要的反对者,那么武松为什么明知招安是坏事而并未离开呢?就是为了梁江泊上的三个字“忠义堂”或后来改成的聚义堂。那么为什么最后又离开宋江呢?是因为武松断臂了,同时也印证了武松铁血忠勇又智慧通达的一面。



《水浒传》第九十九回,诗云:铁石禅机已点开,钱塘江上早心灰。六和寺内月明夜,三竺山中归去来。衲子心空圆寂去,将军功遂锦衣回。两人俱是男儿汉,不忝英雄济世才。


昔日如火如电如水如花的英雄武松,终于寂然圆寂在六和禅寺中。佛家慈悲为怀,容得电雷激石花开水流,同样容得武松的一方英魂,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回归于平静!

风行君带你从细微处解读不一样的文史,欢迎评论!


日记哥爱读书


武松的性格

1、讲仁义

他浑身散发着一股凛凛浩荡的刚正之气,“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他同情弱小,对他们仁义有爱。金圣叹曾夸他“仁慈之至”。可以这么说,凡是对他讲仁的,他都以义相待;凡是对他讲义的,他都以仁相敬;所谓“以己度人,投我以李,报之以桃”。

2、知恩重义

原文中,“在孔太公庄上,武松在与宋江亲密无间、情深义重之至,向宋江说明要去二龙山落草避难,宋江邀他同去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而武松怕连累了宋江和花荣,说:“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倘若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知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具体写出了武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和坚守“义气”的态度,不让朋友为己承担风险,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在郓哥为自己提供武大被害的线索后,在杀死潘金莲、西门庆后,郓哥十四五两银子。”

3、粗中有细,做事精明周全

武松不仅神勇,而且处事谨慎、周全、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在他身上还体现出“智”的一面。其中以武松为其兄报仇杀死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一段最为典型。调查事情原有,取得证词,还有证人,之后才才去行动,报杀兄之仇。事毕之后,武松亲自去衙门“自首”。正因为武松想得周全,在处理这事时既果决又有理智,最终官府对杀人的武松也只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留得性命。

4、反抗主义

武松是第一个主张接受招安然后又第一个反对接受招安,说明他在当时所处境地,以他的思想看清了封建势力丑恶。在武松长期生活经历中,他更清楚与统治者的复杂而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招安有更深的认识。因此当宋江在菊花会上,乘酒而歌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论调,而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却冷了兄弟们的心!”这是武松更大的一个转变,从刚开始的服从礼教到最终走向反叛,是对现实的厌恶也是想达到自己的理想,即无斗争无压迫的和谐国家。

5、感情用事

人无完人,武松以个人恩怨为认识事物和为人处事的出发点,容易感情用事。景阳冈打虎之后,阳谷县知县提拔他当了县的都头,为知县押送一批贪污受贿得来的金银财物到东京亲戚处,送去东京走后门送礼。血溅鸳鸯楼,他的仇人只是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却大开杀戒,杀了十几位无辜之人。

武松的结局

纵观武松的一生恣意潇洒,爱憎分明,英勇无畏,嫉恶如仇,敢作敢当。

原文中,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

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天有道人无道932


在下红尘如镜,喜欢另类深度听水浒的客官们,还请关注哦,若是能够点赞评论转发一下就更好了,鞠躬感谢

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之中,施老爷子最欣赏的人非武松莫属,这一点从他的篇幅中就可看出——远远超过所谓的主角宋江。

而能够拥有近乎完美的一生的人,同样非武松莫属——燕青和李俊等人结局虽然也不错,但毕竟没有二哥人生这般丰富多彩,宛如好莱坞大片一般悬念迭生。

武松的前半生

二哥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开了挂一般的前半生。

尤其是遇到宋江之后,他更是完全解除了封印,景阳冈杀虎,狮子楼杀西门庆,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飞云浦逆袭,血溅鸳鸯楼复仇。。。

这里面随便哪出一件来都够人吹嘘半辈子的了,但是武松却全部都做了,而且还都是单枪匹马,水浒第一特种兵,绝对是名不虚传。

略显沉闷的后半生

不过上了梁山之后,武松的事迹就没有那么光辉了,原因不外如是:

  1. 梁山兵多将广,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一大票人去,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机会了。

  2. 宋江对于二龙山的这三巨头——鲁大师,武二哥,杨提辖十分堤防和谨慎,所以他们发挥的空间更小。

  3.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武松和他曾经的贵人宋江哥哥,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分歧,两人渐行渐远。

但是不管怎么说,义气深重的武二哥依然为宋江,为山寨兢兢业业的奉献着。

完美结局

在对付梁山的最大敌人方腊的时候,即将结束的时候武松被“妖道”包道乙祭起法宝斩断了一臂。

这看似悲剧,但其实反而是解脱,从此二哥还清了欠宋江的所有人情,在六和寺平和的度过了下半身,八十才善终。

而那位心比天高,权谋无双的宋江宋公明,却因为官场的派系压榨,死在了球哥杨戬等人的毒酒之下。


红尘如镜


在《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里,武松是个重要角色,“景阳冈打虎”,“为兄报仇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大聚义时武松排位梁山十四,星号天伤星,职务为步军头领。

《水浒传》里的说法,武松最后的结局是,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 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

他与杭州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其实翻看史料县志。在《浙江通志志》、《临安县志》等都能够找到关于武松的记载。

历史上真实的武松应该是这样的,武松和武大郎,都是清河县孔宋庄人,本来他是一个跑江湖的卖艺人,浪迹江湖。后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武松,看他是武艺高强,相貌奇伟,就邀请他加入了杭州府做了名捕快,后因立功提拔为提辖,很受知府高权的赏识。

然而好景不长,高权因为得罪了权贵被罢官,作为他的心腹,武松自然也是未能幸免,被解职,赶出了知府衙门。新来的杭州知府名叫蔡鋆,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儿子,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当地人称作为“”蔡虎“。出于义愤和为民除害的愿望,武松决定刺杀蔡鋆。这一天,他埋伏在蔡府门外,等到蔡鋆出来时,便飞快冲上去。在蔡鋆手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猛的抽刀,向蔡鋆是咔咔咔,连砍几刀。蔡鋆是当场毙命。而武松也被蔡鋆的手下围攻擒获,因遭重刑惨死监狱。杭州老百姓感激他为民除害,把他的遗骸葬在杭州的西冷桥畔,后人还给他立了一块碑,上面题写“宋义士武松之墓”。

宋代义士武松打死蔡虎之事为世人广为传颂,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情节正是由此而来,武松作为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英雄事迹被传诵至今。真实历史上的武松虽然和武大郎,都是清河县孔宋庄人,却并不是武大郎的亲弟弟,因为武松是宋朝人,武大郎原型却是明朝人。两个人年龄相差二百七十多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