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蔡京和蔡襄的书法,谁优谁劣?

游手于斯


蔡京、蔡襄书法孰胜,历史上也曾讨论过。

明代安世凤《墨林快事》说:“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人恶其为人,有去之而君谟耳。”

米芾曾以书学博士召对,宋徽宗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米芾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书刷字。”

从米芾评价,也是蔡卞胜于蔡京。

至于京胜于襄,以上古人之论,皆能共识。

有意思的是,蔡卞为官清正,是王安石的女婿。与蔡京不是一路人。

愚见,宋四家之蔡,替换为蔡卞更好。

贴图蔡卞墨迹。









向金港的象


蔡京与蔡襄的书法,孰优孰劣呢?其实各有千秋,但古人论书往往与人品结合,这样说来蔡襄远超蔡京。后世很多人都说宋四家“苏、黄、米、蔡”的蔡就是应该是蔡京,因其人品问题才换成蔡襄,其实不然,蔡襄绝对是被很多人低估了。

蔡襄学书法是非常勤奋的一个人,历代名家的书体几乎学了一遍,而且水平都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他的老朋友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评价蔡襄是:“蔡君谟独步当世,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另外苏轼也对蔡襄评价甚高:“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的问题在于什么书体都学,在风格的形成和自我审视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另外我们说“字如其人”,蔡襄的性格比较属于那种谦谦君子的感觉,因此表现在书法方面,就显得比较文弱。米芾甚至说蔡襄是书法“如少年女子”,黄庭坚也评价蔡襄书是“时有闺房态度。”

而蔡京是蔡襄的族弟,书法学于蔡襄。蔡京的书法造诣可以说也是相当高的,他后来之所以能权倾朝野,跟他的书法好,甚得宋徽宗的喜欢有莫大关系。蔡京曾经跟米芾一样学习沈传师的书法,因此蔡京的书法与米芾十分接近,因为后期二人都深入学习二王。

蔡京的书法“字如其人”,蔡京本是枭雄,与二王的林下之风格格不入,蔡京的书法气势豪健,但是痛快有余而沉着不够。蔡京写字喜欢用长锋羊毫,因此羊毫笔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兴起了。蔡京的书法在书法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不能因人废字,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蔡京的书法。


翰墨今香


我认为蔡襄的书法当属佼佼者,蔡京不值一提,但是要想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就要深入了解蔡襄在宋代书法中的历史地位。

一、排名问题——如何排序?

关于宋代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排名问题,历来都有争论。这样的排序,到底是出于年龄辈分的考量,还是出自书法成就的考虑?抑或是其他原因?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这样四个人并排称颂的例子并不在少数,且不说书法史上鼎鼎有名的欧颜柳赵、成铁翁刘,就是在文学史上,在其他领域中,这样四个人并称的情况也很多。

那么这样排序的理由是什么呢?

实际上我认为,要么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要么是按照成就大小来排列的。

这两种给排列方式所采纳的先后顺序并不相同。如果当这四位书法家、艺术家的成就高低不同的时候,那么优先考虑用成就大小来排列,如果这四位艺术家的成就差不多,就用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

比如欧颜柳赵这四位楷书书法家,明显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因为基本上他们的书法成就没有大的出入。在书法史上成就也差不多,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

但是苏黄米蔡这四个书法家的排列绝对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因为处在最后一位的蔡襄是要远早于米芾、苏轼、黄庭坚的。

所以,这样的排序理由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他们的书法成就。

二、蔡襄?蔡京?

关于蔡襄为何能名列宋四家,历来说法不一,但是有一个说法比较可笑,说原本敲定“苏黄米蔡”中,“蔡”指的是“蔡京”,但是世人不齿他的为人,所以就把“苏黄米蔡”中的“蔡”改成了“蔡襄”。

这种说法实际上并无真凭实据。我们且不说蔡京的书法有多么拙劣、幼稚,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名列这四位书法家之中。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假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至少在蔡京那个年代,就已经排列好了,并且广为人所流传。后来因为蔡京名声不好,所以人们才把他剔除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巧,偏偏又要用蔡襄来替补这个缺漏呢?这样会不会有辱蔡襄?

历史上曾经记载蔡襄是一位清廉人士,为官做人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爱戴。假如真的如前面所言,因为蔡京为人问题而被剔除宋四家,那么,言下之意是本来蔡襄的书法就比不上奸臣蔡京么?要不然何不一开始就把蔡襄位列在其中呢?

有人提出,当时确实有人很欣赏、赞誉蔡京,称赞他的书法。但是这些人为什么称赞蔡京?有没有趋炎附势的动机?他们评价的客观性是值得怀疑的。

三、蔡襄其人其书:成就或许超越“苏轼、米芾、黄庭坚”?

所以,宋代四大书法家,蔡京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沾上边的,当属蔡襄无疑。但为什么蔡襄会名列宋四家之末呢?

宋代宋四家排列,前面我们也说过,要么是按照时间前后顺序来,要么是按照书法家的书法成就来。显然,宋四家里面,论资历,蔡襄应该是排列第一的。据史料记载,苏轼和欧阳修都对蔡襄赞不绝口,这就说明,蔡襄的书法风格的形成远远在苏轼之前。但是他却是最后一个。所以这应该是按照书法的成就来的。

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是一个张扬文人士子风采、个性的时代。宋代蔡襄在宋朝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只能算是一个先导和引路人的作用。

这就好像唐代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和杜甫,但是李白和杜甫之前的诗人,并不会因为生在李白、杜甫之前,就应该在文学史上高他们一等。他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可能各有成就,或者说他们为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做了一个铺垫。比如陈子昂等人,扫除六朝积弊,为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埋下了伏笔。

因此,蔡襄在宋代书法史上的意义就是一个桥梁作用。宋代之前,唐朝之后,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宋代之所以到了苏轼才算书法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原因就在于宋代和唐代书法之间出现了一个不对称期。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仍,文人地位低下,文化艺术发展空前衰败,整个五代十国,只有杨凝式一人还可以说是承接了魏晋和唐朝时期书法的法度和遗韵。

到了宋代,必先要有人作为先导,这样才能让宋代书法接上正规,而蔡襄就是那个起到桥梁作用的人,他承接的魏晋唐朝的法度,给了宋代书法家传统书法的力量。

但是作为书法家,他本身创新不足,继承有余,所以,在讲求张扬士大夫个性、发扬文人的时代背景下,他就略显得拘谨了些。

但是就其本身书法技巧来说,是绝对的一流大师,如果没有他,整个宋代书法可能还要推迟发展至少几十年。

这就是蔡襄在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中的地位和他的影响力。


松风阁书法日讲


苏轼是黄庭坚的老师,所以肯定排前面,苏轼也是米芾入晋的引路人,而且,有天下第三行书压轴(黄庭坚只好无佛处称尊),所以也能排在米芾前面,而且古人尚儒雅气度,所以,苏轼排在最前面。

米芾虽然技法可称第一,但书法不仅论技法。

蔡襄虽然笔力强,但创新不足,在推崇创新尚意的时代,故垫底也是难免的。

黄庭坚之所以能排在米芾前面,是因为黄庭坚的草书冠盖那个时代,而且很创新。

蔡京嘛,议论纷纷,但确实精细分辨,笔法确实不如其他四位,虽然其书法气势凌人。

随便配个图,图文无关。



藏山书房


个人认为还是蔡襄的书法优于蔡京 襄的书法重法 合乎法理 取法颜真卿 襄的字忠厚 更合乎人文法度苏轼评价为当朝第一 我个人认为书法的好坏不能和人品相掺杂 蔡京的字也很好 但看上去非常的癫狂 目中无人 肆无忌惮 个人的主观性更强 传承和法度上差一些 从欣赏人的角度上 往往还是喜欢谦虚有修养的 我个人认为蔡襄的字稍好一些 其实我们不必纠结谁好谁坏 其实都很好 都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主要看我们从哪一方面入手去学习 去做人 书法的法一部分就是避让关系 避其锋芒 寻找和谐


半条命4785


这个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说了。

蔡襄的书法取自王氏父子、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学习了众家之所长,当时的人都评论蔡襄的书法,说蔡襄的书法里有晋唐时期的神韵。蔡襄算的上是宋朝楷书的第一人,而且法度严谨,因为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是以行草或者行楷见长的,只有蔡襄是以工整规矩的楷书为长的。所以单从楷书来说蔡襄略高。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皇帝也曾经让蔡京题字过。



如果就综合实力来说,蔡京的实力高一些。而且当之无愧除了行楷以外,蔡京的大字榜书在当时是无人匹敌的,即使在整个古代,能与之一较高下的书法家也是寥寥无几。


书法影响力


郑板桥认为“襄不如京也”


岛上一轮月


二人均不及岳飞还我河山。


喜相逢mxj


蔡襄。 精婉温润

蔡京。 纵横恣意

各有其格


用户88424162338


蔡京和蔡襄的书法谁优谁劣?历史上对于“苏黄米蔡”的蔡归属问题有两种争议。他们两个人的书法各有特点,书法功力均非寻常,有种说法是:“苏黄米蔡”的蔡原指蔡京,因蔡京的人品太差,属于‘奸臣’,后人故将蔡京抹去换上蔡襄顶替。这个问题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启功老前辈也有说到,他还有诗论述:”笔姿京卞尽清妍,渉晋踪唐傲宋贤。一念云泥判德艺,遂教坡谷以人传。”从这些事例说明蔡襄的书法略逊于蔡京是真实可信的。蔡襄的人品又高于蔡京,后人才能将书法也不同凡响的蔡襄顶上蔡京的位置。

但是说到书法的优劣,我们就要单从书法的角度去看,不能以德论之,不能说人品不好书法就差,人品不好字就写不好吗?相反人品好字就一定能写好吗?肯定不是。所以说蔡京的书法高于蔡襄,原来的“苏黄米蔡”的蔡实指蔡京父子是恰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