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他靠卖鞋成了捷克的市长,人生像开挂,但结局令人大跌眼镜

曾几何时,坚固而又轻便的鞋子只有那些生活殷实的王室代表或者大商人才能穿得起。在20世纪初,许多国家普通百姓还赤脚或者穿着最原始的自制鞋。捷克制鞋厂的托马斯·巴佳开始琢磨生产又结实而又让大众负担得起的鞋子。

一战前,托马斯与其兄弟安东宁一起共同继承了祖传的制鞋产业。从小手工工场起步,一年后就有50个工人,5年后已有120人,生产粗毡鞋和特别受欢迎的矮帮皮底鞋面的帆布鞋。战前巴佳工厂有600人还有数百人在家工作。战争期间士兵用鞋需求旺盛。奥匈帝国军队都穿着半高腰鞋,那些在东部战场也就是俄罗斯作战的士兵和军官都抱怨所穿的鞋,因为鞋子经常进水,他们把这归咎于他们的鞋帮太短。

捷克当时是奥匈帝国一分子。巴佳鞋厂获得大量订单,军官完全是皮制长靴,士兵则是皮底帆布高筒靴。当时有5000工人在工厂,其中包括不少俄国战俘。同时也为农民生产木底廉价鞋。

一战之后,鞋厂进入艰难时期,帝国军队需要的长筒皮靴没有市场了。但托马斯没有慌,他将库存的鞋清仓甩卖,给工人减薪。同时在国外开了连锁鞋店,以倾销价格售出。

对托马斯而言,盈利第一,没有什么能让他在利益面前止步。他对待工人很严苛,一点小错都要惩罚,战时甚至要关禁闭。在自己厂里托马斯不允许设工会,忽视环保法令。工人超时工作也不加钱。不满意的立刻开除。要知道当时他厂门口总是有大批离开农村的农民,想要得到工作,他只挑选年轻与健康的。

不过托马斯明白,只有给工人创造好条件才能带来最大回报。为此,他在兹林建厂,为工人建统一样式的红砖房,每幢两户。虽然居所很小,但工人已很高兴。除了住宅,托马斯又为单身工人们盖宿舍,开医院和运动场及商场,修路,通电话,甚至还建机场。由于这些功绩,1923年托马斯被选为兹林市长。城市里出现了电影公司、出版社,其中影剧院还是当时中欧最大的。

1932年5月,维也纳出版了一个年轻作家创作的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有非凡成就的商人最后在自己工厂上空的空难中死亡的故事。托马斯被对号入座,在他要求下,该书禁售。但1932年7月这一不幸预言发生了。当时托马斯的私人座机飞行员没有劝阻住老板去瑞士。在早晨浓雾中起飞时,飞机撞到了工厂的烟囱坠毁在厂区,托马斯折断的肋骨扎进心脏导致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