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藏有一扇去蓮花生大師提到過的理想國度“烏金貝隆”世界的大門


在西藏,不論多麼出名的“聖湖“,還是多麼無名的小“錯”,大都藍瑩瑩的,令人驚豔。佩枯錯更是如此,她的藍色裡彷彿有一種天然的無以形容及抗拒的魅力,如同一滴落在喜馬拉雅山脈偉岸胸懷中的情人的眼淚,從而將你致命誘惑。撰文/李初初 範久輝

因為其地處西藏邊陲,也非大家耳熟能詳,佩枯錯往往被人忽略。因同一湖而生的兩個村莊、人們的生活傳統及宗教信仰更是鮮為人知,我們所要帶領你前去領略的,正是為一湖兩岸人們帶來了不同生活習俗及信仰的佩枯錯,不僅有村落、人文、風光、湖景,還有苯、佛教大師們留下的印跡,以及傳說中的烏金貝隆之門。撰文/李初初 範久輝

佩枯錯的湖面輪廓,從空中看,像是一隻藍色的寶葫蘆在當地人的認識中,自然地理概念上一個完整的佩枯錯,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寶葫蘆中間最細的部分,也就是湖心半島所在的位置,是湖面東西方向的最窄處,以此為界,北邊部分的湖水為鹹水,叫“新錯”。南面的湖水為淡水,這部分又分為兩個區域,東邊靠近歸聶拉木縣波絨鄉羅布村的部分,叫拉木錯。而西邊靠近吉隆縣折巴鄉卡門巴村的部分,則是小佩枯錯。 撰文/李初初 範久輝


北部的新錯,傳說有妖女在此活動,又因鹹水,不生水草和水類,連水鳥也鮮有光顧因而被稱為“鬼湖”。東南側的拉木錯,受信仰苯教的羅布村村民膜拜。這裡水草豐美,氣候條件甚至可以種植青稞、土豆和油菜等農作物。羅布村原也屬吉隆縣管轄,上世紀90年代,因草場爭端而劃歸了聶拉木縣。如今,藏傳佛教早已在西藏的宗教信仰中獲得主導地位,可羅布村的村民們還是恪守著古老的傳統,信仰本土的原始宗教——苯教。撰文/李初初 範久

村中那幾近荒蕪喇普德慶寺,保存著至今還較為完好的西藏苯教最精美、年代有可能最久遠的壁畫。西南側的小佩枯錯,湖邊的卡門巴村人信仰藏傳佛教,主要畜牧業為主。村中留存有傳奇藏醫宇拓卡巴修築的恰茫巴拉康,拉康內的精美獨特的木雕構件,至今已寂寥地生存了七百多年時間。撰文/李初初 範久輝

信仰藏傳佛教的卡門巴村村民,日復一日地繞著恰茫巴拉康順時針轉經。而信仰苯教的羅布村村民,則在自己的苯教寺廟喇普德慶寺逆時針反方向轉著。兩個村子隔湖相望,千百年來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演繹著一部同屬於佩枯錯的傳奇。撰文/李初初 範久輝


卡門巴村往北有一條簡易公路通向新錯。村口有近百個用片石堆成的瑪尼堆,上面祈福的白色哈達迎風飄揚。再往前走,就是三湖的分界線,伸入湖中心的半島。半島的頂端建有形制古樸的三級佛塔,用石片砌成。佛塔四周放著刻有經咒或佛像的瑪尼石片,最頂端則放有犛牛頭。半島頂端是觀賞佩枯錯的最佳位置,向北是新錯,向南望去,則是倒映著一排雪山的拉木錯與小佩枯錯。湛藍的湖水中變幻各種不同色調的藍和綠。撰文/李初初 範久輝

關於新錯鬼湖的傳說來源是這樣的:蓮花生大師從吉隆進入西藏時,遇到法力很強的魔女。蓮花生大師與魔女鬥法,魔女不敵,就化身成為一隻老虎跳過孔塘拉山口,躲進了新錯之中。大師隨後趕到,用法力把新錯的湖水燒開,魔女的皮肉皆溶入燒開的湖內,只餘骨架。魔女並沒有因此降服,只剩白骨的老虎又逃竄回了尼泊爾方向,蓮花生大師最終追上並將妖魔變成的白骨壓到了山下。撰文/李初初 範久輝

與這個傳說相關,新錯周邊很多地點都與蓮花生大師有關。從半島往北,湖邊幾塊巨石內,有傳說湧出修築恰茫巴拉康木料的山洞“德日貢”,山洞能連通到新錯湖底。往裡扔塊小石,很久還能聽到石頭碰撞洞壁的“噹噹”聲。在德日貢北側的湖面,若心誠,還能看到蓮花生大師在湖內留下的手印。手印像兩根白色的手指,在碧波盪漾的湖水中若隱若現,神秘異常。


在德日貢上方的山腰上,有一塊巨石,巨石中有個V形的溝壑,其朝北面有一長方形的白色石面。那是一扇去蓮花生大師在佛經中提到過的理想烏金貝隆世界的大門。烏金貝隆是傳說中的一處聖地,存在於現世卻隱藏起來的某個地方,類似於烏托邦、桃花源這樣的人間仙境。人們只要充滿善良的期望,保持一種純淨的內心,就有可能從這個石門進入這樣的神秘山谷,而一旦進入之後,你身後的石門就會自動地合攏。進入烏金貝隆的人,會非常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