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中国人距离数学史皇冠上的明珠就差一步

数学分两大部分: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纯数学处理数的关系与空间形式。在处理数的关系这部分里,论讨整数性质的一个重要分枝,名叫“数论”。十七世纪法国大数学家费马是西方数论的创始人。但是中国古代老早已对数论作出了特殊贡献。《周髀》是最古老的古典数学著作。较早的还有一部《孙子算经》。其中有一条余数定理是中国首创。后来被传到了西方,名为孙子定理,是数论中的一条著名定理。直到明代以前,中国在数论方面是对人类有过较大的贡献的。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属于数论范畴。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6月30日欧拉给哥德巴赫回信。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赫赫有名数学家欧拉直到去世也没能给予证明。

中国人距离数学史皇冠上的明珠就差一步

这就给人类数学界留下了一个深奥难以证明的世纪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要懂得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一回事?只需把早先在小学三年级里就学到过的数学再来温习一下。那些1 2 3 4 5,个十百千万的数字,叫做正整数。那些可以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剩下的那些数,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如2,3,5,7,11,13等等,只能被1和它本数,而不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叫做素数。

除了1和它本数以外,还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这种数如4,6,8,9,10,12等等就叫做合数。一个整数,如能被一个素数所整除,这个素数就叫做这个整数的素因子。如6,就有2和3两个素因子。如30,就有2,3和5三个素因子。好了,这暂时也就够用了。

整个十八世纪没有人能证明它。整个十九世纪也没有人能证明它。到了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问题才开始有了点儿进展: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中国人距离数学史皇冠上的明珠就差一步

大凡科学成就有这样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明显,可以用多少万,多少亿人民币来精确地计算出价值来的,叫做有价之宝;另一种成就是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天体、基本粒子、自然科学其经济价值无从估计,没有数字可能计算的,叫做无价之宝。

中国几位大数学家先后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大数学家陈景润的陈氏定理就是无价之宝。现在世界数学家离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了。但这是最难的一步。且看明珠归于谁之手吧!

中国人距离数学史皇冠上的明珠就差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