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周勃陈平是如何灭掉诸吕的?

ee-超Lz


苍茫大地先回答:周勃、陈平为什么要灭掉诸吕。



一、周、陈是刘邦的忠臣,他们不会背弃当年白马之盟:非刘氏子弟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



二、刘邦对周、陈的恩情及信任。

作为项羽阵营里叛逃出来的陈平,刘邦临死把他作为曹参之后的丞相接班人;刘邦断言周勃厚重少文,将来能安刘,把他作为太尉人选;陈平被高祖封为户牖侯,陈平以护军中尉随高祖征陈豨、黥布,献六次奇计,高祖六次增封封邑;周勃编织薄曲出生,早在沛公被项羽封为汉王时,就赐周勃威武侯爵位,平定三秦后,周勃就被封怀德县侯,建国初就被封绛侯,食邑八千余户。

三、吕氏对周勃、陈平等功勋大臣寡恩,而吕禄、吕产已经威胁到两位大臣的身家性命。

吕氏逝世,侄子吕禄以赵王身份为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任相国,操纵汉朝军政大权,图谋不轨。周勃为太尉,竟不能步入军营,陈平身为丞相,竟然不能过问政事。都靠边站了!老命也捏在二吕手中。

下面再回答:周勃、陈平灭诸吕经过:

吕太后病危时,任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任吕王吕产率南军。吕太后告诫二吕,你俩不是刘氏子弟,被封王,违背了高祖杀白马立的盟约。你们一定要掌握好军队,不要轻易给我送葬,不要被他人控制。吕产又被任命为相国。吕氏蠢蠢欲动,但又害怕开国元勋周勃、灌婴等人。他们的阴谋给吕禄的女婿刘章得知,刘章暗中把这事告知他哥齐王,想让齐王发兵西进,诛杀诸吕再称帝。齐王诛杀不听指挥的相国召平,向东进攻诈夺了琅邪王的军队,向西开进。

相国吕产派灌婴迎击齐王,灌婴进兵荥阳后,就和齐王暗同款曲。

吕禄、吕产想要在关中叛乱,在内畏惧周勃、刘章,在外畏惧齐楚王国军队,还怕灌婴反叛,就在二吕犹豫不决之时,周勃和陈平开始联手安刘。周勃没有军权,从郦商儿子郦寄入手,郦商年老多病,儿子郦寄和吕禄友善。周陈合谋派人劫持郦商,逼他儿子去欺骗吕禄:高祖太后共平天下,刘家九王吕家三王,天下诸侯都认为应当。足下应该去镇守藩地,仍挂上将军印,赖在长安会被大臣诸侯猜疑,应把军队交付太尉;梁王吕产也应归还相国印回封国,这样齐王就会撒军了。吕禄这头蠢猪准备交出军队,当他姑妈吕媭得知后,大怒把所有珠玉宝器扔在堂下,大喊:我不替别人保存它们。吕禄的见识竟不如老妇人,标准的待宰羔羊!

郎中令贾寿识破周陈计策,把灌婴和齐、楚结盟,准备诛杀诸吕之事告诉吕产,想催吕产进宫。平阳侯、曹参之子曹窑听到谈话内容,急告周、陈。太尉想闯入北军,未果,襄平侯纪通主管皇帝的符节印信,让他拿着符节佯称奉诏要进入北军。太尉又命令郦寄去给吕禄灌迷魂汤:皇帝派太尉统北军,无它,想要足下回封国,立即交印辞职离去必定相安无事,不然大祸将临。吕禄交出军权给太尉,太尉佩将印进军门,对军卒说:拥吕的,袒右;拥刘的,袒左!军卒纷纷袒左表示替刘氏效忠。吕禄解下上将军印离开军营,周勃搞定北军。

现在南军还在吕家人手中,平阳侯把吕产阴谋告诉陈平,陈平召朱虚侯刘章协助太尉。朱虚侯奉令监守军门,又下令给卫尉:不要让相国吕产进殿。吕产不知吕禄已交出北军,仍进未央宫想作乱,但进不了殿门。平阳侯曹窑怕刘章不能取胜,急报太尉,太尉还是怕不能顺利战胜诸吕,未敢公开说诛杀吕产,派朱虚侯刘章带一千士卒去保卫皇宫,刘章刚进未央宫门,在宫中遇吕产,直接开打,吕产逃跑,这时空中狂风大起,吕产手下以为天要灭吕,无人敢违背天意,刘章带兵在郎中府的吏厕杀死吕产。

刘章想要夺皇帝符节印信,谒者不与,刘章和谒者同车,依靠持有节信而飞驰,斩杀长乐宫卫尉吕更始。随后到北军飞报太尉。

太尉见心腹之患已除,大叫天下大定了。于是开刀斩杀吕氏老小,不久又诛杀吕禄、鞭死吕媭、诛杀燕王吕通。派刘章告知周勃诛杀诸吕事,令齐王退兵,灌婴也从荥阳撤军。

周勃陈平等元老们共立代王为帝。东牟侯刘兴居和太仆汝阴侯夏侯婴入宫赶惠帝的假儿子少帝下台。

文帝登基,太尉周勃升右丞相,陈平迁左丞相,大将军灌婴升太尉,政权复归刘氏。


苍茫大地顾炜斌


周勃、陈平等人剪灭诸吕的过程中,是内外双方相互配合的结果。

先说外面的一方。当时,吕后死后,齐王因诸吕将要作乱,所以发兵西进,于是吕禄、吕产等人就派灌婴率兵抵抗齐王的部队,但是灌婴到达荥阳后,并没有和齐王开战,而是私下里和齐王联合,两人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因为有东方重兵的虎视,所以关中帝都里的诸吕才不敢轻易起兵作乱。所以在外的灌婴等人的牵制对整个局势的进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勃)

其次是内部方面。当时帝都的主要军事力量北军和南军分别掌握在吕禄和吕产的手中,其中北军势力要强于南军,所以要想推翻诸吕,首先就要掌控北军。于是周勃就利用了骊商和骊寄父子,通过绑架骊商而强迫骊寄去说服吕禄放弃北军的兵权。为什么吕禄会这么轻易就放弃北军的兵权呢?一是他蠢;二是吕禄和骊寄素来交好,对骊寄的话深信不疑;三是当时的内外局势确实使得诸吕没有十足的把握获胜,因此才战战兢兢,游移不定,被人一劝说,立马就跟着走了。(陈平)

在吕禄放弃北军君权后,周勃迅速掌控了北军的力量,其后刘章果断出击,诛杀了吕产等人,帝都内的反吕势力也一举将诸吕连根拔起了。

所以这次事件中,内外双方都起到了非常好的配合作用。在内作用最大的无疑是周勃、陈平、刘章等人,而在外功劳最大的是灌婴。也因为如此,文帝在上台后封赏最大的也是这几个人。

(灌婴)


识小录


每一朝代开国,自然会出现从龙拥立的功臣甚至形成一派,汉朝也不例外,对比功臣,在楚汉相争中迫于形势分封的异姓王威胁更大,刘邦吕后大开杀戒,好不容易搞定异姓王,分封刘姓子弟镇守四方,至此刘邦已是油尽灯枯,没有办法再为维护统治继续出力。刘邦死后,形成吕后为首的包括其嫡子惠帝刘盈的诸吕一派,功臣派和分封在各地的侯王派。刘邦死时,吕后就动了杀机,打算诛戮功臣,与审食其商量说“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听从劝说后才罢休。


吕后的顾虑是对的,但她为平衡压服朝臣及王爷们的手段激烈了点,过于残暴,先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又毒杀赵王如意和其他几位儿子,刘邦庶长子刘肥也险些被杀,刘盈不满母亲的凶残,又奈何不了她,只得终日郁郁借酒消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有戚夫人母子先前试图夺位之鉴,吕后对皇位皇权非常敏感,她所做的一切,如果说是为了吕氏专权,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儿子刘盈及其后代,在以杀吓阻内外后,又让刘盈迎娶了外甥女张嫣为皇后,壮大嫡系势力。在刘盈死后,前187年,吕后当政,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等,为拱卫皇权设置了重重护卫。


这一切,对诸侯王与众开国功臣来说是极大打击,从利益分配看,王爷是刘邦亲人,具有先天权利,又有先秦旧例无话可说。众功臣随刘邦出生入死,功劳甚大,却只能封侯,诸吕无甚大功,却封王爷掌中枢,把众人都踩在脚下,这股不平的愤怒之气可以想见。因此,内有刘肥二子刘章等皇族不满,朝有陈平周勃等人有心,外有王爷们虎视,吕后的揽权并不成功,她的过激行为却又除恶不尽埋下无穷后患。她在生时凭借她的威望手腕,尚能压住形势,一死,大乱便发生。(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周勃陈平二人是刘邦打天下的重臣,得力将领和谋士,在诸吕当权时虚与委蛇,适当韬光养晦,暗中却与刘章和齐王刘肥的大儿子刘襄等勾结。吕后将死时,大赐金帛给众臣属以收人心,又嘱咐吕禄吕产等吕家人,不要轻弃兵权为他人所乘,也不要离开皇宫为她发丧。吕后一死,功臣派马上行动起来,胁迫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寄说服吕禄交出北军兵权,周勃得以进入军中,号召军士们拥刘倒吕。

而齐王刘襄也以诛诸吕为号起兵直指长安。吕产派灌婴出兵抵挡,倒促成功臣与外王阵前联合。与此同时,南军也被刘章控制,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南军的相国吕产。后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又废少帝立文帝,功臣和藩王们暂时夺回权柄。


南方鹏


吕后去世后,吕氏外戚大权独揽,刘氏皇族几乎被架空。如果不是周勃与陈平挺身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诸吕,汉代的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

周勃与陈平虽然是开国元勋,却没有实际兵权,他们又是何如虎口拔牙,铤而走险呢?

第一,为对抗吕氏外戚集团,周勃与陈平选择联手

在吕后当权时,吕氏外戚集团开始以火箭般的速度蹿起。吕后把京城最重要的两支武装南军与北军都交给吕氏外戚,同时分封吕姓子弟为王。吕氏大有取代刘氏之势。在这种情形下,刘邦的一帮老臣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何来对抗吕氏集团呢?

当时老臣中,地位最高者当属右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不过两人关系很差,当年陈平刚投靠刘邦时,周勃等人就诬陷他贪财盗嫂,大家想想,这两人关系能好吗?然而,在严峻的政治形势面前,两人都无法独自扭转大局,只能选择联手合作。

幸好,陆贾出面了,他告诉陈平,将相和睦,万一天下有变才能相互策应。这些话令陈平顿悟,他主动给周勃送上黄金、美酒,周勃也以礼相赠。这出“将相和”使两人团结一致,为最终粉碎诸吕集团打下基础。

第二,吕后去世时,把兵权、相权都交给吕氏外戚

公元前180年,吕后临死前,安排赵王吕禄担任上将军,统辖北军,梁王吕产统辖南军,并任命吕产为相国。吕后要叮嘱说:一定要控制住军队,别让政敌有机可乘。

吕后一死,吕氏外戚集团与刘氏皇室集团的矛盾极剧尖锐化,冲突不可避免。

齐王刘襄率先起兵,发布檄文,声讨吕氏家族的罪行,号召天下群起而讨伐。相国吕产派大将灌婴率部出关中,平定齐王刘襄的叛乱。灌婴对吕产的命令阳奉阴违,他率军队进抵荥阳后,便按兵不动,暗地里与齐王刘襄等取得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倘若吕氏集团有政变的苗头,他将联合齐国军队反攻。

吕禄、吕产此时也明白,两大政治集团积怨颇深,已经势不两立,如果不及早发动政变,便会被刘氏集团抢得先机。可在这个时候,吕禄与吕产举棋不定,内则顾忌太尉周勃,外则顾忌齐、楚等刘氏封国,同时又担心拥兵在外的灌婴叛变。

第三,周勃找到了突破口

此时,太尉周勃心急如焚,他虽然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可是京城的武装力量南军与北军全部掌握在吕禄、吕产手中,万一两人发动军事政变,怎么办呢?关键时刻,周勃想起老臣郦商。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周勃打算从郦寄这里作为突破口,寻找吕氏集团的致命弱点。

在重要关头,郦寄选择站在老臣们这边,捍卫刘氏政权。他跑去对吕禄说:齐国之所以起兵,是因为猜疑您别有用心,为什么不把兵权交给太尉周勃呢?这样齐国就有没出兵的借口了。

吕禄想起吕后在临终的嘱咐——不可丢失兵权,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肯交出兵权。

这个时候,吕产得到密报:灌婴与齐国、楚国已经达成协议,准备联合进攻京城,诛杀吕氏集团。吕产大惊,火速进宫,打算紧急发动政变。

第四,夺取北军,平定诸吕

此时的形势异常紧张,周勃必须当机立断。他如今只能铤而走险,孤注一掷了。周勃火速赶往北军兵营,他持皇帝符节,假传圣旨,要求接管北军。吕禄对周勃前来接管北军很是吃惊,郦寄在一旁说:皇上已经派周勃来接管军队,你最好交出将印,否则大祸临头了。

吕禄信以为真,便将上将军的将印交给周勃,匆匆离去。得到将印后的周勃马上召集军队,发令全军:“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士兵们估计也不在乎什么吕氏还是刘氏,关键看头儿的态度,于是纷纷露出左臂,以示效忠刘氏。这样,周勃凭借自己的机敏与果敢,控制了北军这一重要的军事力量。

吕产不知道北军已落入周勃之手,他率一支卫队赶到皇宫,准备发动政变。这时周勃已经抢先派军队入驻皇宫,实施戒严。吕产的军队与周勃的军队在皇宫外展开激战,在交战中,吕产被北军所杀。吕产被杀,吕禄失去兵权,吕氏集团在一天之内,从极盛走向毁灭。吕氏家族成员,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诛杀,寸草不留。

吕后没有想到,她尸骨未寒,其精心构建的吕氏王朝,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君山话史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吕后临朝称制。临朝称制是什么概念?中国古代后宫是不能上朝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过去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

这种古代特有的“牝咮鸣辰”现象,就是从吕后开始的。

吕雉手握大权,开始重用本家的吕氏子弟。她封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控制了京师卫戍部队,又擅权用事,排斥老臣,拔擢亲信。一时号令均出于太后。由于刘邦生前与大臣有“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吕后以诸吕为王,遭到刘氏宗室和诸大臣的强烈反对。

这一时期,朱虚侯刘章表现得特别突出。他那时年方二十,身强力壮,有一次在后宫侍奉太后时参加酒宴,太后让刘章担任监酒官。刘章自己请求说:“我本是将门之后,请太后允许我按军法监酒。”

太后想都没想,痛快的答应了。

当酒喝到高潮时,刘章请求给大家吟唱一首自己的诗作,太后一看有人这么捧场,要献诗助兴,自然很乐意。于是刘章就开始吟唱起自己的《耕田歌》:

深耕播种,株距要疏;

不是同种,挥锄铲除!

一听这个歌词,刚才欢乐的气氛突然冷场了。大家都知道歌中所指的意思,但无人再敢往上捋这个茬。

这一冷场,喝起酒来有点兴趣索然,参加宴席的诸吕中有一人很快就醉了,他偷偷的离席而去。但还没到宫门口,刘章追上来拔剑斩了此人,回来报告太后说:“有一人逃酒而走,我以军法将他处斩!”(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资治通鉴·汉纪五·高皇后元年》)

吕雉没想到出现这种变故,和左右人等都大吃一惊。

但有前言在先,允许他以军法监酒,无法治他的罪,宴席于是不欢而散。从此之后,诸吕都很惧怕朱虚侯刘章,刘氏宗室的势力由此而增强。

公元前180年,吕雉病重。在她病危之时,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吕后死后,吕产又被任命为相国。诸吕死死的把握南北军的指挥权。

但是朝臣中出现了异动现象,在暗暗的和吕氏较劲。陈平采纳陆贾的计谋,用五百斤黄金为绛侯周勃祝寿,举办丰盛的宴席,太尉周勃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报。由此,一文一武两个朝廷重臣互相紧密团结在一起了。

周勃虽然官职是太尉,理所当然的是朝廷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当时吕禄吕产独揽兵权,周勃连北军的大营都进不去,更不要说想控制或者调动军队了。

平阳侯曹窋知道了吕产打算入宫进行叛乱,并告知丞相陈平和周勃,此时襄平侯纪通将符节交给周勃,周勃于是挟持吕禄友人郦寄之父,逼他游说吕禄交出兵权,吕禄认为郦寄不会欺骗自己,就解下将军印绶交给典客刘揭,周勃顺利的接管了北军。

周勃进入北军时,吕禄已经离去。周勃进入军门,下令军中说:“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膀,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膀!”

军中将士全都袒露左臂膀。

北军被解决掉了,但是还有南军未被控制,陈平让刘章辅佐太尉。太尉令刘章监守军门,又令曹窋告诉统率宫门禁卫军的卫尉说:“不许相国吕产进入殿门!”

那边吕产不知吕禄已经交出兵权,已经离开了北军的军营。他进入未央宫,准备作乱。吕产来到殿门前,无法入内,在殿门外徘徊往来。曹窋怕自己难以制止吕产入宫,策马告知太尉。

周勃这时对能否战胜诸吕心里没底,所以不敢公开宣称要诛除吕氏,就编了一个借口对刘章说:“立即入宫保卫皇帝!”

刘章请求派兵同往,周勃拨给他一千多士兵。刘章进入未央宫门,见到吕产正在廷中。刘章立即率兵向吕产冲击,吕产逃走。

此时天空中突然狂风大作,因此吕产所带党羽亲信内心慌乱,都不敢和北军缠斗;刘章等人一直追逐吕产,在郎中府的厕所中将吕产杀死。

杀死吕产后,紧接着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刘章在此次行动中立了大功,后来被汉文帝加封二千户俸禄,并且从朱虚侯晋封为城阳王。

诛灭吕氏势力后,大臣认为吕雉所立的后少帝和另外两个刘盈庶子均不是刘盈亲生,于是先废后杀少帝刘弘,并在刘姓皇族选择皇位继承人。考虑的重点就是其母亲,要汲取以前的教训,不能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娘家,于是迎立当时封为代王的刘恒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

代王是高帝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一家谨慎温良。立年长的本来就名正言顺,更何况代王又以仁孝而闻名于天下呢!

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并派人召代王入京。

刘恒见到使者,一开始并不相信。代王府的属臣们意见也不统一: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的名义给推辞掉,以观察情况的变化;而中尉宋昌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争论的结果是决定入京。

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中了计,丧命黄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宋昌到达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刘恒,于是刘恒行进到达渭桥,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亦谦逊回拜。

太尉周勃进言说:“要求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

宋昌说:“要是太尉所奏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奏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太尉勃进曰:“愿请闲。”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资治通鉴·汉纪五·高皇后元年》)

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刘恒辞谢说:“请到京都馆舍再议。”

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住进了未央宫,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这一次汉朝的群臣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刘恒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刘恒是一生都注重简朴而为世人称道的好皇帝。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


威逼利诱,掌握兵权

当时京城的南北两军,分别在吕禄和吕产的手里控制。周勃尽管身为太尉,但是不能进入军中统领士兵。周勃便和丞相陈平商议,趁曲周侯郦商年老有病将他挟持,然后让郦商的儿子郦寄去欺骗吕禄。


郦寄对吕禄说:“吕氏封王是经过大臣讨论过的,没有人不服从。您现在身为赵王不赶紧的封地镇守,还担任上将军统兵在此,这是要惹着大臣和诸侯怀疑。您何不把军队交给太尉,这样齐国必然退兵,大臣得以安定,就可以安枕无忧。”

吕禄相信了他的话,认为有道理,边想归还兵权。他的姑姑吕媭认为他们当时军队是取祸之道,但是吕禄并没有听取姑姑的意见。最后,还是在郦寄和刘揭的劝说下,将军权交给了周勃。

老谋深算,隐身幕后

周勃进入北军后,让大家表明立场,军人们都表示忠于刘氏,于是周勃顺利统领了北军。但是周勃自己并没有动手除掉诸吕,而是在陈平的建议下让朱虚侯刘章做了刽子手。

朱虚侯确实不是吃素的,带了周勃分派的一千多人就出发了,在未央宫门口杀死了吕产,又在杀死了长乐宫卫尉吕更始。之后朱虚侯回到北军,将情况向周勃汇报。

斩草除根,掌控全局

周勃听后大喜道:“所担心的只有吕产,现今诛杀了他,天下安定了。”于是派人分头将吕家的男男女女全部捉拿,无论大小全部杀掉。并逮捕诛杀吕禄,用棍子活活打死了吕媭,派人诛杀燕王吕通,并废掉了鲁王张偃。



派朱虚侯刘章把诛杀诸吕的事,告诉他的哥哥齐王命令他罢兵,又让灌婴率军返回京城宿卫。这样一来齐王只能乖乖回到封地,顺便也把刘章打发走了,灌婴也调回京城便于控制。至此诸吕之乱被顺利平定,大局完全掌握在了周勃和陈平的手里。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笠翁对韵》中说道: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周勃自幼习武、弓马娴熟,高大魁梧、擅长器乐,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陈平少时喜好读书,为人长大美色,有政治抱负。

吕雉也曾是个贤惠的女人,尽己所能,支撑着刘邦的整个家庭。只是夫君成功后,因与舞姿绰约、极具韵律美的戚懿那女人间的易储之争,才不得不拉帮结派。

西汉初年,大汉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朝廷与百姓之间,君与臣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吕雉残忍地剪除异己,拉拢吕泽、陈豨、靳歙、蛊逢、郭蒙、朱轸,以及丁复、傅宽等将领。

汉高祖他是了解吕雉的性格和心机的,担心她以后会架空儿子刘盈,“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令为太尉。” 以及安排了曹参、陈平、王陵等辅政。

刘邦还担心樊哙会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因为樊哙是属于吕后一党,没有了樊哙,吕氏一族都是平庸之辈,翻不了天,故命陈平斩哙。陈平畏吕后,却执哙诣长安。

果不出刘邦所料,在其死后,吕雉家族把持了汉朝大权。她以赵王吕禄为上将军,以吕王吕产为相国,而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几乎是无职更无权。


公元前180年,吕雉逝去,一武一文的周勃与陈平,立马联系刘襄、刘章兄弟俩,带人除掉了诸吕一族,拥立代王刘恒为汉文帝,为汉朝续命了几百年。


挥弓探赜


“狸猫换太子”


吕氏家族的覆灭对吕后来说还不是最惨痛的结果,因为她扶植吕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汉惠帝刘盈的这支血脉能稳稳地坐在未央宫的龙椅之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牺牲在所不惜。


但吕后没料到,扶植诸吕的结果竟然导致了刘盈这支高皇帝的嫡传血脉被斩尽杀绝。



吕后死后,以陈平、周勃为代表的朝中功臣与以齐王刘襄(齐悼惠王刘肥之子)为代表的刘姓诸侯就已经开始谋划对吕氏家族动手了。


对“诸吕之乱”的原委始末,司马迁的《史记》有许多很蹊跷的记载。


“诸吕之乱”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司马迁记载这一事件起因的“书法”,我认为不符合中国传统史学著述的一贯精神。

在《吕后本纪》当中,司马迁的记载是这样的:


当是时(指吕后驾崩之后),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髙帝故大臣绛(周勃)、灌(灌婴)等,未敢发。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


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


在上文中,司马迁连续三次写下了“欲为乱”。“欲”意味着它只是一个想法,尚未付诸行动。



中国史学传统最重“实录”


所谓“实录”就是忠实地记录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就要求严谨的历史著作只能记载历史人物的行为,而不能妄自揣测人物的内心。


因为只有行为才是外在可见的,才能实录。


如果一定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只能通过对行为的记录去逆向暗示他的心理,而不能直接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因为“实录”精神的存在,我们会发现不但正史传记的写作会竭力避免心理描写,甚至连《三国演义》这样的讲史小说都会尽量规避这一点。



但上文的这三次记载却是典型的心理描写:它说吕产、吕禄想作乱,但紧接着却又说他们因为忌惮功臣与刘姓诸侯王,引而未发。


这等于是在没有犯罪事实的前提下推定犯罪动机——我猜你们一定想造反!


这样的罪名同“腹诽心谤”有什么分别?


当然,《史记》这样写,我不认为是太史公的著史水平有问题。这些文字很可能是司马迁从官方档案中原封不动地誊写过来的,至于它的真实性,我想恐怕连司马迁自己都不信。


因为在他本人的叙述中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揭秘真相的突破口。



说诸吕想要造反,《史记》当中记载的罪状有两条:


其一,功臣们说当时在位的少帝刘弘不是孝惠帝的亲生儿子,而是吕太后用别人的儿子冒充的,其目的只是为了要霸占刘姓的皇帝宝座。这等于说吕太后生前亲自策划了一起“狸猫换太子”事件。


其二,吕后驾崩之后,她的侄子吕产和吕禄妄图把小皇帝攥在自己手里,辅以对京城南北二军的掌控,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司马迁的叙述看,这两条罪状都是失实的。



首先,少帝刘弘究竟是不是汉惠帝刘盈的血脉?


在《吕后本纪》中司马迁本人的叙述是这样的: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

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成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


(公元前184年)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即襄成侯刘山)为帝,更名曰宏。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以轵侯朝为常山王。


这个记载同功臣们的说法是相互矛盾的:


功臣们的口径是刘弘及其他三位诸侯王都是冒牌皇子,但司马迁却说他们是孝惠帝的“后宫子”,也就是说他们真是孝惠帝的儿子,不过其母卑贱,并非皇后嫡出。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哪一种是真实的?


我的判断是后一种更可信,刘弘等人确实是孝惠帝的亲生儿子。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耐心寻味的事情:



当诸吕之乱戡定后,代王刘恒来到长安准备登基。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为首的文武百官赶来渭桥迎接他。


双方见面施礼已过,周勃对刘恒说:“愿请间言”——请借一步说话。


代国中尉宋昌当即制止周勃说: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史记·孝文本纪》


这个细节大有深意,周勃究竟想跟刘恒私下说些什么呢?


司马迁在《吕后本纪》中说道:


(诸吕灭后)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所置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

——《史记·吕后本纪》


功臣们的话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少帝刘弘及其他三位诸侯王都不是孝惠帝的骨血;第二,他们是吕氏家族弄了来冒充太子的“狸猫”,必须处死。


蹊跷的是,

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让功臣们只能“阴谋”而不能“阳谋”呢?



那只能是:这四位皇子都是孝惠帝的亲儿子,但大臣们为了斩草除根,彻底铲除吕氏家族的势力,连带把吕氏家族忠心保卫的孝惠帝一支皇族尽数消灭了。


这一点估计代王刘恒和他的属僚心里都有数。所以当周勃想跟刘恒私下讲明这个情况的时候,宋昌要赶紧堵他的嘴:要杀死孝惠帝的子嗣那是你们盘算的事儿,锅就得你们自己背。代王并没有参与这个事情,你们不能拖他下水!


这才是“王者不受私”的真实含义——如果让刘恒卷入到这桩肮脏的政治谋杀中去,他还能堂而皇之地当这个皇帝吗?



但是话又说回来,刘恒毕竟是这场政变的受益者,要不是孝惠帝刘盈的儿子们被功臣斩尽杀绝,又哪里轮得到他来当皇帝呢?


既然得了便宜,他就得装胡涂,因此官方档案里对这次政变的记载就只能按照功臣们的口径来写了。


这应该是汉文帝刘恒与太尉周勃之间的一份政治默契。


其次,说吕产、吕禄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站不住脚的。


《史记·吕后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吕后驾崩之后,齐王刘襄举兵讨伐诸吕。受诸吕的委派而带兵前去镇压齐王的功臣灌婴才到荥阳就停了下来,并与刘襄达成默契,双方将连手应对诸吕。


这时坐在京里的吕产、吕禄还实际掌握着南、北二军的指挥权。为了解除他们的兵权,太尉周勃派遣与吕禄私交甚好的郦寄前去游说他:


髙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将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髙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史记·吕后本纪》


郦寄跟吕禄摊牌,吕家兄弟以诸侯王的身份在京掌兵已经引起了异姓功臣与刘姓诸侯两方势力的共同猜忌。


为了洗刷清白,吕禄、吕产应该即刻放弃兵权,赶紧之国,安安分分地做他们的诸侯王去。



如果吕产、吕禄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那他们绝不可能接受郦寄的建议。


但事实是吕禄接受了这个建议,把兵权交给了周勃,于是他和吕产乃至整个吕氏家族便成了功臣们发动政变的清洗对象。



功臣们消灭吕氏之后继续消灭孝惠帝的子嗣也印证了诸吕的清白:


“今皆已夷灭诸吕而所置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


杀掉诸吕之后如果还让孝惠帝的儿子做皇帝,一旦小皇帝长大成人,一定会拿功臣开刀,为吕氏报仇。


你能想象汉献帝会为曹操报仇吗?不盼他早点儿死就不错了。


功臣们的担心证明,诸吕确是孝惠帝的忠臣。


尾声


公元前180年的七月,病入膏肓的吕太后即将撒手人寰,在临死前她将吕产、吕禄两位侄儿叫到床前谆谆告诫:


髙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史记·吕后本纪》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吕后都没能闭上那双警戒着功臣的眼睛。但她却没有料到,在她死后首先站出来向吕氏发难的却是刘家的后辈。


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这些吕后曾经极力想要拉拢的刘姓宗亲最终敲响了吕氏与少帝刘弘灭亡的第一声丧钟。



回首当年与孝惠帝的争执,强硬的吕后执意要以雷霆手段威服刘姓诸王,拗不过母亲的孝惠帝刘盈被迫选择退让,借酒浇愁,遂至一病不起。


而吕后的强硬却最终将刘盈与吕氏两大家族一并葬送。


至刚则易折,倘若当年孝惠帝怀柔刘姓骨肉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历史是否会给他和吕后一个更加温情的结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