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哪兒錯了?用心培養卻沒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尹建莉父母學堂輔導員 趙愛平

人,天性是向上的,孩子天生是好學的。

一個嬰兒對世界充滿著好奇,這種對世界探索的好奇心激發孩子不斷去學習。從一個柔弱不能抬頭的嬰兒,然後“三翻六坐七八爬”,沒有一個懶惰不肯學走路的寶寶,每一個學齡前兒童,都是一個“十萬個為什麼”。

可是,父母卻把這樣好知愛求的孩子們培養得不愛寫作業、厭學、逃學,甚至輟學。

或許你很驚訝,父母怎麼可能培養不愛學習的孩子呢?想讓他學習還來不及呢!但事實的確是這樣子的。

哪兒錯了?用心培養卻沒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1

給大家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我們班上有個小女孩,長得很漂亮,可就是自己不會照顧自己,你看到她早上來學校時,小辮子扎得整齊,衣服也乾淨,可是不到半天,就會發現頭髮也亂了,衣服也髒了,經常拉著大鼻涕。

我很奇怪這個孩子為什麼半天時間會把自己弄成這樣?為什麼不知道拿紙巾擦擦鼻涕呢?看樣子家庭條件應該不錯,家長也應該不是邋遢的人。

後來和她的父母聊了一次,發現媽媽照顧她就像是照顧小寶寶,怕她早上時間不夠用,替她穿衣服,怕孩子吃不飽,每天早上餵飯,說是不喂就不吃。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一個那麼漂亮的小姑娘卻那麼邋遢,原來她的媽媽把她學習照顧自己的權利給剝奪了,所以孩子離開媽媽不會照顧自己。

哪兒錯了?用心培養卻沒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2

我的小女兒從小不喜歡別人餵飯,記得她一歲多時,就喜歡用手抓麵條,而且是一根一根地“吸”進嘴裡,或許對她來說,這不僅是為了把麵條吃到嘴裡,而且是一種樂趣,因為她享受把光滑的麵條吸進嘴裡的那種感覺,有時吃到一根長的,還美得咯咯笑。我們就給她洗乾淨小手,讓她抓。

後來到了兩歲多,她可能已經不再覺得這件事情新鮮,飯量也增加了,這樣“吸”麵條可能滿足不了她飢餓的小肚子了,但是她還是不喜歡大人們喂她飯,所以她早早就學會了使用筷子吃飯,我們只是幫她買了適合她的短小的筷子。

現在上幼兒園了,老師說她吃飯很省心,從來不用老師喂,而且吃得很好。所以孩子在想去學習吃飯的時候,我們沒有阻止,大不了我們跟著多做些家務,多收拾幾次餐桌而已。我女兒在自己抓飯吃時,經常是把湯倒在了衣服上,把麵條掉了一地一桌子。沒關係,只要她能吃飽,我們付出的也就是多收拾一些,多洗兩次衣服。

但現在我們省心多了,不用擔心三歲的她到了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而且吃飯對於她來說,已經很嫻熟,現在吃飯再也不會灑一身了。

學習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並不需要刻意教,只要不剝奪她探索嘗試的機會。如果孩子想要學習的時候被父母阻止了,等我們想讓孩子學習時,孩子已經被我們打擊得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

哪兒錯了?用心培養卻沒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3

家長還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不會愛孩子,還常常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愛你的孩子嗎?大家肯定回答是一致的:愛!

可是,正如高爾基說的,“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情。會愛才是真愛,而真愛是要有正確的理念,用正確方法的。

家長常常嘴上說著愛孩子的話,卻做著傷害孩子的事;心裡想讓孩子學習好,卻做著讓孩子討厭學習的事情。

比如,你想讓孩子把作文寫好,不停地指出孩子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讓孩子改寫,甚至重寫,這是愛孩子嗎?你肯定在說“我是為了讓他把作文寫好。”其實不是,你只是想滿足你自己內心的期待,你腦海裡有一篇完美作文的模板,你想從孩子身上看到這個完美模板。

你心裡還有一個“理想小孩”,這個孩子會把字寫得漂漂亮亮,文章結構安排完美,語句通順。你不斷地拿你現實中的孩子跟這個“理想小孩”比較,一旦現實中的孩子達不到你的標準,你就會怪罪孩子。

哪兒錯了?用心培養卻沒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當孩子一次次努力地想要達到父母所謂的標準而又達不到時,他就會慢慢失去自信,變得討厭學習。因為是“學習”,是“討厭的成績”讓他失去了媽媽的寵愛,一個厭學孩子就產生了。真愛是信任,是無條件地接納,是不斷地鼓勵欣賞。

只有當孩子接受到了真愛,他才會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才會有戰勝困難的力量。孩子得不到真愛,把力量都用在瞭如何擺脫家長們的這些控制,哪還有力量用在如何對待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呢?

4

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們,除了要和父母心中的理想小孩子做“鬥爭”外,還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跟他們競爭。

很多家長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攀比!

同事的孩子考了班裡第一名,我的孩子也不能差,於是給孩子施加壓力,結果越比,孩子越差。鄰居家的孩子報了興趣班,自己也給孩子報,不管孩子喜歡與否,也不管孩子是否適合。

我曾見過一個一年級孩子媽媽說“人家學跳舞,唱歌,咱又沒身材,又沒長相,咱什麼特長都不會,咱就得當學霸。”結果這個孩子學習成績的確很好,才二年級已經開始叛逆,尤其喜歡和媽媽對著幹。

很慶幸,這個孩子還有反抗的能力,她還可以做回自己。確實有很多這樣的孩子總是活在父母的意志下,他們失去了自我,可能他們的未來很成功,可是成功了,就一定快樂嗎?很多名校裡,每年都不止一個自殺的。

哪兒錯了?用心培養卻沒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5

大家聽說過某名校的宿舍樓裡安裝“防護網”嗎?

前些天,在小女兒幼兒園聽了一個講座,據說北京某些名牌大學裡都開始安裝防護網,怕學生出現跳樓自殺事件。

要按常理說,這些孩子應該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呀!為什麼還要自殺?原因就是他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他們可能都是按照家長的意願考入了這樣的名校,突然失去了奮鬥的目標,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這些愛攀比的父母,如果孩子沒有達到他的期待,他就會一通數落孩子,打擊孩子,比如:“你怎麼就是這麼笨,怎麼人家就能考第一,你就不能?”等諸類的話,不斷讓孩子確認自己笨,自己不如人,不斷地摧毀他的自尊,挫敗他的自信。結果就是孩子放棄努力,認為自己真的很笨,再怎麼努力,我也是不行的。

哪兒錯了?用心培養卻沒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家長如果真的愛孩子,真的想讓孩子愛學習,那就請不要用錯誤的方式把孩子“逼”得不愛學習,再抱怨孩子。

趙愛平,尹建莉父母學堂高級輔導員,十七年的一線教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兩個可愛女孩的媽媽,立志做一個真正幫助孩子優秀,家庭幸福的教育工匠!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yinjianlifumuxuetang(尹建莉父母學堂),所有家庭教育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