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壮乡伟哥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者“邦”。“中国”即中央之城或者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有几种解释:一是京师,即首都;二是天子直接统治的地方;三是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五是指汉族居住的地方或者是汉人建立的国家。

自汉朝以来,人们常把汉族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统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如南北朝时期,各自把自己的国家叫做“中国”,北宋与辽,南宋与金亦是如此。北

宋自称中国,辽也自称中国,南宋与金同样的。

唐朝的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吟道:“李凭中国家弹箜篌”。这里的“中国”即是京都,意即琴声传得很远。

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答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今天说的“中国”跟古代说的“中国”它们的含义和管理的范畴是有区别的。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他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和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绮阁书生


“中国”这个名字,其实是汉语的说法。

在古代不同语言中,还存在其他说法,例如:波斯语的Chīn(秦)、梵语的Cīna(支那)、蒙古语和斯拉夫语的Kitad/Kитай(契丹),以及突厥语的Tabγač(桃花石)等等。

如果具体到汉语的语境,“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的名字是:何尊。

这是在西周时期的一位名叫“何”的贵族用来祭祀的器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

在何尊上的铭文中,刻有“中国”一词,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出处。

关于铭文的写法,请看下面这两张图像:

1、首先是铭文的全览:

2、其次是铭文中的“中国”字样:

但我必须要指出,何尊中“宅兹中国”的记录,并不是指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

“中国”在这里的含义,其实是指西周王朝的都城成周地区,也就是当时的“天下”中心——伊河、洛河流域。

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范围才逐渐扩大。这个过程不能被忽视。


此外,在古代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中国”语义的对应说法。我举个例子吧。

请看上面蒙古文资料中画红框的部分,这是蒙古语对中国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回鹘体蒙古文的Kitad。

这个词后来在17世纪传入俄国,也就是今天俄语称呼中国的词语Kитай的来历。


HuiNanHistory


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个问题,那下面我们来聊聊“中国”的由来。

中国原本的意思是“中央之国”。周代的时候人们会将首都称为“国”,而别的地方称为“野”,所以最早的时候中国指的是周朝的王畿地区,并且诸侯国的首都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所以就有古话传下来,比如孟子中记载了齐王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庄子中也记载过“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仪而陋干知人心”。

到了春秋,“中国”的范围就变,而是指的是整个黄河中下游的地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原”、“华夏”。那个时候“中国”和“九州”、“华夏”、“诸夏”等词成为了同义词。

在这之后华夏文化一直不断的在传播当中,到了战国时代,楚、燕、齐等国家融入了华夏群体之中,然后又不断的扩张,周边的民族不断地被吞并,一直到秦汉大一统以后,“中国”的范围就成为了除了百越之地和西南夷以外的长江黄河流域了。

到了汉代以后,“中国”成为了正统王朝的代称,就比如在北魏、南朝都是自称中国,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将“中国”和“中原”相比同。

一直到隋唐统一以后,“中国”这个词的含义才从“中原”转换成为整个中央王朝的内地,也就是现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地区。不过在唐朝虽然也被有称之为“中国”,但是外交方面,唐朝还是自称为大唐,并没有用“中国”为国号。

直到清朝,“中国”才第一次出现在外交领域,当时是1689年,清朝和俄罗斯进行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在当时使用的国名就是“中国”。而在之后所签订的条约都是用“中国”为国号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成为了整个东亚大陆的统称了。

到后来我们新中国成立,也是第一以“中国”为正式国名的开始。


龍叔小龍


首先要明确,中国这个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不同。基于此,我们再明确王朝与国家的区别。


一、最早的“中国”是指国中之国

由于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故而商周时期的天子居于华北的正中部,而犬戎、东夷等部族居于商周的四方。为了与诸蛮相区别,故称商周所在为中国,即国中之国也。到了周朝的后期,特别是从春秋以来华夏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黄河流域了,所以华北平原的齐、晋等国都自称为中国,而将南垂的楚、越等国称为蛮夷。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

二、2000多年前开始,用“中国”代指中国北方


秦汉两朝南并百越,北讨匈奴,将万里河山连为一片,此时不仅占有华北,更兼并了华南地区。所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人用中国的标签进行代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提到的匈奴“南与中国为敌”。既然秦汉自称中国,那么这个中国究竟是用来指秦汉的本身,还是指华北平原呢?关于这个还请继续往下看。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统治着华北,吴蜀则各分华南。《三国志》尤其写到,孙权称曹操率中国之众,南征荆楚。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指的还是华北地区,也可以说是统治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政权。所以从秦汉以来,确立了占中原者为中国正统的说法。

三、两晋南北朝开始,“中国”这个词逐渐成为象征正统王朝的标签



两晋与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太频繁,加上不断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北方的5胡16国与江南的东晋都自称中国,而南北朝划江而治以后,南北的争夺更为激烈。比如北朝鲜卑人骂南朝汉人为岛夷,南朝汉人则骂北朝鲜卑人为索虏,争着给自己打上“中国”的标签。当然这种争论也是无疾而终,最终的结局还是大一统得到了中国的称号。


隋唐一统南北,中国之争也就告一段落,隋、唐都自认中国正统,这是无可厚非的。隋炀帝讨伐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在五胡16国时期抢占了辽东半岛,他要收回来,他说辽东自古属中国之土也。但隋唐以后,由于两宋过于脆弱,出现了北宋与辽对峙、南宋与金对峙的状态,南边称北边为北朝,北边又称南边为南朝,归根结底还是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由于其他民族受到华夏文化的感染而脱离了原始野蛮的状态,辽、金都向往中国化,说明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指华北,而是一个有资格统治华夏地区的正统政权的标签。

四、大一统时代,“中国”被用来指代政权本身


元、明、清都是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他们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多地称自己为中国,表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朱元璋给李成桂的的政权赐名的诏书中以中国指代大明,寓朝日鲜明之意,赐其名为朝鲜。明清交替后,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而他们渴望在正史中顺理成章地接替正统明朝,所以也乐意称自己为中国。


晚清以来,由于豪强的入侵,中国人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在晚清与帝国主义的外交书信中,中国即大清,大清即中国。可见,清朝认为中国指的是清政权本身。可在近代一系列入侵面前,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意识逐渐觉醒,缓解民族矛盾,凝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界经过长期的讨论,认为古代的“中国”的含义不只是传统汉族与所居的13省,还应该包括在中国境内所建立的少数政权与衍生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体。



由于“中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使用。但不同的是中国、中华都已经演变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名词。中国这个词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为了今天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称。

六、中国与自己的朝代

国家可以有多个朝代,而一个朝代只属于一个国家(当然,其他相同国号的另当别论,比如我国的陈与越南的陈)。假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从夏商或者更早时期,中国就形成了。朝只是不同政权在不同时期统治中国的时代,我们所称的汉帝国、唐帝国,其实是中国的汉朝与中国的唐朝。非常有意思的是,古代西方国家以国自称,而古代中国对外则直接称朝代名,这是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大中国的概念,只能以朝而代国,这就导致了人们朝国不分或者有朝无国。



在明清以后才逐渐把朝代名与“中国”共用起来。我们过去把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放在一起,其实罗马是国名而汉是朝代名,很多人不知道罗马有4个王朝,如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建立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今天,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而中国依然还在,所以说无论是号称“千年古国”的拜占庭帝国也好,还是共和制与君主制加起来800多年的罗马也好,甚至是已经在历史上灭亡的古巴比伦国王也好,其实历史文明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一直是中国。


世界人文通史


现在我们经常说“我是个中国人”,可是你知道吗,在过去,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这样称呼自己的,那是要看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在古代可是有赤裸裸的地域歧视的哟。

就说“中国”这个词语吧,是什么意思?

中央之国的意思,那这个中央之国在哪里呢?

在河南洛阳一带。

当时呢,洛阳是西周的政治文化中心,周人自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之地,因而认为这片区域是“中国”,与之相对的,在洛阳周边住的被称为蛮夷戎狄。

这些蛮夷戎狄一般是哪里呢?

蛮:这个词语包含的地方变化非常大,早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南方一带,以及百越百濮等。

百越:江苏南部直到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一带。

百濮: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一带。

夷:山东,安徽,浙江,苏北一带。

戎:河北,辽宁一带(北戎,山戎),甘肃(姜戎,陆浑之戎),陕西,宁西部分地区。

狄:陕西,山西等部分地区。春秋战国之后,主要代指匈奴,鲜卑族等少数民族。

特别有趣的是,蛮这个词语的含义变化。

随着历史的演变,蛮夷戎狄只剩下了蛮,在晋朝,南北朝,唐朝多指越南等南方地区,到了元朝,南宋领土的范围(杭州一带)被称为“蛮子国”,明代的时候,满族人称汉族人“蛮子”,清朝的时候,准格尔部又称清朝人为“蛮子”。

早先汉族称呼一些少数民族为蛮,后来自己被少数民族称为蛮,清朝称呼汉族为蛮子,自己又被别人称为蛮子,真是“蛮子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当然,西周之前还有黄帝炎帝,夏商等朝代,所以中国一词应该出现的更早,不过目前来说,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我国的国宝何尊铭文上的一句话:“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图片:中国国宝何尊铭文,禁止出国展览的无价之宝)

在《尚书•周书•梓材》记载了周成王的一段话:“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在这里也出现了中国一词。

由于西周的强大,自认为是中国正统,自然也引来他人对这个词语的觊觎。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周王室衰落,各个诸侯国争霸天下,有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就把自己的都城称为“中国”。

在《战国策》一书里,对中国的含义做了非常华美的描写,说中国是聪明人住的地方,是富有的地方,是有文化的地方,是诗书礼乐的地方,是四方效仿的对象,这些话,放在今天看,可以说一句:“老铁 ,没毛病。”(原文:“中国者,聪明叡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楚之所义行也。”)

注意,此时的“中国”只是指代中原地区,但是当时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广义性比较强,排他性也不强,例如孟子非常明确的把夏商周等称为中国,同时又认为舜和周文王等是夷人,并没有将所谓的夷人排除在中国之外。(原文:“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在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呢?

中国:周、卫、齐、鲁、晋(韩、赵、魏)、宋、郑等。

蛮夷戎狄:秦、楚、吴、越等。

请注意,秦在那个时候还被认为是蛮夷戎狄的一支,但是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自以为合法取代周政权,自此成为“中国”的正统合法政权,据多名学者考证,china一词即为秦的音译。

秦政权是中国一词含义变化的一个关键点。

为什么呢?

因为在秦朝之前,一直都是部落民族战争不断,到了春秋战国也是战乱纷纷,中国这个词语的含义是比较模糊的,主要指周朝都城一带,后来又被许多诸侯国占有,大家各说一词,因而使中国这个词语有地域,政治,政权,民族的融杂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的含义。

从秦大一统之后,乃至汉唐,中国一词就逐渐成为了中原地区合法政权和合法统治的代表性词语。

例如,在《史记》里,“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猾夏,侵乱中国也。”在《后汉书》里“安息国居 ,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多处出现“中国”这个词语,全部指代的都是中原地区的汉政权。

例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蜀国,孙权在吴国,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仍然认为中国是指曹操所统治的地区。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曾经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

周瑜说曹操的军队“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三国志》)

在诸葛亮和周瑜等看来,中国即为当时的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当然,这个中国只是地理上面的意思。

在后世,对三国时代谁代表中国正统政权是有争论的,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刘备的蜀汉是正统政权,这就是从中国的政治含义上来讲了。

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的含义再次混乱,很多政权自称为“中国”,毕竟,中国是合法政权的象征嘛。

五代十国的时候,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自称“中国”,而吴越、楚、南汉等政权则没有发现有史料自称为“中国”的记载。

在宋辽夏金时代,中国一词逐渐被涂抹上浓厚的政治色彩,所有的王朝都称自己是中国,以此来宣告自己的政权合法性。

最好玩的是南宋和金朝对峙的时候,当时金朝占了中原,所以开心的称自己是“中国”,而南宋因为全部是汉人统治,行的儒家文化,也理所当然的自称为“中国”,双方各取中国一词的政治,地理,文化含义来宣告自己是“中国”。

蒙古帝国时期,忽必烈正式建立大元,以北京为首都,也自称是中国的合法继承者,例如大臣刘宣劝忽必烈不要攻打日本,因为“日本僻在海隅,与中国相悬万里。”(《元史》)

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中称:“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史》)

不过,当时以汉族为主体构成的南宋并不承认元朝是“中国”,是以朱元璋后来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明朝之后,自称大明为“中国”,现存史料中有明朝给日本的国书,例如:“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

从秦朝至明朝,中国一词主要是地理,文化和民族上的含义,而从清朝开始,中国一词的含义才最接近今天我们所说的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呢?

清朝之前,中国一词并不是专门指代某一个王朝,也因为战争,朝代更迭的原因比较混乱,到了清朝,中国才作为国号正式确立下来。在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里面,明确的出现了以“中国”代表大清的文字,这是第一次中国作为国家的意义来使用的。

自此开始,中国一词就和日本,俄罗斯,英吉利,米国等意义一样,指代一个国家。

(图片:1889-1912年的大清国旗)

有趣的是,“天朝”“中国”这两个词语曾经同时出自乾隆口中:“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

德龄公主和慈禧太后说欧洲很多女子都自己赚生活费,慈禧很惊讶:“此种文明,实为奇特。在我中国,父母既亡,为之子者,有抚养未嫁姊妹之天职……中国妇女,苟自出谋生,则人将传为谈助矣。”(《清宫禁二年记》)

1909年《大清国籍条例》第一次用法律确立什么人才是“中国人”:

“凡左列人等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生而父中国人者;生于父死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

也就是说,不管你在哪里出生的,只要你老爸老妈其中的一个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人。

时至今天,我国政府确立国籍仍然沿用这条“血统”法则,所以,那些赴美产子的想拿双重国籍,只是在钻法律漏洞,真正意义上来说,不管你在哪里生孩子,只要你是中国人,孩子就是中国人。

(图片:清朝时期的时局图,明确的写出当时的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局面)

(图片:《满蒙汉合璧教科书》“我中国居亚洲之东,气候温和,土地广博,人民繁多。五千年前,文化已开,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国也。自我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世世相传,以及吾身。吾既为中国之人,安可不爱中国也。”)

(图片:《南京条约》里,大清皇帝的英文是“Emperor of China”,大清国的英文是“Chinese Empire”。)

1912年,《大清国皇帝退位诏书》称:“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此后,中国的含义基本与现代所说的逐渐趋同。

总结

①秦朝以前:中国一词的含义在和今天所说的其实很不一样,没有过于强烈的政治含义。

②秦至宋:主要代指中原地区的政权,主要是地理含义,也同时指代当时统治中原的政权。

③宋至明:汉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不断的遭到少数民族的打击消灭,因而中国一词政治含义开始浓厚起来。

少数民族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自称为中国的继承者。

④清:正式的把中国作为国家的含义确立下来,比较接近于现代人所说的“中国”的意思。


师明礼


中国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我来回答一下您这个问题吧。

一、“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的“何尊”,上面刻有如下的铭文: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配图:何尊上的铭文

短短的122字的铭文,包含了极大的信息量,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洛邑“成周”城的那段历史,其中“余其宅兹中国”就是第一次出现“中国”这个名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来统治万民,这也说明了“中国”一词就是“天下之中”的意思,洛阳也当仁不让是当时的天下之中了。

那么,“何尊”又是什么来历呢?原来它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是当时的一个何姓贵族所作的祭祀用的器具,上面刻的是周成王在皇宫对何姓小子的训诫词。这个出土于宝贾村镇陈家后院的超级国宝,因为当时的人不识货,把它卖到了废品收购站,1965年9月被宝鸡博物馆发现并收藏,万幸没有被人拿去溶解了。配图:何尊

二、“中国”一词的历史演变

除了“中国”一词,还有许多代表中国这个意思的称呼,如“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后来慢慢统称为“华夏族”,《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华夏族则称呼四夷之民为蛮、夷、戎、狄等。

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总的趋势是处于扩展状态,变化情况大致如下:

天子所统治的地方。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皇帝是天帝的儿子,他所统治的地方是当然的天下之中,也就是“中国”了。

国家的首善之地,也就是京师,京城了。《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

九州拱卫之地的中原地区,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其中豫州则处于当时的地理中心,也就是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黄河流域,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黄河流域,而“蛮”指的是贵州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南部和四川大部,“夷”则指江西南部、浙江和福建等东部地区。

华夏族所居住的地方,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也就是说,华夏族人聚集居住的地方就是中国。

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三、“中国”范围的变迁

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随着成周城的建设和王朝变迁,中国的范围也在变化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泛指中原地区,其他地方还是叫做蛮夷。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除了一小部分时间处于混乱状态,大部分时期都处于大一统的王朝统治,这时中国的范围就基本上定型了。

“中国”一词虽有3000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概念,从来没有被任何一个王朝或政权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则是“中国”一词正式作为国名的开始,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称为民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样将简称为中国,中国作为国家的代名词才被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也成了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象征。


飞花逐月大帝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明确的文字形式出现“中国”字样的,是在一尊名为“何尊”的国宝级西周早期青铜器上。

这尊青铜器内侧底部铸有12行计122字的铭文,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另外,《诗经·民劳》记载:“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即指京师。古代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地理上的认知,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认知。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周天子所在之处。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京畿首善之区,天子脚下,理所应当是文明所在。所谓“中国”,在当时就是指天下的中心,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把文化的中心等同于世界的中心。

我们常在历史书上看到“北狄”、“南蛮”、“西戎”、“东夷”这样的明显带有贬义的名词,这些又被称为“四夷”。而“夷”不仅仅被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更被认为文化落后于中国,非我中国礼仪之邦。

所以,“中国”一词是为了体现文化优越感而产生的,也是为了区别于四方落后文明而产生的。


太极小书虫


“中国”这个特有名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的青铜何尊上“宅兹中国”一句,当时的“中国”指的是成周洛阳一带,但以本族聚居地为“中国”、“中土”的概念,却是从商朝开始便已经存在的。

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多次提及到殷商人对本国地域与周边邦国地区的称呼与认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屯南》与《甲骨文合集》中记录的两则甲骨文记录,内容如下:

南方西方北方东方商——《屯南》1126己巳王卜贞,岁商受,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合集》36975

以上两则甲骨文案例,皆是将殷商都城为中心,由此同时占卜商王国与四方邦国的年度收成吉凶,显示当时的商人已经有与后世类似的四方概念。除此以外,在商后期的甲骨文中,还多次出现有“中商”一次,词义同样为将商王城视为土地的中心,由此可知,早在商代,中原主流文明的统治民族,便已经有“中国”的概念了。

更多有关民俗学、神话学、先秦史的内容,请关注本人头条号,谢谢通读。


在下翩竹


“中国”字面意思:中央疆域,本义为天子王畿,也就是天下共主的直辖统治地区。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说明,至迟在西周武王时,已经有“中国”的官方提法。根据“五服”礼制,西周分封诸侯国,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五服”最早见《尚书·禹贡》:

中邦锡土、姓,祗台德 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 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 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西周时的公国有四:宋国、虢国、州国、虞国。按照周朝的礼法,前朝后裔宋公、虢公、虞公等像周天子行宾礼,而齐侯、徐侯、黄侯等行臣礼。

《礼记•王制篇》:“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绿豆


‘‘中国‘‘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出现的很早,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距今大于3000年的西周初期,在1963年出土的一件文物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等字样,专家说‘‘中或‘‘就是‘‘中国‘‘。


古代,‘‘中国‘‘有5种不同含义,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土地,五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建立的国家。国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并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因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国”。

严格的说,古代“中国”是个形容词,也就是说古代各个王朝并没有把“中国”当做正式国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全国解放以后,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现在世界上就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