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伊拉克鄰居約旦為何沒有加入美國攻打薩達姆的陣營?

戀丄緦淰


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約旦是伊拉克唯一盟友。約旦從建立開始,就跟伊拉克保持了良好的關係,而且在薩達姆時期,兩國的領導層幾乎是同一個家族,侯塞因家族,當時約旦的老國王就叫侯塞因。在當時,甚至有伊拉克和約旦合併的想法。因此,可以說約旦是薩達姆唯一鐵桿盟友,在海灣戰爭,中東國家對薩達姆落井下石,出兵攻打的時候,只有約旦公開表示支持薩達姆。而且,在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約旦雖然是美國盟友,但是依然站在薩達姆這邊,實際支持薩達姆。所以,作為伊拉克最忠誠的小弟,約旦是不會加入對薩達姆的攻擊的。



第二,唯一值得信任的國家。在伊拉克戰爭時期,薩達姆兵敗如山倒,美軍不到2個月就打進了巴格達,而薩達姆在考慮家屬避難之所的時候,唯一考慮的就是約旦。薩達姆將自己的妻子,還有3個女兒,9個外孫,外孫女等,都送到了約旦。當時面對美國的壓力,約旦王室直接接納,而且將薩達姆遺孀視作上賓。即使薩達姆被絞殺後,約旦對其遺孀還是盡全力照顧,伊拉克,美國為此施加了很大壓力,讓約旦引渡薩達姆幾個女兒,但是都被約旦拒絕。現在薩達姆的家屬,在約旦過著貴族般的生活,在九泉之下的薩達姆也應該慶幸,自己有這麼一個鐵桿的朋友。

第三,為薩達姆立雕像。在伊拉克戰爭期間,薩達姆的雕像幾乎都被砸毀,其他國家也避之不及。但是約旦卻支持薩達姆女兒,在約旦首都最大的廣場,為薩達姆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像,以示紀念。這種情感,或者說擔負的壓力,就可以看出來,約旦對於薩達姆和伊拉克的感情。所以作為約旦來說,是不可能參加對薩達姆的打擊的,即使它也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內心更加傾向於薩達姆。所謂患難見真情,生死見真人,約旦還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國家,對於薩達姆來說,是福氣了,因為被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拋棄,卻還有一個追隨者。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在西方國家和周圍鄰居的媒體渲染下,已然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當時的薩達姆已經失去了往日所有的光環,成為了一個十惡不赦,人人得而誅之的惡魔。一時間,好像全世界都拋棄了薩達姆,即使是伊拉克周圍的鄰國,同屬阿拉伯民族的兄弟也一一都加入了對薩達姆的軍事打擊,中東的沙特、阿聯酋、阿曼、巴林、科威特、卡塔爾等六個阿拉伯國家為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提供了軍事援助,但卻只有兩個國家對其進行了幫助,俗話說,樹倒猢猻散,這兩個國家在危難時刻能夠伸出援手,實屬不易。兩個國家是利比亞和約旦。

利比亞前總統卡扎菲在薩達姆被捕後,動用一切能夠動用的關係,試圖將薩達姆營救出來,派遣自己的女兒組建律師團,為薩達姆辯護,甚至賄賂相關官員,能夠使薩達姆保住一條命,然而卻以失敗告終,薩達姆死後,利比亞降半旗來紀念薩達姆的離去。

另一位就是伊拉克的鄰居約旦了,約旦為何沒有與其他中東國家一起打擊薩達姆呢?一直以來,伊拉克與約旦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兩國不僅在經濟、貿易、宗教保持著緊密聯繫,而且約旦國王與薩達姆也屬於同一個家族,阿卜杜拉的父親老約旦國王就叫侯賽因。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淪陷後,薩達姆一家家破人亡,在最危難的時刻,約旦伸出援手,頂著國際上的巨大壓力,將薩達姆的妻女接到約旦,予以安置。薩達姆死後多年來,伊拉克當局一直要求約旦引渡薩達姆的家人返回伊拉克,接受法律的審判,但直到如今,約旦一直認為自己出於人道主義援助才將薩達姆妻女收留,她們並沒有參與伊拉克的國家事務,伊拉克無奈只能作罷。


走進伊拉克


還記的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時候,局勢君剛上高中,每天中午一邊吃飯一邊看鳳凰衛視對伊拉克戰爭的實時追蹤報道,到學校後會把這些東西講給同學們聽。當時的政治課老師甚至每次上課前會給局勢君留下10分鐘來給大家講伊拉克戰爭的最新情況。當時教室裡鴉雀無聲,本人緊張的呼吸聲都很明顯,因為班上長得最美的女生也聽得很認真。

記得當時幾乎所有國家記者的大本營都設在伊拉克的鄰國約旦,想必約旦當年因此發了一筆小財。每天看報道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那些戰地記者報道完畢後的最後一句話,都是類似“某某電視臺主持人某某某將在約旦為您持續報道”。

約旦確實是中東國家裡一個神奇而另類的存在,和中東其它國家都不太一樣。中東國家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宗教衝突嚴重,要麼站在是什葉派的伊朗陣營,要麼站在遜尼派的沙特陣營;另外中東國家治安普遍不好,時不時來個自殺式爆炸事件;還有不少中東國家出產石油,因為石油的原因,它們和美國的關係或好或壞。

以上這些問題約旦基本上都不存在。雖然約旦的主要信仰是伊斯蘭教,但是世俗化程度卻非常高,宗教沒有干預政治和外交。約旦國王是一個穿西服打領帶的人,而不是戴王冠穿長袍的人。這個國家在外交上沒有按照宗教派系去站隊,和周圍每個國家基本都處得來,如果打仗那就保持中立。

中東地區的石油其實都在波斯灣的沿岸,因為那裡地勢較低,石油也就分佈在地勢低的地方,所以遠離波斯灣的敘利亞和約旦基本上沒什麼石油;而緊靠著波斯灣的伊朗、伊拉克、約旦、沙特、阿聯酋等國都是石油大戶,有了石油對外就有了價值,對內就有了爭奪的東西。

因為約旦沒有石油,所以避免了石油帶來的好處和壞處,尤其是壞處;同時約旦幾乎還是一個內陸國家,所以又不像敘利亞那樣有地中海的戰略位置而被俄羅斯盯上。正因為在先天優勢上一無是處,所以才使得約旦變得與世無爭,大家的謀生方式是努力學習然後跑去海灣那些土豪國家打工,有能力的領高工資,沒能力的領低工資,不出去打工的就在國內接待遊客。當然這些就業渠道並沒有解決所有人的就業問題,約旦的貧富分化也比較嚴重,富人很富窮人很窮。

所以在紛紛擾擾的中東地區,約旦相對而言治安良好,民風相對不錯的地方,是個適合旅遊的國家,著名的死海有一半就在約旦,但是約旦也有約旦的問題,那個地方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富,所以瓜果蔬菜都靠進口,物價也比較高。

如果瞭解了約旦這種整體狀況的話,再看這個問題就會覺得豁然開朗了,對於伊拉克戰爭而言,約旦沒有任何理由和好處去參與,反倒是為人道主義物資進入伊拉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局勢君


這裡面的真正原因只有約旦國王和薩達姆知到,如果他參加美國的陣營也不會在薩達姆死後,頂著美國的壓.力,收留薩達姆妻女,但憑這一點我們就應當知到,一個弱小國家的國王品質是多麼的高尚。


難得糊塗152513616


同是侯賽因,猩猩惜猩猩。1979到1980年代初,我國一直把薩達姆稱作侯賽因,因為他全名是薩達姆.侯賽因.提克里蒂。後因他在兩伊戰爭中過於表現,大出風頭,氣場壓倒了鄰居約旦國王侯賽因(侯塞因.伊本.塔拉勒,現約旦國王阿不杜拉二世之父,此人在國際舞臺上特別是在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極為活躍,1999年去世)。如此一來,兩個“侯賽因”難免就時有混淆。為以示區別,我國從80年代中期開始改稱其為薩達姆。兩位“侯賽因”祖上同籍同宗,同為地區強人,同於伊朗為敵,同與美國為伍,等等因素所致,兩國關係一直不錯,兩人情感走的很近。所以約旦後來不加入攻打伊拉克陣營可以理解。


60629314133


我想我是約旦人我也不會加入,加入對我有什麼好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