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不好的消息——為什麼說留給2018年產新麥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多了?

筆者以為,留給國內新麥價格的上漲空間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樂觀!用一句經常來形容中國男足的話——“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來延伸到今年的新麥價格走勢上的話,可以這麼說,“留給新麥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多了”。

筆者為什麼這麼說,請聽我一一道來。

國內小麥質量參差不齊,整體價格受限!

眾所周知,今年四月初的一場凍害,加上5月中旬至下旬的大範圍降水,導致我國各大麥區的新麥產量和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受此影響,可以說2018年小麥產量和質量較上年明顯下降,我國小麥總產量連續多年增產的記錄都會在今年作古。

不好的消息——為什麼說留給2018年產新麥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多了?

展望後市,今年的優質麥所佔比例明顯不及往年,雖然優質麥的市場價格由於其受到市場熱捧而高於往年,但是由於等外糧的普麥所佔的比例比去年要高一些,所以,今年我國小麥的整體價格會受到這兩場災害天氣的影響,應該是不及去年的水平。

不好的消息——為什麼說留給2018年產新麥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多了?

簡單來說,今年的優質麥沒有去年多,但是價格高於去年,今年的劣質糧比去年增多,價格比較低,拉低今年小麥的整體價格。

臨儲庫存坐鎮,進口麥虎視眈眈。

雖然筆者知道,我國每年的進口麥總量較低,不足以左右國內小麥市場的大局,但是依舊能夠影響市場走向,進口麥到岸價與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倒掛過於嚴重的話,肯定不利於新麥價格的走高。

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7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14美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1906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98元/噸,但依舊比目前的國內新麥價格低500元/噸左右。

不好的消息——為什麼說留給2018年產新麥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多了?

此外,依舊高達7400萬噸的臨儲小麥庫存量將是制約新麥價格上漲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筆者認為今年的新麥價格上漲空間著實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