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临储玉米拍卖“利空”逐步显现,降价风暴还会更猛烈吗?

我国玉米后市趋势变化又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继上周临储玉米周成交率较拍卖初期腰斩,玉米现货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港口库存保持高位水平,价格呈现疲态以来,本周临储玉米拍卖已不被业内看好。自今年4月临储玉米启动拍卖以来,东北地区玉米外运物流持续紧张,运费上涨,拍卖粮出库积极。不过,由于今年临储玉米参拍者众多(上周行业会议上消息,今年参拍企业已由往年1000-2000家上升至5000家),累计成交量迅速突破4000万吨,业内初步估算,实际出库率仅30%左右。换而言之,两个月时间国内玉米出库量仅1000万吨左右,余下3000万吨左右玉米最晚应于8月中旬完成出库。事实证明,本周第一天临储玉米拍卖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特别是,在临储玉米拍卖粮源自上周开始由2014年为主切换为2015年为主以后,临储玉米成交价格继续走软。

临储玉米拍卖“利空”逐步显现,降价风暴还会更猛烈吗?

临储玉米拍卖量成交率持续下降,吉林2015年粮备受冷遇

6月14日临储玉米拍卖如期举行,当日投放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玉米合计396万吨,成交168万吨,最高成交价1650元/吨,最低成交价1350元/吨,成交均价1503.53元/吨,成交率42.42%。与上周相比,最高成交价、成交均价和成交率均明显下滑。

临储玉米拍卖“利空”逐步显现,降价风暴还会更猛烈吗?

除此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拍卖舞台刚刚唱主角的2015年玉米并未获得广泛欢迎,尤其是吉林地区的2015年玉米。从统计数据来看,吉林地区2015年一等、二等玉米成交率仅11.89%和44.63%;而辽宁2015年一等、二等玉米成交率分别39.5%和98.01%;内蒙古2015年一等、二等玉米成交率则达到100%和54.62%。

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三省玉米成交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通过对近期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的数据整理可以发现,自5月下旬开始,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玉米成交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内蒙古和辽宁最高成交价格降幅尤为明显,最低成交价下降暂不明显。参见下图。

临储玉米拍卖“利空”逐步显现,降价风暴还会更猛烈吗?

临储玉米拍卖“利空”逐步显现,降价风暴还会更猛烈吗?

按照最新东北三省一区临储二等玉米成交均价折算,目前拍卖玉米至港口成本略低于现货市场10-40元/吨;若以底价成交则成本仅1580-1630元/吨,由此来看,若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形势进一步转淡,陈粮价格还存在下行空间。 根据北方港口数据显示,本周锦州港玉米装船数量达到7艘,其中,目的地为华东(靖江)的有4艘,其余三艘运至两广(广州、湛江和钦州);与前两周装船数量相比有所增加。

临储玉米拍卖“利空”逐步显现,降价风暴还会更猛烈吗?

当然,作为长期影响我国玉米市场的两大主旋律:临储玉米拍卖和中国玉米进口前景,后者即将进入一个关键时间窗口。我们对于进口玉米悬着的心始终无法放下。要知道,如果中国让步进口美国玉米,对于国内市场将是一个冲击。当然,14日凌晨美国宣布升息25个基点不利于美玉米出口,但国际市场的变数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此时更显国内加快上市玉米期权的重要性。

临储玉米拍卖“利空”逐步显现,降价风暴还会更猛烈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