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蛋殼”公寓們會繼續推高房租嗎?

“蛋殼”公寓們會繼續推高房租嗎?

作者|李敏

節過後,北京老房子裡的裝修聲又開始此起彼伏。在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這波裝修很大概率上來自於新的“二房東”。

移動互聯時代,衣食住行統統可以拿手機來“解決”。當互聯網企業在資本的簇擁下打下一場場諸如網約車、外賣大戰後,戰火又從食、行燒到了和住有關的剛需市場:租房。

互聯網派長租公寓運營商能否成為住房租賃市場一尾新的鯰魚?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想想價格戰過後不斷漲價的外賣、網約車,我們有理由懷疑:隨著自如、蛋殼公寓、魔方等運營機構紛紛加大長租公寓擴張力度,眾多APP上的房租會不會也越來越高?

01

一大波“二房東”來了

在租購併舉政策的推動下,一大批長租公寓運營商湧入市場。自如寓對外透露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長租公寓的門店增長率不足15%,但是2016年增長率接近35%,2017年更是高達40%。

進入2018年,處於風口的長租公寓行業仍在不斷吸引資本注入。先是鏈家旗下“自如”正式宣佈完成40億元A輪融資,在刷新中國長租公寓行業最高單次融資紀錄同時,規模擴張也被納入下一步的戰略規劃。隨後,蛋殼公寓對外宣佈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並宣佈該筆融資會用在企業規模的加速擴張等方面。

按照蛋殼高管的預計,接下來的三年內,長租公寓領域會出現兩到三家持有房間數超過100萬間,估值100億美金以上的超級獨角獸。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自如管理著40萬間房間,蛋殼這一數據約為8萬間。

租房市場被認為是一片待開發藍海。方正證券的測算,中國住房租賃市場的GMV(年交易總額)在1.8萬億至1.9萬億元區間,與美國更高比例的租賃人口比重(31.25%)和更大規模的GMV(3萬億美元)相比,中國住房租賃市場潛力巨大。

對於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長租公寓平臺,仲量聯行曾根據平臺定位進行了如此分類,包括了企業或國有開發商、酒店運營商、房地產中介以及初創企業平臺。其中初創企業平臺以及房產中介平臺佔據近八成比例。

目前國內長租公寓四大參與主體的運營路徑有重資產和輕資產之分。

重資產以地產派和酒店運營商為主,通過自建或者購買整棟樓進行改造然後出租的方式運作。

輕資產路徑則是更為常見的互聯網模式,多以地產中介和互聯網初創平臺為主要主體,與業主簽署長期協議獲得經營權,對房源進行改造,就此成為“二房東”。

單從擴張速度來看,重資產運營模式,以整棟為單位,在房源品質提升與管控上有較大優勢,但不管是前期購買土地自建還是購樓改造,都需要付出更大成本;相比而言,輕資產運營模式以一套房為單位,極具擴散性,在市場與區域迅速擴張上佔據優勢,對前期資金的要求相對較低,但在房源管控上升上就相對劣勢。

不可否認的是,從2017年以來,長租公寓領域內的專業運營商在房源數量、運營水平還是管理規模方面都有較大提升,而隨著互聯網初創企業平臺以及房產中介平臺大規模擴張,也推動著住房租賃模式從此前傳統的C2C模式向C2B2C轉變。

02

得房源者得天下

儘管長租公寓在2010年前後就已經出現,但直到2014年,當“互聯網思維”席捲眾多行業時,以雷軍執掌的順為資本一個億投資you+青年公寓為標誌性事件,長租公寓才站上第一個大型資本風口。

小米這個智能硬件行業的新手,2014年的出貨量竟衝到了全國第一、全球第三的位置上。而小米之所以能以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手機行業,其秘密武器之一就是革新了供應鏈模式,在線上集中了大量需求訂單後,驅動後端供應鏈,將傳統硬件製造的“重資產”模式變輕,以最快的速度響應市場需求。

在小米的輕資產思路中,強大的供應鏈整合力是關鍵。而高度依賴供應鏈的,除了2014年火爆一時的互聯網手機外,還有2017年陷入“彩虹大戰”的共享單車。

在單車顏色大戰伊始,大量訂單就壓向供應鏈。而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考驗這些平臺攻城略地能力的,是對供應鏈產能的搶奪。產能是有限的,小的共享單車品牌或者新的參與者,後期就很難在短期內從原有的產能體系中分羹。

如果說巨大的供應鏈支撐力度是小米、共享單車等互聯網企業能夠火速燎原的關鍵,那麼,對於互聯網長租公寓運營商而言,其與生帶來的痛點也在於“供應鏈”的重要環節——房源。

從目前互聯網長租公寓參與者的角度看,這場火拼歸根到底,是房源佔有率、用戶量、擴張速度、資本實力和盈利能力的綜合較量。其中,散戶房源爭奪就是第一關,而這對於傳統地產中介來說,優勢自然是高於新生的互聯網租房平臺。

03

盈利難,將繼續推高房租?

只要有資本注入,長租公寓的行業的入口期就還沒有關閉,就會有企業繼續湧入。不過,風口形成的同時,市場的優勢劣汰也在發生,不是所有站在風口上的豬都會飛起來。據克而瑞統計,去年一年內,包括GO窩公寓、Color公寓和好熙家公寓等幾個長租公寓品牌因為經營不善而退出市場

目前,互聯網租房平臺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前期的房源大戰和品牌營銷上,在真正能夠支撐企業健康運作的穩定收益方面並無太大建樹。

互聯網租房平臺想要複製互聯網模式,最重要的兩大命門就在於:誰能以最快的擴張速度圈得更多市場,並找到除了房租差和服務費之外的盈利方式

在探索營收路徑上,手機與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或許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以互聯網手機起家的小米為例,在小米的營收中,手機等硬件產品是絕對的大頭,但依託於小米生態鏈的應用、遊戲等互聯網服務等衍生收入卻是利潤的重要貢獻來源。簡單來說,以“性價比”優勢明顯的硬件產品聚攏用戶,再進行流量變現,是小米的互聯網模式推動盈利的路徑。

共享單車企業儘管盈利模式尚未明晰,但鉅額押金用於何處給了外界想象空間:一邊是一塊錢甚至幾毛錢的使用費,一邊卻是數十億的押金池子。手攥巨大流量的他們,正挑戰市場對企業盈利的傳統認知。

回到互聯網租房平臺,從目前來看,獲取租金差額以及收取額外服務費成為主要的營收來源。對於動輒掌握數萬間,甚至幾十萬間房源的互聯網租房平臺來說,如果每個房間都租出,並收取行業通行的一個月押金的話,巨大的押金沉澱,或許是共享單車企業望塵莫及的。

另外,互聯網手機與共享單車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燒錢補貼模式”功不可沒。但對於存在房源困境與盈利難題的互聯網租房平臺而言,這一模式移植過來的可能性並不大。

互聯網租房平臺想要從傳統中介中搶得房源、又要在房間裝修上體現差異化競爭點,就意味著更高的拿房成本。以北京東五環為例,同一社區、幾乎相同面積的房間,蛋殼公寓月租要比自如貴20%~30%。

近期一項調查統計顯示,超7成的網友認為長租公寓租金太高,讓人望而卻步,如果月租金2000元以下則可以接受。

2月房租數據顯示,北京的房租又漲了。水漲船高,在租房成本逐年上升、租房機構盈利難的背景下,這些新進入市場的租房機構是否會繼續推高房租呢?

“蛋殼”公寓們會繼續推高房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