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

小六視野


其實現在農村用豬油的已經減少了許多,但是很多人還是習慣用豬油炒菜,覺得豬油炒菜香,而一般的植物油吃起來不香。

現在很多人都說豬油不健康,脂肪過多,還致癌。所以很多人不吃了。但是我自己還是喜歡用豬油,特別是炒青菜的時候,如果不放豬油的話,吃起來特別硬,還不好吃。


以前基本上都是家家戶戶用豬油,其實那時候生活水平底下,沒有得選擇只能用豬油,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那麼自然豬油來源是比較廣的,而且吃豬油幹活有勁,吃植物油每天就是跑廁所。沒有力氣幹活,那時候即使家裡種了油菜的,還是以豬油為主,菜籽油只是抄一些乾菜的時候才用。


現在各種各樣的植物油都出來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選擇多了錢也有了,人們自然就開始選擇別的替代品了。加上現在農村基本上沒有人殺豬了,也沒有人願意去買豬板油來自己炸油了,現在農村很多地方種菜都沒有了,更別說去炸豬油了,又要切又要洗,還要炸,非常的麻煩。


中國美食研究所


說起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這事,我頓時有了童年美好的回憶。

記得小時候,吃豬油那叫個香呀,各種菜在快熟的時候,加上一大勺的豬油,菜立馬就有了香味,就能吃上一大碗米飯,以至於本人長出了強壯的身體,呵呵!

我相信,每一個農村長大的人,對這個豬油都會有個深刻的記憶,因為現在我們是很少能夠吃到地道的豬油了,這也會使們更加的懷戀老家的鄉味了。

豬油方便使用

在我小的時候,早上上學,大人們由於農活很忙,有時就是簡單的煮了稀飯(老家的叫法,其實是米粥),還沒有來的及炒菜,由於我們上學趕時間,就沒有時間去等炒菜了,我們就盛上一大碗稀飯,加上少許的食鹽,再從油灌裡取出一大勺的豬油,用筷子一攪拌,就是一碗香噴噴的豬油稀飯了,還有點肉的味道,不大一會,一碗稀飯便能快速下肚,背上書包,奔向學校。

受農村環境條件的影響

在老家,除了吃豬油,還有菜籽油,棉籽油,不過,棉籽油我是沒有見過,應該是我出生的時候,農村的條件好了點,棉籽油被淘汰了,聽大人們說,棉籽油不好吃,都會被用來餵豬的,再後來,就沒有人再去弄棉籽油了。

而這個菜籽油了,也是很香的,但是非常的有限,一年只有一次收成,而且產量也不多,主要是我老家田地少,都被用來種植水稻,和各種蔬菜。這樣以來,吃這個菜籽油自然就非常受限了。

對於豬油了,是方便的獲取的,畢竟每家每戶都會養上一兩頭豬的,一到過年,每家都會殺年豬的,這個豬油了自個就會留下,煉成油裝罐備用,是可以吃上半年以上的,至於其他的時間了,也會有殺豬的,就可以去街上購買的,補充自己的豬油了。所以這個豬油就成了農村常用的食用油了。

豬油很香很好吃,營養也是很豐富的

農村之前生活是很單一的,就是吃自己種植的水稻,和蔬菜的,很少會去吃肉的,那麼肚中的油水就會很少,而經常吃這個豬油了,就會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豬油的營養很豐富的,各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都是很均衡的,熱量也很大,是很適合高強度勞作的人的需要的。記得小的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講,多吃豬油,才有勁幹活。

另外,豬油很香,聞到誰家有豬油飄出來的味道,就能斷定他們在炒菜,味道越是大,就能說明那一家很富裕,可見,在當時物質很匱乏的農村,能有一碗香噴噴的豬油炒菜,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呀!

歡迎大家補充自己的看法!


樂成道


我的家鄉在貴州黔東南的一個苗寨,主要食用油有菜籽油,豬油和山茶油。在過去,家家戶戶每年都會養兩三頭豬,一頭用來過年,其他的豬就賣掉。賣掉的豬隻賣豬肉,豬板油留下來自己熬豬油,豬油有一個專門的油缸,降溫後的豬肉就會凝固,每次炒菜的時候舀上一小坨,尤其是在炒自家中的大白菜的時候,放自家熬的豬肉,在那樣的年代,跟吃肉一樣的香。我們農村養的豬都是蔬菜野菜煮熟了之後餵養的,豬肉結實,豬油真的很香,記得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好多同學都用一個小罐子裝豬油打包去學校拌飯吃,在學校食堂打來熱騰騰的米飯,拌一小勺豬油下去,一小盆飯吃得一乾二淨。


我們農村也種植油菜,一般在冬天種植,夏初收穫,菜籽曬乾之後就到村裡的油坊榨油,炸回來的菜籽油在大鍋裡煮熟,這樣的油才耐放。

我們農村的山裡還種植有山茶油,已經幾百年的歷史,現在都是老茶樹了。山茶油一般在秋天開花結果,第二年的秋天才可以收穫,秋天到時候,山茶果開裂,茶籽從樹上掉下來之後,要去一顆一顆的撿起來,曬乾,經過碎,蒸,壓榨之後才得到山茶油,目前山茶油在我們這邊市場最低也得賣60元一斤。


而豬肉,只要養豬就會有豬油吃。很多人都說,聞不來菜籽油的味道,炒菜的時候一定要把菜籽油燒到冒煙之後才可以去掉一部分的油味,也有人聞不來山茶油的味道,很多人都選擇了吃豬油,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油缸,裝的豬油可以吃好久。還有一點就是豬油食用方便,吃火鍋沒有油了,放一點豬油下青菜,青菜特別好吃,我們苗家喜歡做辣椒蘸水,用豬油澆的辣椒麵也特別香。

在我們民間有種說法,豬油不宜多吃,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豬肉曾經陪伴我走過童年,現在我家多吃菜籽油了,偶爾還會用山茶油燉雞或者炒牛肉來吃。


新農人苗阿哥


哈哈,這個問題我很喜歡回答啊,因為小時候我們家也喜歡用豬油炒菜啊,理由很簡單啊,一個是豬油便宜,一個是豬油炒素菜確實增添不少獨特的香氣啊!而且熬過豬油剩下的油渣,爸媽還喜歡放在餃子餡裡包餃子吃。

豬油——艱苦歲月下的貧民美食!

除了部分少數民族的朋友外,我想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會對豬油的味道印象深刻,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特定時期內把豬油作為家裡的主要用油!因為在那些艱苦的歲月中,豬油價格低廉,容易獲取,而且熬製方便,一般家庭就能自己製作,而且存放也簡單,一年到頭不管是數九寒冬還是炎炎夏日,豬油都能保持比較良好的特性不會出現腐敗變質的情況。

筆者小時候印象中最深刻的美食彷彿都和豬油有關。一個是炸糖糕,一個是炸果子,這兩種油炸食品都是有豬油來烹飪最為好吃!每逢家裡油瓶見底的時候,爸媽就會去集市上採購適合煉油的豬脂肪,當然也會買回一些比較瘦的肉,大部分的瘦肉都專門留下來給我吃,做瘦肉餡的餃子,炸酥肉.......

一般來說,我們家都是下午的時候熬製豬油,爸爸燒火,媽媽掌勺,而我則躲得遠遠地,不怕大家笑話,我小時候不喜歡豬油的氣味,而且豬油炒的菜我並不大喜歡,但是豬油炸過的麵食和甜食是我的最愛,我一般都會在熬製豬油後,用豬油炸完那些麵食的時候,媽媽走出廚房,大聲叫我名字的時候才會興沖沖的跑回家,因為我知道,我最喜歡吃的油炸糖糕和做好了。而爸媽卻蓬頭垢面的看著我(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農村的廚房在經過一場熬油後是什麼場景),他們卻不怎麼吃,頂多嘗幾塊豬油渣。現在回想起來,他們不是因為不愛吃油炸糖糕,而是因為愛才不吃!

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不由得淚水模糊了雙眼,如今父母年歲已大,近年來也很少再吃豬油,但兒時那些關於豬油的記憶一直讓我銘記至今。

可謂是時光易逝不再回,美好的滋味也難追。

我個人關於豬油的回憶就是這些,歡迎大家踴躍在留言區留下自己關於豬油的美好回憶,期待你的分享。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2.22


糧油市場報


為什麼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這個應該和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喜歡用豬油炒菜。小編老家湖南的,從記事起到現在,在我們那地方一直是用豬油做菜,只有在炒狗肉、牛肉或青蛙肉或過年炸小吃時,才會用到自家榨的茶油。



在我們農村當地的集市上,每天都有許多商販拉著"冰凍油"(沒有加工的肥肉,凍成大塊的),在集市售買。價格5~6元/斤,農家缺油時都會在集市自行購買。當然現在也有部分加工好的成品豬油賣,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其油質摻假,故一般都還是買"冰凍油”自行回家加工的多。而我們當地人,比較習慣了豬油的味道,父輩那一代人,老是說,不是豬油炒的菜,不耐餓,吃完飯就餓了,所以也有肚子″缺油水"一說。



豬油主要由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與高級脂肪酸甘油質組成,其中高級脂肪酸甘油質最高。動物油與植物油相比,有不可代替的特殊香味,促進人們的食慾。特別是與植物類青菜相配時,可以獲得其他調味品無可替代的味道。豬油在人體中吸收較高達95%以上,維生素A和D,含量很高。脂肪含量小於黃油,較適合缺乏維生素A的和青少年兒童食用。

豬油的食療作用,味甘、性涼、無毒。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皮膚皸裂等症狀。可內服、熬膏、亦可制丸,還可做油膏塗抹患外。



相剋食物:豬油不可與梅子食用。

缺點:不可炸食和涼拌,膽固醇高、心血管疾病、肥胖人群宜食用。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豬油炒青菜雖然美味,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不要被不法商家利用病死豬肉給冒充了。或者在成品油裡添加了雙氧水和消泡劑,這種油危害更大。最好還是自己買半成品加工。

總之,豬油有利也有弊,能夠靈活的應用,才能更好的為我們服務。大家當地是吃什麼油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壞男人說小龍蝦


農村人喜歡用豬油,城裡人為什麼不喜歡

農村人喜歡吃豬油炒菜和炒飯,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那時候農村比較窮而豬油卻是一個很好的代替品,因為不僅味道好,還含有相當高的營養成分在裡面,比如維生素A,蛋白質等對人體還是有相當大的好處,也比較容易提取,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城裡人不喜歡用豬油了?

城裡人一般都是對於健康飲食有著很高的標準,在一段時間內認為豬油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對人體有害,導致了城裡人對於動物油有著很大的偏見,也認為植物油好於動物油,從而造就了目前城裡人一般都是用菜籽油,花生油,橄欖油等等。

結語

豬油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但是切勿經常使用(含有少量膽固醇),(一週二至三次)偶爾使用是對於人體是有利的,特別是北方天氣寒冷的地方,使用豬油還會提高身體熱量,這種好東西城裡人不用它,現在那咱們農村人多用點~嘿嘿


村事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另一個問題,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吃豬肉?其實不是中國人喜歡吃豬肉,40年前豬肉的消費比例佔肉類總量的98%,現在只佔63%。以前只是吃不起其它肉罷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對於牛羊肉、禽肉的消費比例會進一步提升,豬肉的消費佔比很大的概率下降到50%左右。

同樣的道理,不是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只是因為生活水平低,所以還有一部分人保留用豬油炒菜的習慣罷了。

三四十年前,農村家裡確實是喜歡用豬油炒菜,因為吃不起肉,所以用豬油來解渴,用豬油炒菜加上點豬油渣就算是葷菜了。那個時候,城市也有許多家庭喜歡用豬油炒菜,原因是一樣的。

豬油來源少(現在都是瘦肉型豬)、工藝複雜、難儲存,加上富含飽和脂肪酸、膽固醇,不利於健康(三高人群,醫生都會建議少吃豬肉,豬油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選擇植物油。

總之,本問題就是個偽命題,說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純屬扯淡,這是個收入水平的問題。只要賺的錢多了,家庭生活水平上來了,豬油炒菜的行為就會逐漸消失。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為什麼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

其實在我們農村,大多數人現在都是用豬油炒菜,這主要還得從以前農村的生活方式說起。

以前在農村,物質匱乏,沒有像現在一樣有錢買這買那,大多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家家戶戶都自己飼養幾頭年豬,作為來年的生活和油料來源。過年殺完年豬就會把豬板油取下,切碎之後放進鐵鍋使勁煎熬,讓油脂全部溢出,待冷卻後用瓦罐之類的容器盛裝好保存,這樣以後做菜的時候就用著熬好的豬油來做菜,加上豬油做出來的菜確實又香又好吃。這樣就做到了既經濟又方便又美味,一舉三得。後來這種習俗也就慢慢的成為了我們農村人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延續至今。

以前可能更多的是考慮經濟,其實現在我們在日子中野不要小看豬油,豬油也有不錯的食療效果,比方我們聽過的豬油味甘、性涼、無毒;有補虛、潤燥、解毒的效果;可治臟腑枯澀、大便晦氣、燥咳、皮膚皸裂等症;可藥用內服、熬膏或入丸劑。外用作膏油塗敷患部。

下面還給大家講講怎麼熬製豬油

1.將豬板油洗淨切碎

2.用大火將鐵鍋燒熱,將切好的板油倒入鍋中

3.加入少量清水,不停翻炒,待油脂慢慢溢出

4.將油和油渣分離

5.將油裝入容器(最好是瓦罐)。冷卻後收藏保存

我是硒客,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硒客走鄉村


農村人,家裡都喜歡用肥豬肉前出來的豬油炒菜。而城裡人,大多是用超市裡桶裝瓶裝的植物油。為什麼會這樣呢?桂農通因為,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對於農村人來說,豬油的來源更方便。過去,農村人幾乎家家戶戶養豬,家裡的剩飯剩菜就留來餵豬了,一年到頭也可以養出一個大肥豬來。

過年的時候,將豬宰殺,多的肉可以拿去賣掉,大多數農戶會把一部分肥肉留下來煎油,裝在大瓷罐裡慢慢吃,一家人往往可以吃上大半年甚至一年。

如果豬油實在不夠吃了,很多農村人也喜歡買一刀切的豬肉,肥肉瘦肉一起有,瘦肉當菜吃,肥肉就煎油,煎油剩下來的油渣還可以做菜,真正的是一肉多用了。你還別說,我就很懷念小時候經常吃到的油渣燉黃豆,那相當於農家裡面的加菜、硬菜了。

第二,豬肉煮出來的菜,吃起來更有力氣。農村人需要經常下地幹農活,幹農活拼的就是力氣。農村人覺得用豬油炒出來的菜,吃起來特別有力氣,而植物油炒出來的菜,吃多了會讓人覺得身體軟綿綿,力氣不夠用,心裡慘得慌。

這一點,我也覺得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農村人都這麼認為。所以農村人,大多都不喜歡去買植物油回來吃。哪怕是買回來了,也要摻一半的豬油進去。

第三,豬油炒出來的菜,味道當然更加香了。動物的脂肪跟植物提取的脂肪,還是有所區別的。豬油本身就是動物油,用來炒菜味道會更香,吃起來也會更加爽口。

特別是農村裡,過去家裡窮錢少吃肉也少,平時吃青菜的多,用豬油炒萊可以聞著豬肉味,吃起來更加有食慾。

農村人喜歡用豬油炒菜,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歡迎你來留言評論,一起分享。更多三農問題解答,記得關注“桂農通”,謝謝點贊支持!


桂農通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瞬間回到了小時候的時光。

小時候,每過一些時段,媽媽就會買來白花花的豬肥膘,切成小塊,然後起油鍋,慢慢將它們煉成金黃色,然後將油渣撈出瀝乾,將油放涼。豬油放涼之後是乳白色的,色澤明亮。炒菜時放一些豬油,炒出的菜也色澤鮮明,噴香誘人。而煉豬油所剩下的油渣,也非常好吃,將它們和酸菜一起剁碎,然後做成包子,十分美味。

就我的瞭解,以前農村人很喜歡用豬油炒菜,這不僅是因為豬油炒菜美味,主要是因為以前農村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會養豬,而到了一定季節尤其是冬季,植物油較為缺乏,所以豬油就成為了主要油料來源。一般來說,在農村地區有這幾大油料作物:油菜籽、花生、胡麻、向日葵。其中,油菜籽和花生的分佈區域較廣,而胡麻和向日葵主要分佈在北方地區。這些作物都有季節性,所以到了冬季會相應較為缺乏,而豬油作為調劑,就很好地補充上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植物油和豬油的榨油方法所導致的選擇。豬油一般在農戶自家都可以煉取,而植物油大部分都需要到作坊中去榨取,有的農戶為了省錢或者是圖便利,會選擇豬油。

如今,人們為了健康等原因,提倡少食豬油,多吃植物油,所以現如今吃豬油的人比起以往越來越少了,但偶爾吃一些其實也無礙健康。而那些榨煉豬油的場景,成為了我們童年的獨特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