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當你買買買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陷入了數字陷阱!

想象一下,你現在路過一間店,看到一個你一直很想買的馬克杯,問了價格,老闆說:「原價80元,現在特價只要65元,只有今天優惠喔!」不聽還好,一聽到「今天特價65元」,馬上二話不說掏錢買下,還很開心自己佔了便宜。

沒想到,過了幾天之後,你又在別的商場看見一模一樣的杯子,卻發現它的原價竟然是60元,比之前買的優惠價還要便宜!這時候,你一定會懊惱到極點……

當你買買買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陷入了數字陷阱!

這種經驗,大家幾乎都遇過吧?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讓自己犯這樣的小錯誤呢?

兩位在心理學界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為了深入去探討這樣的現象,透過一系列的實驗,來了解人們是怎麼做決定的,而實驗更特別關注在「數字是如何影響人們做決策」上。

當時,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對象是一群學生,他們請這些學生轉動一個標示數字0到100的輪盤,不過,這個輪盤事先已經被動了手腳,無論怎麼轉,都只會停在10和65兩個數字上。

當學生轉完輪盤,看到最後的數字後,緊接著就會被安排回答一個問題:「請問,聯合國中,非洲會員國的比例是多少?」

結果發現,轉到數字65的學生,大多會估計非洲會員國的比例是40%,而轉到數字10的學生,則大多估計比例是25%,總體來說,轉到65的學生回答的比例,幾乎都比轉到10的學生回答的比例來得更高!

正確答案是什麼呢?據最新統計,54個非洲會員國在聯合國裡,而聯合國共有193個會員國,所以,正確答案是27.9%。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

原來,這是因為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在沒有任何參考依據的情況下,會不知不覺地被先前轉輪盤時看到的數字所影響,所以,他們會用這個數字做為參考基準,轉到65的學生猜測的答案,也會比轉到10的學生來得高。

透過這個心理學實驗,我們可以發現什麼?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的一個概念,錨定效應 Anchoring Effect。人們在做決定時,往往會把先前得到的信息作為參考依據,之後再逐步修正。這就類似一艘即將靠岸的船,必須先把船錨丟到海底,才能慢慢移動船身靠岸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這叫錨定效應的原因。

其實很有趣,你看,輪盤上的數字跟後來要回答的問題一點關係也沒有,可是卻能影響我們做的決策!當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會傾向於尋找所有可供參考依據的信息作為我們下決定的協助。在金錢上的決策也是一樣,如果一時之間沒有可供參考的信息時,我們就會以最近接觸的數字做基準。

當你買買買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陷入了數字陷阱!

回到一開始馬克杯的例子,這也是錨定效應的一種!我來解釋給你聽。

第一家店的老闆說原價80元,這時候!你就會以這個價格為基礎,去定義這個杯子的價值。

好,接下來,老闆又說特價65元,當你知道原本要80元但現在只要65元的時候,就會覺得好開心,好像撿到便宜了!

只是,你可能也沒想到,這杯子的定價可能是更低的。

拿馬克杯的例子來做比方,也是想和大家分享,生活中我們總會需要購買許多商品,必需品也好奢侈品也好,特價沒特價也好,我們都希望買到的是性價比高的商品,對吧?為了不增加自己的損失,也為了更有效的選擇,在購買商品之前,可以多方比較各家的價格以及產品性能,做好充分功課之後再前往購買。

尤其當你要買單價比較高的東西的時候,更是要避免倉促地做決定,因為萬一買貴了、買錯了,傷得不只是自己的錢包,還可能傷到自己的心情!

所以,買東西就跟我們看事情一樣,要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再從這些參考依據中,交叉比對出最合理的價值。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常常衝動購物,買到很多自己其實不需要,只是因為價格在當時看起來特別便宜的商品的話,不妨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審慎判斷、做足功課,貨比三家,不吃虧!

當你買買買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陷入了數字陷阱!

讓我們一起避免掉入錨定效應的陷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