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谱新篇

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记者 付宇

(一)

五月的牡丹江,林茂草绿,阳光正好。此时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黑龙江视察,已经过去整整两年。

两年前,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黑龙江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黑龙江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龙江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新时代用新思想指引龙江发展的新起点,对于龙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其情其景,如在眼前;谆谆嘱托,铭刻心间。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如同一粒种子拥抱沃土,一座灯塔照亮前路,一个深邃思想落地生根,一段奋进征程矢志不渝,已经深深地融入牡丹江振兴发展的血液,成为全市上下前行的指南和路标。

不负总书记的殷殷期望,雪城大地的发展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在新时代的无边春光里精彩呈现。

这两年,全市上下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市委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市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振奋精神、振兴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先后出台了11个落实性文件、22个贯彻落实方案。我市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等关键词句展开的一项项举措掷地有声。

这两年,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创新、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重点进一步聚焦,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牡丹江人民以昂扬的奋斗身姿迈入新时代。

两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积极落实“稳促调惠防”各项政策措施,打基础、利长远,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两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的重要指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大力发展“菌菜牧林瓜药”等特色农业,促农增收。

两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系统化、工程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两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的重要指示,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干事创业的新风正气。

理论之光与实践之光交相辉映,深邃思考的战略谋划在牡丹江大地上落地生根,化为一个个火热生动的实践样本。牡丹江在新时代的跑道上坚定信仰,昼夜兼程,躬身践行,奋勇前进,续写新的辉煌,结出丰硕成果。

(二)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总会写下影响深远的壮丽篇章。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信之愈深,行之愈笃。

牡丹江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牢牢把握“一条新路子”“两个全面”“四个坚持”“三长三短”“五个要发展”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联系地领会思想观点、系统地把握精髓要义、全面地认识实践要求,在处理长与短、快与慢、高与低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在放大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形成了共识,打基础、利长远、重潜绩的思想进一步树立,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方面更加务实。

正如市委书记马志勇所说,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我市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虽然两年来我们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的每一项要求,都是针对黑龙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的,我市也不同程度存在。要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思路、明晰定位、细化举措,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更加符合牡丹江发展实际。

在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前提下,我市“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和新增长领域培育紧密结合,努力在质量、效益上求突破,构筑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进而向增效导向转变。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找准民生突出问题及其症结,周密谋划、用心操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更加扎实地推动牡丹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四个意识”、增强八个本领,锻造一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中,我们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释放生态建设新优势,让牡丹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在真理之光的照耀下,我们坚定爬坡过坎的信心、凝聚攻坚克难的力量,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开拓牡丹江振兴发展的新境界。

(三)

转方式调结构是每个地方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实践证明,早调早主动,早转早受益。

两年来,我市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全面振兴,决心丝毫不能动摇、工作丝毫不能松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的要求,全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扩增量、优存量、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主要引擎和第一举措,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夯实全面振兴发展根基,全市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产业项目建设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保障。我市以项目为导向抓发展,突出税源建设,强化项目督导、领导包保和集中会办,狠抓项目落地开工和达产达效,提升产业项目层次和实效。两年来开复工产业项目5434个、完成投资2535.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8个;9个境内园区累计落户项目1442个,市经开区在建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5个;引进域外资金196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03个;争取到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国家级示范试点14个。培育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质量、效益上求突破,构筑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我市坚持二产抓提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通过技改升级、嫁接重组等方式改造升级“老字号”,两年实施技改项目68个;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度开发“原字号”,全市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率达到20%;集中力量推进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字号”,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

聚焦“两座金山银山”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市坚持三产抓拓展,突出镜泊湖和中国雪乡两大品牌,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增长22.6%和26.1%;向新文创产业率先发力,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加快新型商贸、金融、房地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0%。

(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济的活力,改革的动力,发展的生命力,都离不开创新驱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把创新摆在“基点”的重要位置,我市就要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已成为牡丹江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从战略层面,我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提质工程”,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330户、居全省第3位。重点推动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四支队伍”创新创业,全市众创空间达到30家。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两年来,我市突出科技创新、发展新技术。北方工具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实现落地,正在建设大基医疗等高端装备产业项目,引进建设燕化永乐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培育发展浪潮云计算中心等信息产业项目,开发区孵化器晋升为国家级孵化器。

我市突出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建成运营农品天下、中国土特产网、雪城汇等本土自建电商平台37个,全市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居全省第2位。创立古道网络文化传媒和丹江1946文化产业园,培育狼图腾纯净旅游网站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首选网站,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听书等新文创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我市突出培育发展中观层面新增长点。重点培育发展食品、医药等24个具有我市特点的新增长领域,在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过130个。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培育人力资源队伍,要着力破解怎么选对人、怎么留住人、怎么用好人问题。”两年来,我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通“高层次人才直通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54人,实施“中西名医引进计划”邀请307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市开展医疗服务,并在全省率先建设了人才工作网和人才信息资源库。

今年年初,我市围绕总书记对我省人才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对我市人才工作进行了再梳理、再谋划、再提升,针对全市人才总量较小、高层次人才紧缺,原有人才政策不适应目前发展需要等突出问题,在出台人才新政上开始发力整改。5月22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全市人才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引进和培育急需紧缺人才激励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2018年度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公寓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委、市政府对我市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断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引进措施,打好开放牌、生态牌、文化牌,分领域推进育才工作,把人才政策落实到位,把人才关心爱护好,努力吸引集聚更多人才为现代化牡丹江建设服务,开启新时代牡丹江人才工作的新征程。

(五)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新时代,改革形势今非昔比,改革范畴从经济领域全面扩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注重从体制机制上理顺、约束权力,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显突出。

两年来,我市严格按照习总书记“要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指示精神抓落实,紧紧把握“全面振兴发展”的总基调,围绕“破解体制机制束缚”、“加快经济建设”、“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增加人民群众福祉”四个重点,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使我市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实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我市改革工作在全省处于第一方阵。

改革优化了发展环境。我市走“顶层设计+重点突破+基层创新”的地方改革创新之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服务向集中集约集成转变。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评价改革成效的一把尺子。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牡丹江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通过改革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我市从“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两端同时发力,强化权力、责任、中介服务、公共服务、负面“五个清单”动态管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一表制”、“一图三会”全面实施,两年新增市场主体5.6万户、年均增长15.6%。

统筹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配置政府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理体制调整到位,镜泊湖管理体制问题纳入省深改组研究推进,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监督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条块式管理向“一章审批、一队执法、独立监督”平台式综合管理转变。

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当下破解“三农”难题的主线。以激活市场、要素为目标,我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成无纠纷争议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清产核资,为牡丹江经济社会振兴发展破除了障碍。

(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提出“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要求,为我市打开了一扇思想上的窗户。两年来,我市把对外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全力打好全域对外开放攻坚战。

牡丹江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两年来,我市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聚焦通道、产业、平台和人文交流,全面推进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通道互联为基础、物流发展为动力、枢纽建设为核心、信息共享为引擎、产业集聚为支撑、政策措施为保障的集疏运体系,“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大通道与俄远东“滨海一号”对接、实现周班运营,全市口岸货运量增长22.2%,华晟物流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以工贸一体为导向发展外向型产业,全省对俄百强企业牡丹江占63户,地产品出口、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比重两年提高2个和4.2个百分点。

境内外园区进一步提档升级。我市对俄境外园区发展到10个,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和华信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为国家级合作区。境外农业合作面积占全省60%,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国家和省支持,保税物流中心(B型)即将封关运营,辟建牡丹江综合保税区获国家支持性意见,截至2017年末,境外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3.8亿元,累计入驻企业103户,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已列入中俄两国总理会谈内容,我市已有7家境外投资企业完成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和超前发展区“驻区企业”资质登记注册。

境内园区稳步发展,目前全市7个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已开发64.33平方公里,2017年新增项目数为128个,完成投资额186.59亿元,产值220.81亿元,税收10.96亿元。

乘着开发开放的东风,踏着东北振兴的节拍,牡丹江已经开启了极不平凡的开放征程,对外交流向多领域、全方位拓展。

(七)

紧紧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指示,我市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两年来,我市着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全市共建成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43亿袋(块),在俄农业合作开发面积达到520万亩,建设了115个全省示范村,推进了59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全省“十五连冠”。

持续壮大特色精品农业。我市坚持一产抓特色,两年调减玉米130余万亩、调增经济作物70余万亩,“菌菜牧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占农民收入50%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7.8%,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38.5%,全市网络交易额居全省第2位,绿色有机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05个和19个。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狠下“绣花功夫”,注重精准施策,组建29个驻村工作队,产业脱贫、就业脱贫、社保兜底脱贫……脱贫实招招招精准,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向上争取国家和省扶贫开发专项资金6894万元,283个贫困户的水质不达标和628个住房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累计发放贫困户小额贷款9500万元,成功打造“合作社+”“园区+”和“互联网+”等产业脱贫平台。2017年,全市识别出贫困户2622户、5699人,全面启动35个帮建项目,完成了129户、304人脱贫任务,1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今年,我市正在通过强化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内生动力扶贫,确保再战再捷。牡丹江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八)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也无易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两年来,我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系统化、工程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两年来我市完成197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市区10所三甲医院规范化改造,8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市基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达标率95%;实施“健康牡丹江”行动,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

社会事业,关乎民生。我市办结利民实事60件,民生支出386亿元,民生支出比重达到84.3%,新增城镇就业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五项社保新增参保8.1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一连增”。

环境就是民生。两年来,我市同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等26项重大规划,虹云桥、牡丹江大桥、西十一公铁立体交通工程、南北太平路贯通、西环江路等标志性工程相继通车,构建智能化、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68个、达标村272个,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4%。深入开展“减霾卫蓝、治污净水、保护农田”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三减”和黑土地保护行动,加快推进牡丹江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近百户企业清洁排放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美丽牡丹江,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千千万万个儿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九)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无论向前走了多远,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成为担当改革、引领发展的先锋和脊梁。

两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施基层党建“十项提升行动”,将基层党建责任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到30%,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54个,圆满完成887个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创新开发“雪城先锋”党建云平台,组织9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服务群众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我市制定《牡丹江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意见》等制度,发挥“民心网”“行风热线”“百企直通车”等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破坏环境线索互通互移机制,坚持快查重处,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形成持续震慑。

今年,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我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深入查找问题,形成了具有我市特点的《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对省方案提出的五大项整顿重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新增了“行业垄断、部门利益至上”“思想解放不够、观念陈旧”“担当精神不足、工作不在状态”三大项整顿重点。

在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方面,在省里确定11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基础上,增加到24个单位和行业,并制定了《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管理办法》。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优良的发展环境正汇聚力量,为梦想照进现实,让梦想绽放光彩。

(十)

两年的时间很短,那些激动人心的话语和殷切期望,那些亲切关怀和深情嘱托,似乎依旧响在耳边、历历如昨。

两年的时间很长,永远镌刻在牡丹江人民的心头,融入这片雪城大地奋斗的底色——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披荆斩棘、奋楫争先。

在5月25日召开的全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推进会议上,市委书记马志勇明确提出,要持之以恒抓落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往心里去、往深处走。紧密结合实际,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深入抓落实,进一步转变观念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体现到推进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上来、体现到现代化牡丹江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来。进一步完善明晰发展思路举措,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五个要发展”;持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提升沿边开放层次和水平,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旅游业加快升级,做实农业“三大体系”,提升沿边开放层次和水平;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活力,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全面振兴的好环境,切实抓好“法治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服务环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解决好民生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顺应群众期待办好利民实事,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以作风转变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在提升本领上下功夫,在提升精细化程度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下功夫,在担当有为上下功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压紧落靠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着力夯实基础基础,坚定不移正风反腐。

登高望远,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日月流转,我们惟有快马加鞭、奔涌向前。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开创牡丹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让全市人民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