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十六国时期的皇帝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帽子?

飘32223812


大多模仿汉晋制度穿汉服。


西晋八王之乱以后,内迁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晋室南渡,南北分途。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民族在北方建立大小诸国(实际上建立者还包括汉、高句丽、丁零等族),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直至北魏统一华北。


不过这些异族政权统治者,很多在塞内活动已久,原本对汉式文化制度就有不少接触,有一定程度汉化。建立政权,脱离原始游牧部落环境以后,也纷纷学习模仿汉晋典章制度建立礼制,彰显自我正统地位,许多统治者也想法设法为自己的族属寻找正统来源,也穿汉人帝王所穿的服装。


十六国之初,五胡君主就有使用传统汉式冕服等,比如前赵皇帝刘曜,曾封石勒为赵王,就予之“冕十有二琉”“如魏武辅汉故事”的待遇,相当于赐给了石勒一套汉式帝王服,那他自己更不用说了。


《邺中记》记载,后赵皇帝石虎,在大礼仪如元正朝会时,也使用了汉式礼服:

“窃拟礼制,整法服,冠通天,佩玉玺,玄衣纁裳,画曰月火龙,黼黻华盖粉米。寻改车服,著远游冠,前安金博山,蝉翼丹纱,里服大晓”。

这里提到的“法服”“通天冠”“玄衣纁裳,画曰月火龙,黼黻华盖粉米”指的就是传统汉式的帝王礼服朝服和冕服,石虎应该是沿用了晋朝的一套制度。


而且诸国对于传统礼服的等级和执行也相当重视,比如前燕慕容氏,还曾有官员特别为了太子礼服的等级进行上疏《上言定冠冕制》,“太子有统天之重,而与诸王齐冠远游,非所以辨章贵贱也。祭飨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讨论太子的礼服应该高于诸王。里面涉及到的“远游冠”、“九旒冕”、“衮衣”也都是汉式礼服。可见前燕沿用的也是汉晋式礼服模式,甚至对细微的等级意义也在反复讨论。


十六国皇帝所穿的汉式礼服,和历代帝王图中所绘应大体同类。



至于当时的民众服装,则呈现以汉为主、胡汉混杂的情况,西安、咸阳附近的十六国墓葬里出土的人物形象,其实大多都属于沿用晋式发展。而东北慕容鲜卑燕国墓葬壁画,墓主人也多穿着汉服。同时出土各种鲜卑喜用的金步摇饰。



由于此时并没有特别针对汉人的易服令,反而是胡人汉化的情况更多。最大规模的汉化高潮,就是之后北魏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改革了。


扬眉剑舞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简称十六国。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要说起当时皇帝的服饰,那真的非常的怪。因为当时连年战争,所以造成了文化的相互融合。所以当时的皇帝大多头戴白纱帽,身穿大袖衫,手拿如意(就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像电视剧里的那种,多半是导演给设计的,毕竟那个时期真实的皇帝服饰现在看来是这么奇葩。


更多历史社会资讯,欢迎关注:政说历史那些事儿


政说历史那些事儿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这个只有36年大统一的时期,诸侯并起。虽然从曹丕称帝到隋朝杨坚灭掉南朝陈而同一中国,前前后后369年。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帝皇大多头戴白纱帽,身穿大袖衫,手拿如意。(南北朝的服饰图实在难找,所以就把胡哥哥的琅琊榜造型拿来用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