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我沒有加他微信,卻給了他孩子21元(故事)

學校從新學期開始,重新安排教師崗位,安排好之後,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中途不會更改。小學義務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六年的時間,因為孩子的學習原因、身體原因等,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會有很多,六年時間的沉澱,為了共同的利益,老師和家長會結成同盟,有一些家長會和老師成為朋友,但是,也有的……唉!

我沒有加他微信,卻給了他孩子21元(故事)

接手萌萌是在一年級,資料上顯示,只有奶奶爸爸。孩子們每天要排隊放學,一天兩次,我每天要把他們送出校門口,看著家長一個個接完才離開。開始幾天,萌萌是爸爸接走的,後來是奶奶,奶奶腿不利索,推著自行車,重量都倚重在車上,中間也有別的男人接過,是她爸爸臨時讓人接的。再後來就沒有人來接了,給她爸爸打電話(奶奶沒電話),都說他不在家。學校讓交保險費,交書本費,定校服,訂正學籍問題等,每次消息都發在家長交流群裡了,其他家長都是很快響應,她爸爸總是幾天後抱歉地說,他剛看到,然後把錢用紅包的形式轉給我。

我沒有加他微信,卻給了他孩子21元(故事)

有一次,學校讓各班貧困生寫申請報名,因為要的比較急,學校規定在某日之前完成,過期不候。我把這樣的意思發在班級群裡,其他家長沒任何反應,他給我發了一條私信:這是針對我的吧?言外之意是,他貧困,需要寫申請,但是每次他都不能及時完成要求,所以這次我專門這樣發信息。作為老師的都知道,每個學校貧困指標都不多,有限的名額,學校都會在報名者中篩選,儘量把這種優惠給予最困難的學生;條件一樣的情況下,一般都先關注高年級學生。面對這樣的疑問,我沒有任何話回答。

這樣的家庭,孩子會培養成什麼樣呢?

我沒有加他微信,卻給了他孩子21元(故事)

首先是經常性的完不成作業,有時是忘記了,有時是不會寫,有時是不想寫;然後是和同學的各種衝突,隔三差五孩子的奶奶找上別人家門上,家長厭煩至極;孩子經常撒謊,家長不加辨別,或者不認為自己孩子有問題,有一次在群裡指責別人,讓別人回敬“莫須有”的罪名,甚至有一次聽信孩子的話,說我的不是,我沒有辯解,也不想辯解什麼,直接把他的微信刪除了。

我沒有加他微信,卻給了他孩子21元(故事)

從此之後,每次群裡發信息,他都能及時看見了,交錢什麼的一次也沒落過。前兩天發信息要加我微信,我沒有答應,下午作家樂多多到校進行講座,孩子說她要買書,我直接拿出21元給了孩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

(本故事不完全是虛構)

我是最是花香,熱愛教育事業,關注教育動向,學校是我的主陣地,希望能在這裡留下耕耘的足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