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政策重压下,楼市的四大矛盾

点击上方蓝字“问房有道”关注我

政策重压下,楼市的四大矛盾

调控还在继续,限价依然横行,人们苦苦等候。

买房人盼望的是,政策可以让价格回撤一些,尽早上车。各种刚烈的招数呼呼而上,房价按住了,房子也买不到了。在上海、在成都、在重庆、在长沙、在杭州...,只要有新房开盘,都是人山人海的排队。要么是咬牙买高价二手,要么就碰运气抽签。

政令如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弱势群体仍然弱势。

政策重压下,楼市的四大矛盾

01

真相是

政府是希望价格平稳的,最好是不涨不跌,这样便于管理。没有波动,自然就没有麻烦,也迎合了无房人的心声。房价的确高了,高到普通人买不动。压一下房价,至少够得着一点。从这个角度说,调控政策可谓是民心所向。

然而,真实世界的法测是,稀缺资源的决定权,不以普通人的意志为转移。

资源是稀缺时,需求即无限,市场只关注有效需求。只要一个IP被打上优质二字,就面临着无限的竞争。美女(更好的下一代基因)是这样,教育权(更棒的背景人脉)是这样,好房子(更快升阶通道)也是这样。他们让你在社会进化论里生存下来。

传统价值观告诉大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兢兢业业,就能有想要的生活。可现实是,普通人永远娶不到白富美,读不到清华北大,住不上内环线大平层。那些激动人心,逆袭的桥段只会出现在屏幕里,光影世界里2小时的麻醉,大概是离梦想最近的时刻。

稀缺的IP只有涨价,才能淘汰无效需求,有效成交。当房子踏上滚滚上涨之路,改变了买房人预期,成就了价格自我实现,人们早已忘了五年不涨的教训,房子已经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资产IP。

房价终归是要涨的。通过行政限制,不让它涨,就会产生套利。套利本质是迂回手段得到的利润。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环境里不会出现套利,因为价格有效。但人为打落价格,形成的这段价差,就被市场敏感人士,和有资源人士抓住。看到利润空间,不去攫取,是不符合人性的。人是靠欲望生存下来,不要怪别人太奸,只是那些政策打出来的价值洼地,被有识之士先抢到而已。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让人疯狂,有50%让人不顾一切。我们感慨的只是自己手慢无。

政策从不会给我们第二次重来的机会,真正的大机会也不会普适众人。成功都是非标准化的,人生突破也依赖自我定制。与其指望天命,不如事在人为。看看政策重压下楼市的四个矛盾,是大家的问题,也许就是你的机会。

02

紧缩信贷 VS 货币转向

针对房产的信贷紧缩可谓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我有一个朋友,本来和银行谈妥了,房产抵押贷款融资300万。所有材料按照要求提供,客户经理也客客气气,进展顺利。朋友规划好了资金用途。直到昨天,方案要执行了,他收到一条消息:

政策重压下,楼市的四大矛盾

彻彻底底的金融歧视,最近这在个人借款领域里太常见了。银行宣传的4.9%基准利率,只适用于一生一次买首套房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买房人来说,要么是不借钱买小房子,一借钱就奔7%左右利率而去。的确,在房产上已经是定向加息了。

矛盾的是,一边是紧信贷,另一边是货币政策的松动。人民银行的定向将准,实质是全面降准,拉开了宽松转向的信号。经济增长的指标暂时还过得去,但随着楼市逐渐降温,经济的上行动力会受影响,货币政策最紧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从更长远看,人口老龄化和缺乏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会促使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处于宽松状态。房产领域的紧信贷只会是暂时现象,不会长久。资金是流动的,从没有货币政策能在某个局部领域实现长期定向紧缩的,其他领域的低价资金会通过各种手段逐渐渗透到房产领域,比如经营贷里的资金,逐渐回流。

即便没有货币宽松,个人也有更多选择。面对着3成首付的首套按揭低利率,和有买房记录的高利率,有利率价差,就有套利空间。现实情况是,每个家庭不只有6个钱包,更有6张房票和贷票。当管制到极尽严格的时候,老百姓可能都会往民政局跑的。如果只有真爱大法,才能解决买房问题的话,挺让人遗憾的。

03

限购 VS 落户

现在的中国楼市,但凡看得上眼可以买的城市,而且又不限购的,也只有重庆了(预计很快就会限购)。限购政策2年、3年已经是家常便饭,最近海南出台的5年限购,再次拔高了我们对限购的认知。

从短期调控房价的作用来看,限购是最猛烈的,最有效的。它直接打击需求,见效果最快。可面对限购,矛盾的是,地方政府关上了一道门,却又打开一扇窗,地方政府在不停放松落户。

政策重压下,楼市的四大矛盾

长沙、郑州、武汉、成都落户条件极为宽松。哪怕是一线城市的深圳、准一线城市的杭州,只要有本科文凭,半年左右就能完成落户。这些都是公开的官方渠道。仔细想一想,这些城市每年几十万的新增人口统计数字,里面有多少是纯买房的目的呢。而这些城市每年的几十万套新房成交量,通过落户进场购买的又占多少。

我线下公开课的时候,曾经有个粉丝现场问我,是否可以先落户深圳买完,再落户杭州买,然后再如法炮制去南京买。只要不贷款、资金够,红旗能插遍全国。我想想,还真的没毛病。

04

新房限价 VS 价格锚定

新房限价不是这一轮调控的首创,早在2010年一线城市就通过控制预售证的方式,压低新房价格。但是这一次限价被用到了极致。我从没看到过限价执行的如此严格刚性,上海、杭州、长沙、成都,说定就定,等等等等。新房价格比周边价格都大打折扣,开发商被压制的苦不堪言。接着是新房摇号又被神奇地发明了,再也收不到茶水费了。于是就有了排队神话,大家都不傻,送上门的套利机会,为什么不用呢。为了抢到翠湖四期,明星们干脆把旗下多家公司一起ALL IN抽签,只为一房。在买限价房这件事上,人人平等。

新房限购最大的问题是,对标的二手房锚定了人心中的预期价格。在以往上涨过程中,新房先涨,然后拉升二手房,新房是打开人们锚定价格天花板的。可这一轮牛市太长,像杭州、成都、长沙这些城市2017年牛市中期的时候,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调控,新房被完全限价。新房价格无法释放,二手房开始猛拉,二手房成为新的锚定价格,一手房反而成为价格洼地,于是套利机会开始涌向一手。只要二手房还能顶在高位,限价新房哄抢就会一直存在。价格平复需要时间。

05

短期限售 VS 长期价值

这一轮调控工具里限售是个创新,是二线城市调控的标配。限售削弱了房产的短期价格,却改变不了长期价值。限售的做法就是通过剥离流动性,来打击房产的短期价格。任何一项资产的价格属性都是包括流动性和增值性的。限售拿走了房产2到5年的流动性,使其成为一个短期内有瑕疵的商品,自然它的价格会受影响适度下跌。举个极端的栗子,当年房产不满二年售出要交营业税(就是现在的增值税)的时候,房产的短期流动性也受到重挫,一度对价格产生极大影响,但是时间长了政策就免疫了,大家都拉长房产交易的时间,避开营业税就行了。而限售就相当于100%的营业税,完全剥离房产流动性,对价格打击更大。

但矛盾的是失去的流动性终将回归,影响房产长期价值的人口、货币、供地条件均没有变化,大城市楼市的长期价值仍被看好。如果腾讯公司的股票宣布买入后限售2到5年,自然会影响它当下的股价,但是这改变不了腾讯仍然是一家伟大公司的定位,长期看它的股价必创新高。对于那些限售是2年左右的城市,影响相对小些,因为营业税的关系,本来就要拿满2年。

世界上真正赚钱一定来自分歧而不是共识,共识意味着价格趋向稳定。只有分歧,极大的分歧才能带来对抗和不确定性,当大家对一个事物的理解不一致的时候才能产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赚钱的本质就是为这个想象空间买单。只有当一个事物处于非稳定状态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变化,可以浑水摸鱼赚到钱。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是有灰度的。在投资世界里,一个人智商的最高境界,不是他能在黑或者白单一维度里想的有多深,而是他能同时接纳矛盾的认知,找到灰度,游走其中。

- End -

©本文来源于魔都财观。日常保持亲密联系,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相关群,一起交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注来源问房有道,并同时转载文内二维码,否则视为侵权。

政策重压下,楼市的四大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