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理解“打了鸡血”这句话的含义?

黄河在抛笑


这个“打鸡血”说法,据说最早来源于一个被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军,此人为了保命而吐露了“打鸡血”可以治病以及延年益寿的秘密。当然,是否真有此事,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打鸡血在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年代,确实有过流行。



早前,有人突发奇想,觉得通过直接注射鸡血的方式(肌肉注射,非静脉注射),比服用鸡血更直接更有效(中医认为鸡血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在那个医疗不发达、医学相对粗放的年代,打鸡血就这样流行了下来。而且据打鸡血的人描述,打了鸡血之后,立马面色潮红、精神抖擞,食欲大增,甚至有人几十年的顽疾也彻底治愈。但其实懂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打鸡血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所致,和鸡血本身的功效,一点关系也没有。只不过当时的人误认为是鸡血起来治病奇效。之后,经过科学指正,打鸡血不仅起不到治病作用,反而还有可能引发严重副反应。“打鸡血”疗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打鸡血”这个词却被保留了下来,并被形容一个人精神高昂,类似于打了鸡血之后的效果。这就是现代词语“打鸡血”的渊源。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近期“富豪花400万元打干细胞续命”的新闻,据打了干细胞的富豪说:“自己接受注射后,是面色红润、食欲大增”。这不就是现代版本的“打鸡血”嘛,其实都是身体自身的免疫反应而已,和干细胞的功效完全没啥关系。怪不得有老院士对此嗤之以鼻,更是指出,这种疗法和喝尿疗法本质都一样,没啥区别!这话说的真是毫不留情,让人唏嘘不已啊。




总之,保持健康、追求长寿是人类的原始追求,但也不能盲目的听信一些不靠谱的疗法,否则,在科学的面前,只是徒增笑料而已。


科学探秘频道


关于动物血的一些俗语,最常用到的有两句,分别是打鸡血和洒狗血,张爱玲的小说《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提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也有一定的流传度。

跑题了,咱们专心说鸡血这件事。几十年前,有个医生叫俞昌时,发现鸡血温度很高(43度),对外鼓吹打鸡血可以在短时间内治疗各种疾病,成本低,见效快,治愈面广,一时间内风靡全国。该方法是从公鸡翅膀下的静脉血管抽血,然后打到人的肌肉里。幸亏不是直接打到静脉里,要不然后果十分严重。反正吧,这个鸡血疗法以上海为根据,逐渐扩大到全国,后来还出了鸡血粉,还出了书,大江南北,人们排着队,希望给自己打一针。

后来该疗法终于被揭露,有点像绿豆谎言,终是站不住脚。因此打鸡血这个概念最终流传了下来,多用来比喻亢奋的状态。


脸上褶子很迷人


电视上见过流行打鸡血,不知有用否,可能就和现在的保健品一样。我相信是不科学不卫生的,跟吃几个鸡蛋和吃点功物肉和血差不多。会把鸡瘟传给人。这句话形容人兴奋不知真假,可能有夸张的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