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遵義播州拆除烏江百里網箱 重現碧波盪漾

遵義播州拆除烏江百里網箱 重現碧波盪漾

網箱拆除現場。

遵义播州拆除乌江百里网箱 重现碧波荡漾

位於鴨溪鎮的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示範基地。

原佈置在烏江河內近100里長網箱養魚,遠遠望去宛如一片“水上長城”,年產烏江魚2萬餘噸。5月27日,記者再次走訪烏江河沿線看到,“水上長城”已全部拆除,烏江河又重現碧波盪漾的美麗畫面。

輝煌背後的隱患

三合鎮冷水村是烏江河邊的一個村,該村監委主任李榮彪,曾是一名在烏江河裡網箱養魚戶。

今年約50歲的李榮彪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初,一些來自湖南、重慶等地的養殖戶,把投餌式網箱養殖技術帶入播州水域,在烏江百餘里河段發展網箱養魚。

“網箱養魚因高產出、高收益,吸引沿江村民參與其中,2000年左右,河面上網箱已綿延50餘里,夜晚華燈齊照,宛如繁華鬧市,甚為壯觀。”李榮彪感嘆地稱。

養殖魚種有草魚、鯉魚、長江大口鯰、叉尾鮰、白鰱、花鰱、江團等,為貴州省最大人工養魚基地,所出產之魚即是貴州人所言烏江魚,以味美著稱,產量巨大,暢銷黔渝。

李榮彪說,他早有預感,這河裡網箱會被拆除。2003年,他養殖的魚因水質改變,生長緩慢,不得不將網箱從近岸遷向深水區。2007年,周邊網箱增多,他又向更遠的水域遷移一次,兩次遷移了20餘公里的距離。

據介紹,網箱養殖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烏江水體帶來了富營養化等生態隱患。

2009年起,為了減少養殖殘餌對水體的汙染,播州區(原遵義縣)政府採取措施控制網箱養殖面積,並推廣網箱立體生態養殖模式,以大箱放養濾食性魚類鰱、鱅魚,小箱養殖投餌性魚類,利用生物方式控制水體富營養化,短期內達到了“淨水、增殖、增收”的目的。

截至2016年7月,播州區烏江庫區網箱養殖戶達到了240戶,網箱養殖總面積546.2畝,其中辦理養殖證219戶,面積413.4畝,無養殖證21戶,外來養殖戶33戶,網箱養殖水產品產量年產2萬多噸。

養殖戶的選擇

自2017年起,播州區加大了網箱養殖的規範管理,堅決取締無證養殖和超面積養殖行為,積極協調有證養殖戶自願拆除網箱。

對眾多養殖戶來說,這是一個艱難決策,賀成燦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9年,年僅30歲的賀成燦在當地一家飼料公司上班,公司出售飼料中收到一批衝抵貨款的魚苗,為此,公司派賀成燦等10餘名員工到烏江河裡發展網箱養魚。3年後,公司倒閉了,賀成燦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網箱養殖戶。

賀成燦和眾多養魚戶一樣,在自己網箱上搭建了木屋,他把木屋隔成了三小間,一間僅能容下幾個人的小“客廳”,一間是剛好擺下一張床的“臥室”,最大的一間堆放飼料。

每天,賀成燦除了賣魚、進飼料以外,幾乎沒離開過網箱上的小木屋。

談起政府部門要求拆除網箱的原因,養殖戶心裡很明白。賀成燦說,他從事網箱養殖時,烏江河裡的水直接舀起來喝,做飯燒菜全用的是河水,隨著網箱不斷增多,河水透著一股濃濃的魚腥味,河水中夾雜著一層淺淺的漂浮物,養殖戶全用桶裝礦泉水了。

據介紹,為了幫助養殖戶拆除網箱後更好地轉移就業,三合鎮政府對拆除對象的就業需求進行調查,其中,願意發展養殖業的73人,種植業的13人,外出務工的12人,其他53人。

在兩次就業意向需求調查中,賀成燦都選擇了“其他”,他說:“拆除網箱是大勢所趨,我很支持,只是還沒想好,除了養魚外,我還能做什麼?”同時,在較短時間內,把網箱裡存欄幾萬斤的魚銷售出去,也是一個難題。

如期完成網箱拆除

按照中央、省及遵義市的要求,播州區委區政府經多次調研,於今年4月27日,作出了5月13日前全面完成烏江河拆除網箱的決定。

播州區網箱存魚量全省第一,總量達800萬斤,在15天內全面完成,談何容易!解決好存魚銷售問題,讓漁民不受損失,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府引來四川簡陽尚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到烏江庫區收購存欄魚。”據三合鎮一名政府工作人員稱,為加快存魚外運,三合鎮改擴建收購魚點3處,鐵廠鎮改擴建了2處,烏江鎮協調借用息烽小溪和清源2個碼頭,提升裝載能力。

同時,30餘名交警在運魚通道沿途保暢,保障存魚外運。由區綜合執法局、區農牧局、涉及鎮政府共抽620餘人,組建30個售魚計量工作組,幫助養殖戶銷售存欄魚,確保了養殖戶利益不受損失。

截至5月13日24時,短短半個月時間,播州區全面完成了300.49畝網箱拆除任務,妥善處理鰱魚、鱅魚、草魚、鱸魚、斑點叉尾鮰、丁桂等812.84萬斤,其中銷售375.04萬斤,生態增殖放流437.8萬斤。

5月15日經遵義市環保局、市農委聯合檢查驗收,該區網箱清理取締工作全面完成。

吃“烏江魚”不受影響

“烏江魚”是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的播州區水產品的一張名片,烏江網箱養殖全面取締之後,這水產品生產如何保障?

在蘭海高速公路烏江匝道口處,街邊數十家餐館均烹飪經營貴州省最著名“烏江豆腐魚”,當天中午時分,記者在現場看到,慕名前來這裡品吃“烏江豆腐魚”食客仍絡繹不絕。

“取締烏江網箱養魚,對經營烏江豆腐魚的餐館影響並不是很大。”烏江鎮市場監管局蔣昌偉局長說,在該鎮經營“烏江豆腐魚”有57家,每天,銷售約3000至4000斤烏江魚,遇上節假日銷量有所增加,當前,因各餐館均儲存了大量的魚,烏江魚和餐館中烏江豆腐魚價格並沒上漲。

據悉,為配合烏江網箱拆除工作,2017年2月,播州區首次引進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探索低碳、高效、生態養殖模式。

池塘循環流水養殖,通過人工干預迫使水體在池塘內循環流動,在固定的流水池中“圈養”吃食性魚類,控制其排洩糞便的範圍,有效收集魚類的排洩物和殘剩的飼料。通過吸汙、沉澱,將汙物變為瓜果、花卉等陸生植物的高效有機肥,從而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目前,播州區已分別在鴨溪鎮和烏江鎮建成了兩處循環流水養殖示範基地。

同時,拆除網箱時,政府部門向烏江河裡放流437.8萬斤魚,這也為烏江魚“不斷鏈”作了儲備。

播州區水產站站長周南雁介紹,除推廣循環流水養魚外,“流水養魚”和“稻+魚”等模式都是對烏江網箱養殖的“分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