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殷诗妍


年羹尧麾下最多时指挥着约20万大军,而且都是大清帝国比较精锐的能征惯战之师。但这并非年羹尧骄横跋扈的主要根源,实际上他真正仰仗的是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前期雍正对他的高度信赖和倚重(甚至到了放纵的地步)。

众所周知,雍正即位之初不仅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整个西北地区都局势也十分紧张——特别是雍正元年青海爆发罗卜藏丹津叛乱,而后者与清朝世仇准噶尔汗国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尽快平叛,雍正或将再次面临康熙年间数万准噶尔火枪骑兵直捣京师重地的可怕一幕。

但问题在于——康熙执政晚期的财政亏空已经十分严重,等到雍正朝用兵西北时,持续5载的战争更耗费白银超过5000万两,而且这还是经过一系列改革整顿,清廷财政收入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后产生的支出。

而年羹尧临危受命赶赴西北平叛之际,正值雍正上台初期国库最空虚的时候(还要考虑当时巨大的后勤压力——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基本要靠内地千里转运,耗费极大),因此前者速战速决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事实证明年羹尧的确不辱使命,他仅用数月时间就将罗卜藏丹津叛军歼灭,一下子稳定住了本已摇摇欲坠的西北局面。

更重要的在于,年羹尧的军事胜利还大大巩固和提升了雍正帝的皇权与朝政影响力,为之后雍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民意基础。这就难怪雍正对年羹尧简直可以用“感恩戴德”来形容——要求子孙后代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还在奏折朱批写下一段今人看来也牙酸肉麻的话语:“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皇上主动提出要给自己“分权”,年羹尧当然也就顺水推舟变得愈发骄横了。

纵观雍正一朝,善于治国理政、锐意革新的文臣和封疆大吏很多,但能独当一面、克敌制胜的优秀将领却少得可怜,年羹尧作为优秀将领的“稀缺价值”在清廷危难之际由此得以充分体现。

年羹尧的军事才能出众还有一个旁证——雍正4年前者被赐死后,又过了5年在和通泊之战中,轻敌冒进的2.4万清军被准噶尔汗国揍得几乎全军覆没,仅剩2000余人逃回,此役被西方史学家斯塔尔称作“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败绩”。

试想如果年羹尧还活着,他会犯下如此简单、草率的用兵失误吗?可惜历史无法重演。至于说年羹尧要挟雍正,也远没到蓄谋造反的地步——事实上,他虽然擅权跋扈,但对雍正一直还是很忠诚的。更何况,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八旗与绿营分立的军政体制,以及西北驻军依赖内地后勤供给的致命弱点,都决定了年羹尧不敢也不可能背叛雍正。


网言军事


飞扬跋扈,居功自傲,雍正帝确实一段时间依靠他,宠着他,他掌控着20万大军,堪比国内一半的主要兵力,渐渐地,年羹尧功劳大脾气大,太高调,不死也得死了。

年羹尧有多趾高气昂?他赏给下属官员军官物品,下属必须磕头谢恩,他主管西北地区军政时,发给总督和将军的文书,本应平级的来往公文,擅称“令谕”蒙古的诸王见他也要跪拜相迎。雍正派给他的御前侍卫,他当奴仆使用。雍正的圣旨到了西宁他的大营,按道理官员迎接圣旨都要三跪九叩,这个年羹尧不,直接就拿了诏书……类似事情数不胜数,即使和雍正在一起,“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雍正确实很宠幸他,毕竟帮助大清国平定西北、西藏,为大清国立下不世之功,雍正爷给他赏了一等公,他坐镇西北,并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除了年羹尧管辖范围内的区域,诸多省份的官员任免,年羹尧的意见是雍正很重要的定夺依据,雍正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和心腹,对雍正来说,年羹尧这样的人才,有个十几个这样的封疆大吏,国家还愁治不好吗?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幸几乎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入京,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十一月,又赏加一等男世职,由年羹尧次子年富承袭。年羹尧妻子生病,雍正都再三关心和赠送药品,年羹尧的家人时刻受到雍正的特别关照,甚至为了赏给年羹尧新鲜的荔枝吃,雍正严令驿站务必6天内从北京送到西安,堪比唐明皇向杨贵妃送荔枝。

渐渐地,年羹尧也居功自傲,志得意满,做出了很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渐渐地,就让雍正帝逐渐警觉和嫉恨,最终年羹尧一落千丈、家破人亡。

年羹尧进北京城,经过直隶总督李维钧的地盘,直隶总督乃大清国督抚之首,天下第一封疆大吏,可在老年眼里就是个奴才,他让李维钧大老远地就出城跪迎,然后大摇大摆地经过,以至于雍正帝后来收拾完年羹尧,转头收拾李维钧,说你当年不是和年羹尧一伙的吗?看你那怂样,办了!李维钧就从位子上滚蛋了。

还有很多因素,基本上就是老年太高调了,然后么,就悲剧了。


云中史记


这是在讲笑话么?年羹尧何时长期要挟雍正了?雍正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鼎峰,说白了,当时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要挟雍正,甚至在雍正面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所谓的年羹尧要挟雍正,根本就不存在。

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之臣,曾在平定西北的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雍正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严苛,但却也是个非常感性的人。雍正喜欢谁,也真的是会掏心置腹,甚至都会说出些令人肉麻的话来。比如雍正曾在年羹尧奏折朱批中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此话今人读之,颇有些“酸”“麻”之感。

不过,雍正用人亦不糊涂。他深知年羹尧具有智谋,善于领兵,因而对其十分倚重。然而,随着年羹尧权势日益煊赫,自己也开始变得居功自傲,并且结党营私。这一点,雍正都看在眼里。于是,权倾一时的年羹尧,离着死也就不远了。

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而雍正则明确指出,年羹尧任用私人、乱结朋党。此事标志着雍正对年羹尧彻底失去信任,同时开始着手惩治年羹尧。此后,年羹尧在贺表中将“朝乾夕惕”四字误写成了“夕惕朝乾”。

于是雍正借题发挥,在解除和调离了几个年羹尧的心腹官员后,解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命其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不过,年羹尧还未到杭州,便被下狱,接受会审。最终,年羹尧被冠以九十余条重罪,于雍正四年被处死。

年羹尧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时的兵力,也是根据作战安排时常变动的,但最多时应该有二十万精锐。不过,这些军队并非效忠年羹尧,而是效忠其身后的雍正。所以说,在君权至上的雍正朝,哪里有什么臣子长期要挟皇帝一说?这种说法本身就没能认清历史。


史海烂柯人


号称“没有王爵的西北王”“没有相位的宰相”的年羹尧,在雍正前期可是炙手可热,翻云覆雨的人物,不过结局还不算太惨,自尽而终。

年羹尧就是一个奴才,一个雍正皇帝圈养的宠物。他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额,醒醒吧,根本不是同等级的对手好嘛。

年羹尧的飞扬跋扈为谁雄,其实都是雍正皇帝的恩宠罢了,没有恩宠后,你看他的待遇从天上摘星星给你都行,没有利用价值,丢到闲置地方圈养自杀而亡。

1.恩宠造就年羹尧的成功: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所谓“得位不正”上位清朝第五位皇帝,号称清世宗。作为孤臣上位成为孤皇的雍正,对于原来他的藩邸的奴才年羹尧那是天然的信任,还有个年贵妃在吹着枕头风。

最主要的是雍正皇帝初登大位之时,身边没有人能够掌控西北大将军这个职务,你不可能在让大将军王胤禵去掌军权,虽说胤禵与雍正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胤禵一开始就跟着八爷党混的人,岂不是生祸乱于西北,得不偿失。

年羹尧作为新手上位,在西北战事屡屡不顺之时,打战花费如流水,但雍正皇帝还依然在后方咬牙坚持,只为了雍正皇帝初年之时,能够有一场战事能够证明与转移九子夺嫡遗留的矛盾。

当青海战事胜利之时,雍正皇帝对于年羹尧那可是称呼为“恩人”,简直就是人在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的般感激。雍正皇帝说:“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都要和他一起倾心感激年羹尧,并说“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稍有负心,便非朕之臣子;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民”。这简直就是情人之间的私信对话了,那肉麻到你脸红。

其实雍正皇帝就是想把年羹尧一起打造完美情人般君臣关系,可是怎么可能呢?

年羹尧功高盖世,权倾朝野的时候,雍正皇帝就已经规劝过他,臣子得名容易,终名善终难,需要谨记。他对年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雍正就像受伤的女人般,你既然不想要这样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那就把你打成乱臣贼子的标签,永远不得正名。

雍正皇帝一纸诏书把年羹尧撤掉西北抚远大将军,调任杭州将军,简直就是空有虚职的将军,但咱们年将军仍然不改做派,一如既往地往深渊迈步走。

最后年羹尧被雍正皇帝以剥官削爵方式,以狂悖专权等92款罪名,最后年羹尧没得玩了,只能自杀身亡。

年羹尧仍然只是雍正皇帝奴才,不过被圈养的肥廋,乖不乖,听不听主人的话的狗,生杀予夺的大权一直都雍正手上,想要造反与威胁雍正,那只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历史伴读小二


在雍正皇帝在位的前期,年羹尧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年羹尧曾经率领清朝的大军,在青海地区与准噶尔部的军队激战。与此同时,年羹尧开始以此为资本,对雍正皇帝展开了长期的要挟。无外乎自己手下有军队为资本而已,那么,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出现了,当时,年羹尧能够调动多少军队。为何能够对雍正皇帝进行长期的要挟,其实,年羹尧手下的军队不少,但是能够真正调动的却不多。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随后,雍正皇帝继承了皇位。在雍正皇帝登基的初期,自己面临着很大的威胁。老八集团在京师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发难。老十四在西北地区指挥与准噶尔部的战争,手下拥有大量的军队,堪称是虎视眈眈。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切断了西北大军的后勤供应线,从而迫使老十四返回京师奔丧。但西北的战争还必须继续打下去,由于这个位置至关重要,雍正皇帝必须选一个心腹担任。

其实雍正皇帝的心腹并不多,想了一遍,会打仗也只有年羹尧。最后,年羹尧被派往西北地区迎战。年羹尧当时可以指挥青海、甘肃、陕西和四川等地的驻军,总兵力有20万万。认真地说,这是清朝军队的一半家当,几乎主力全部出动。由于自己手握重兵,而且正在与准噶尔部作战。年羹尧有恃无恐,对雍正皇帝提出了很多过分的要求。首先就是军需粮草方面的要求,年羹尧要求的数量非常大,雍正皇帝几乎是扫仓库供应前方。第二就是用人方面,年羹尧经常给雍正皇帝上书,表示某某官员不能用,或者某某官员应该提升等等。由于正值战争期间,雍正皇帝满足了年羹尧的要求。但是按照雍正皇帝的性格,肯定早就记仇了。在击败准噶尔部的进攻之后,年羹尧更加的骄狂,感觉自己是雍正皇帝的恩人,皇帝如何赏赐自己都不过分。年羹尧平时的生活非常奢靡,对其他的官员吆五喝六。认真地说,没有一位皇帝能够容忍自己的官员这个样子,除非皇帝本人被架空。
在中国古代社会,只有皇帝吃饭还能被称为用膳。年羹尧吃饭也被称为用膳,而且比雍正皇帝的餐桌丰富得多。至于后妃侍寝,这被称为翻牌子。年羹尧本人妻妾成群,而且也是翻牌子。对于这些情况,雍正皇帝不会不知道,皇帝在等待机会。对于年羹尧的要求,雍正皇帝尽可能的满足。久而久之,朝中大部分官员都开始仇视年羹尧。尤其是隆科多等重臣,与年羹尧是面和心不和。即便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了隆科多,也没有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例如韩信、白起、蓝玉等等。当然,懂得明哲保身的大将也不少,比如唐朝名将郭子仪等等。在西北的战争结束之后,雍正皇帝的地位也已经基本稳固,年羹尧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雍正对年羹尧的处理有点猫戏老鼠的意思,比直接杀了年羹尧还过瘾。年羹尧的地位如同过山车那样,一点点下滑。最后,雍正皇帝命令年羹尧自杀。言而总之,那些战功赫赫的大将应该懂得明哲保身,否则肯定会成为皇帝清洗的对象。


风尘素人


年羹尧在雍正初年势力达到顶峰,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是煊赫一时的重臣。因为战争局势不同,清朝派往西北的军队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做个粗略的估计,最多时能将近二十万左右吧。

不过,需要明白的是,这批军队并非属于年羹尧一人,而是由各级将领分别统领,最终由年羹尧统一指挥。更为重要的是,年羹尧的背后,实际上就是雍正。说白了,这二十万大军最终还是属于雍正的。

提问者称,年羹尧长期要挟雍正,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可能是因为看到年羹尧手统领重兵,便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吧。真实的历史是,年羹尧确实有些居功自傲和结党营私,但却远未能达到要挟雍正的地步。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而且雍正朝历来被视为君权强化的顶峰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所有的权力都集中于雍正一人之手,并由其委派官员去落实具体政策。从这一角度来看,年羹尧不过是雍正遥控指挥的木偶。

年羹尧的才干,是不可否认的。没有本事的人,也走不到这个地位。但是,纵观数千年的历史,又有几个臣子能永远得到君主的新任呢?年羹尧的风光,自然有其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归根到底,还是雍正的垂怜。同样,年羹尧的身败名裂,也取决于雍正。

面对日益骄狂的年羹尧,雍正失去了耐心,甚至对其反感。于是,便趁机发挥,就因为年羹尧在贺表中颠倒了几个字,便被撤去了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之职,改调杭州将军。墙倒众人推,此后各级官吏纷纷参劾,雍正很快又下令将其下狱治罪。

就这样,叱咤西北的年羹尧,瞬间沦为了阶下囚。更为耐人寻味的是,这个被雍正视为股肱之臣的年羹尧,竟犯下了九十余条重罪,其中死罪便有三十多条。后果可想而知,雍正“开恩”,给年羹尧留下了全尸。

说到这里就会清楚,其实历史上的年羹尧,从未长期要挟雍正,他既没有那样的想法,更没有那样的势力。成败荣辱,不过是受一人掌控而已。


夕阳下的晚枫


  说到雍正皇帝,他算是在大清朝众多皇帝中,最被人低估与忽略的一位皇帝,正如大家所说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雍正皇帝就夹在他们中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可他却有着巨大的承上启下作用。大家都知道,他的皇位也是来之不易,经过了残酷的“九龙夺嫡”争斗,兄弟相残,才坐上了皇帝。在争夺皇位过程中,年羹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十分拥护雍正,正是他的极力拥护,雍正才能够顺利即位。

           雍正皇帝

  年羹尧,字亮工,康熙年间进士,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可见雍正皇帝对他的重视与仰仗。但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态度又非常复杂,起初非常的信任,但是随着年羹尧的私欲膨胀,骄纵无礼,雍正皇帝开始慢慢警惕,到最后步步打压,直至列举92条罪状,让年羹尧留全尸死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如题所说那样,拥兵自重,要挟皇帝致死的?大家要知道,在雍正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鼎峰。所以就并不存在这种情况,两者都是相互利用罢了,一个看你能打仗,可以帮忙平定西北、蒙古部落的混乱战事,加强与巩固自己的皇位,一个则乘机借着自己是当朝皇帝的“大舅子”在加上皇帝的器重,步步紧逼,私欲膨胀,骄纵无礼。

             十四阿哥胤禵

  在康熙皇帝在位时的中后期,西北的准格尔部屡次骚扰大清国,再加上康熙帝有意将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让其立下军功,于是命十四子胤禵率兵攻打,十四子胤禵去后没过几年,康熙皇帝病故,四子胤禛(雍正皇帝)随即继位,后遣十四子回京奔丧,再加上与心腹——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协同合作切断了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其无法兴兵争位,十四子无奈回京,雍正皇帝命年羹尧接任十四子职务,统帅军队继续对准格尔部作战,至此年羹尧的权利达到顶峰。

                年羹尧

  年羹尧到达西北之后,自己能够指挥的军队也有20多万,随后年羹尧以粮草、军饷不足为由,让雍正给自己输送更多的粮草,每年打仗花费了巨大军饷,其中有一部分进入了自己的口袋,他的地位明显也发生的变化,高于普通的封疆大吏,对于那些总督、巡抚都呼来喝去,至于那些四五品的中级官员,甚至说杀就杀,他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集团,这已经涉及到了人事任用,雍正虽然很生气,但还要依仗年羹尧平叛,只能忍下来并答应他的要求,但是这时候雍正已经对他怀恨在心了。

  平叛后,年羹尧以皇帝的功臣自居,行为更加专横跋扈,不仅把其他的官员都当成自己的下属,对他们肆意支使,还有很多的逾越行为,吃饭叫用膳,送给下属东西叫赐,只有皇帝找后妃侍寝才能叫做翻牌子,年羹尧妻妾成群,自己找妻妾侍寝也叫做翻牌子,雍正面上表现的满不在乎,并提醒过多次,仍然不为所动,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恃宠而骄,却不知道自己在死路上越走越近了。

  雍正皇帝先将年羹尧的亲信全部革职,紧接着免除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官职 ,改任杭州将军,这样一个明显的信号放到了官场,大小官员在墙倒众人推的原则下纷纷上表弹劾其罪状,文武百官还列出年羹尧所犯的九十二条罪名,最终让年羹尧留全尸死去

   

  从年羹尧自身而言,他的死确实有点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为舆论所不容;而且他植党营私,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为国法所不容,也为雍正所忌恨。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势必难得善终。

   

谢谢大家查阅 欢迎指正 关注“刘家五叔”,与“刘家五叔”一起谈古今趣事!

  


刘家五叔


首先第一个问题,年羹尧在西北任上可直接和间接调遣的各部马步炮兵最多之时大约二十三万左右,各地抽调为战兵服务的各种辅助人员大约四十至四十五万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年羹尧可以调遣的部队,不是他拥有的部队,雍正年间清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是不可能让任何一个朝中将领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部队成为军阀的,这些参战的军队在当时只是从各地调集而来临时配属于年羹尧指挥,他们和年羹尧之间并不是真正的从属关系,年羹尧对他们也只有临战指挥的权利,所以年羹尧也就谈不上拥兵挟持皇帝了。


我个人认为年羹尧一生也不可能有过想


要挟雍正的想法,他也没有要挟皇帝的资格,这点他是清楚的。因为西北战事一结束他对参战的军队就失去了战时那种临战集权指挥的权利了,部分参战部队也开始返回原驻地。这时候他在西北的作用只是镇抚地方罢了。

至于他悲剧性的结局,完全是他对雍正这个主子没有了解透彻。雍正上位经受康熙的多年考验,历经重重困难,那时可以说做事做人战战兢兢,因此上位之后个人情绪难免表现的起伏过大。加上西北战事关系国运,如此大任交与年羹尧可见对他期望非常高。期望越高要求就越高!年羹尧取得了西北之战的胜利,雍正固然激动,但是他认为他同样也给与了年羹尧非常高的奖励和荣誉,年羹尧今后也要做个当世肱骨之臣才行,可惜年羹尧迅速的让他失望了,在西北战事取胜后不久,年羹尧迅速的腐化堕落,嚣张跋扈,后来更是强行插手地方行政及吏制,结党营私,触动了雍正的底线,使得雍正认为他辜负了自己的信任,伤害了帝王对他的相懿之情。因此才最终落得了可悲的结局。


火红色的葫芦


年羹尧乃雍正重臣,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当时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雍正的皇位岌岌可危。雍正用计迫使老十四从西北边境返京奔丧,然后派心腹年羹尧接替,任征西大将军,率大军赴西北边境迎战。雍正此计一箭双雕:其一,威慑十四皇子,令其不敢妄动;其二,由年羹尧率军西征,早日平乱,稳定雍正的皇权地位。而年羹尧却自有打算:其一,他手握重兵,有大元帅兵符在身,可调动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驻军,总兵力达204万,相当于清朝一半的家当,几乎是清军全部的主力。其二,他率军在青海地区与准噶尔汗军队作战。此战关系大清的江山,雍正王朝的稳定。因此,他拥兵自重,居功自傲,有恃无恐。以此为资本,为筹码,无视君臣之礼对雍正进行持久要挟。提出过分要求:不断地索要军饷粮草,还经常给雍正上奏,要他定夺官员的任免,实则谋求财政拨款。年羹尧的贪得无厌,骄横跋扈,使得雍正猜忌,心怀不满,但还是一再忍让,尽力满足他的要求。实则安抚他,伺机而动,进行惩治。

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班师回朝。依然本性不改,恃宠而骄,作威作福。雍正一步一步将他兵权架空,最后列大罪92条,赐他一丈白绫在狱中结束了生命,为他要挟雍正付出了惨痛代价。


喻华东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并非一开始就是雍正的家臣,并且最开始提拔重用年羹尧的是康熙,不是雍正,可以确定的是年羹尧是在九子夺嫡中,站到了雍正这一边,并且因此在雍正即位后的一段时间也得到了雍正的倚重。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被电视剧误导,的确年羹尧手握重兵,但是他还没有能力做到要挟雍正,其实雍正之所以倚重年羹尧,其实主要是因为雍正才登基的时候,国政不稳,内有党争,外有叛变,在这样的时候正值用人之际,而年羹尧有征战多年,颇有些军事才能,正好能为雍正效力,所以也在一时之间,年羹尧成为雍正身边的红人,这时的年羹尧还在知道自己姓什么。

雍正也是比较优秀的一位皇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经常就涉及西部的朝政问题和年羹尧进行磋商,并且在平叛问题上,赋予了年羹尧极大的特权,但是年羹尧不断立下战功,封爵,也慢慢的开始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王公以下的大臣都要给行跪拜礼,甚至后来对雍正皇帝的家事也随意提及,比如向雍正建议惩治八皇子等等,年羹尧似乎已经忘记了为人臣的位置。

之后其实雍正也提醒过年羹尧多次,让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毕竟对于雍正而言,年羹尧真搞出什么问题,毕竟还是自己脸上无光,然而年羹尧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当雍正的政权已经趋于稳定之后,在雍正三年两人的矛盾也终于彻底爆发了,雍正让朝政上让大臣们例举了92条年羹尧犯下的大罪,彻底剥夺了年羹尧的所有权力,拘押大牢,最后赐死年羹尧。

所以事实上,年羹尧根本就没有能力和资本来要挟雍正,他居功自傲无非是提拔他的人是康熙,雍正初期倚重他,夺嫡时就支持雍正,并且就平叛战功显赫,也帮助雍正稳定了初期的政权,所以就自认为雍正会感激他立下的功劳,加上还是皇亲,雍正不会搞他,这才是最后年羹尧悲惨收场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