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农村贫困户在危房改造和易地移民搬迁二选一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

永恒的珍珠红


问题:农村贫困户在危房改造和易地移民搬迁二选一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

我们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危房改造政策还是易地移民搬迁政策,都是国家用来解决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的好政策!

危房改造政策主要针对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家庭为主,而改造方式主要为维修加固和原址新建两种,补贴标准国家要求户均不低于1.4万元,面积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三人及以上人口户不超过130平方米。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相对危房改造政策来说,覆盖的贫困人口面积更大,主要是那些居住偏远,交通不畅,饮水困难,甚至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地灾洪灾疾病多发地区,这个政策一般都是将贫困群众安置到乡镇的移民安置点,面积同样是按照家庭人口给,补贴标准全国各地不一样,陕西商洛是一口人只需要缴纳2500元,最多不超过1万元,便可以得一套移民安置房。


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区别在于后者需要签订旧宅基地有偿腾退协议,搬迁4年后,如果生活稳定,原来的宅基地将要腾退但给补偿。危房改造不需要签订腾退协议。

因此,对于家里只有老人的人来说,或者人口较少的户选择危房改造比较适宜,老人去安置点居住多有不便,还是比较习惯于农村的乡土生活。而对于家庭人口众多,又有孩子面临结婚或者刚结婚的情况,最好选择易地搬迁。自己再把家里的老房子自费维修加固下。这对于深山贫困地区的农户来说,可以解决孩子的婚姻问题和小孩子的上学问题!但单从经济利益考虑,我支持大家都选择易地搬迁。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三农问答达人,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政策,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农村贫困户在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二选一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如果说这两个项目让小编来选的话,我一定会选易地扶贫搬迁,为什么?因为补助太多了,基本上贫困户自己掏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住进新房。下面就来听小编给你算一笔账。

国家出台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对一些地质灾害严重、生活条件艰苦等不适宜生活的地方实施易地搬迁,所以,伴随的补助政策肯定非常的多。就目前来说,易地搬迁的政策具体就是贫困户人均补助8000元,一般户人均补助6000元,还有无息贷款,贫困户提供人均不多于3.5万元的无息贷款,一般户提供不超过10万元的无息贷款。我们举例来说,张三是村里的特殊贫困户,家里有六口人,由于村里实施易地搬迁,统一规划的二层小洋楼,造价是16万元,政府的补助就是人均8000元,总共4.8万元,这个是直接给你打银行卡上的,然后还有11.2万元的建房款没着落,怎么办,对,就是无息贷款,直接给你带10.2万,还剩1万就要张三自己掏腰包了,你不能自己住房一分钱也不掏,说不过去啊,其实让农户自己掏一点钱,就是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易地搬迁过程中,政府对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的都是有项目扶持的,而且绿化、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配套建设,想想建设成的新农村,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啊。


我们接着看危房改造的补助政策,对危房改造,是按照危房等级来补助的,主房属于CD级危房的,才有补助政策,一是贫困户D级危房补助2万元,对五保户、一二类低保特殊困难户除2万补助外,县财政还有3万元的补助,一般户每户补助1.5万元,2017年起,还有5年的贴息贷款;C级危房改造补助是有县财政补助1.15万元。帐算完以后你心里就会有一本账了。其实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如果能在家里建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补助也是比较好的。


甘肃清水大小事


农村贫困户在危房改造和易地移民搬迁二选一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来看,选择易地搬迁肯定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像贫困户多的地方,基本是生活在交通不便,山高坡陡或是资源贫乏的地方。

如果只选择危房改造,那么各种交通条件到时候肯定还是很不方便,再就是其他人都搬走了,就余你们剩余的几家几户在信息交流等方面便将落后别人一大段,对孩子以后的教育和看管也不方便。再就是老年人的生活和护理等各方面都只会显得孤独寂寞。



而易地搬迁之后以上的缺点就都能解决,且农村整体是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的,农民朋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将自己再次陷入以后的贫困,一步错就会导致步步错。


湘村小之草


异地搬迁说起易,做起来唯,农村贫困户,大都没有额外收入,仅靠种地为生。易地搬迁虽然省钱省力,但搬迁后离土地就远了,何况迁入地也不会给你划方田地。口粮从哪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人均土地很少,即使流传出去一年也超不过二千元钱,所以说不能搞一刀切,还是要因地制宜。


爱是寂莫人


字面理解的话,一个是原址改造修缮,另一个是换地点。

个人认为易地更好点。易地扶贫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重点是逐步脱贫致富!

地点优势:实行“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